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_甘露之变的历史原因_甘露之变为什么失败

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_甘露之变的历史原因_甘露之变为什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55 更新时间:2024/2/9 12:26:19

宗太和九年阴历十一月廿一,文宗坐殿,金吾将军韩约高声奏称:“左金吾听事房后石榴树上,昨夜降下甘露,特陛下禀报。”文宗皇帝欣喜,百官齐齐拜舞,向皇帝称贺。天降甘露,是国家大治、天下清平的瑞兆。

文宗忙乘软舆往含元殿升座,命宰相李训、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众宦官前往验看。仇士良等人踱进听事房后庭,仰着脑袋观瞧半天,见石榴树上根根皆是干枝,一滴甘露也无。再扭头观瞧金吾大将韩约竟是一头热汗,神色惶恐。

一阵北风起,听事厅的门帘幕布随风乱张,仇士良忽然发现厅里面挤满了手执利刃、全副武装的兵士。同时,又听见四下刀剑铿锵、甲声叮当,以及军靴杂乱踏地声。仇士良等宦官顿感大事不妙,纷纷往庭院大门处奔跑。宰相李训在含元殿看见一大群宦官飞奔上阶,连忙高声呼唤值班的金吾卫士:“有上殿护驾者,每人赏钱百缗!”

众太监奔至文宗御座前,有数人架起皇帝抬起狂跑回宫。含元殿大门外台阶处已涌上数百金吾卫兵登殿纵击,追上落后未及跑入殿的宦官剑捅刀砍。

殿内宦官扛着文宗往宣政门方向跑。眼看宦官们抱走了皇帝这块“大招牌”,宰相李训大呼小叫,力图阻止。文宗李昂知事不谐,也大声叱喝李训。宦官们簇拥着文宗皇帝逃入宣政殿,立刻把大门严严关死。宫殿内外杀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训趁乱跑出京城。宰相涯、舒元舆等人回到中书省,两省官吏也纷纷询问发生了什么变故。

不一会儿,只听宣政殿方向宫门大开,太监细嗓“奉旨讨贼”,而后便是禁卫军的叫杀声,由远而近,竟直朝中书省议事厅方向逼来。

仇士良等太监控制文宗后,口称敕旨,率禁卫军从宣政门冲出,逢人就杀,血流遍地,人头乱滚。接着,仇士良一边安排监军骑马出城追赶,一边命在城内大肆搜索,宰相王涯等人皆被逮捕,于长安城内问斩。

李训逃到半路被几个军吏一刀砍了。郑注听闻李训事败,还未来得及逃避,也被监军使张仲清诱杀。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完全失去权柄,受制于宦宦。公元839年,“甘露事变”四年之后,病中的唐文宗被宦官毒死,时年33岁。

标签: 甘露之变

更多文章

  • 魏忠贤为什么篡权_魏忠贤跟明朝乱政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年轻时是个无赖,走投无路之下入宫当太监,改名叫李进忠。后来得到皇帝宠爱才恢复原姓,皇帝赐名忠贤。魏忠贤性情残忍,善于阿谀奉承,却深得皇帝的信任。因此气焰更为嚣张,不仅除掉了大太监王安,宫廷中的人也没有人敢顶撞他。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大监。熹宗皇后张氏多次向熹宗谈起魏忠贤的过失,但明熹宗

  • 中国历史上变革运动有哪些_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变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变革运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改革和变法运动,一起来看看。盘庚迁都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ldqu

  • 庆元党禁案是怎么回事_庆元党禁案韩侂胄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指的是南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宋宁宗是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的,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则是外戚,二人不合。赵汝愚为相后,收揽名士,朱熹就被召入经筵为皇帝讲书。韩侂胄图谋排斥赵汝愚,将赵汝愚和所有支持赵汝愚的人都罢官放逐,凡是和他意见不合的都被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

  •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争_王安石与司马光党争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安石,司马光

    宋代中期,辽国、西夏屡屡入侵,内外矛盾加剧。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主张变法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新党”。“新党”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力图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但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猛烈攻击,由此揭开了北宋

  • 唐朝朋党之争指什么_唐代朋党之争原因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朋党之争

    唐朝的选贤任能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打破旧的封建等级界线,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这让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失衡。于是,一场政治斗争在文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就是“牛李党争”。书生牛僧孺、李宗闵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党争的泥淖。唐宪宗元和三年,长安制科考试,举人牛僧孺、

  • 刘秀设尚书台皇权下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

    西汉时期,朝政设立三公,权势滔天,致使皇权下移。刘秀从中吸取了教训,虽然设立了三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但是这三者之间却是互不干涉,各司其职,不能逾越。这样一来也就平衡了这三者的权力,防止一方独大。公元51年,三司之一的大司马改为太尉,而其他两个则改为司徒和司空,这二者的权力都低于太尉。这样一

  • 党项羌会农耕吗_党项羌学习农耕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党项

    唐朝对内徙的党项羌实行了“羁縻府州制”。党项羌虽有叛乱,但总体上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这种环境为党项羌诸部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内徙后的党项羌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变化。内徙党项羌的原氏族、部落的血统关系逐渐松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向地

  • 党项羌族大迁徙的原因_党项羌族为什么大迁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党项,羌族

    在唐朝,党项羌族有过两次大的迁徙,这两次大规模的内迁是唐同吐蕃争夺西域控制权失败的直接产物。唐朝初年,吐蕃族崛起于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不断向外扩张,与唐朝展开了争夺青海及西域的斗争,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化。唐政府想利用这一地区的党项羌和吐谷浑来遏制吐蕃的北上,而吐蕃也借唐政府的策略

  • 党项羌民族是怎么来的_党项羌民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党项

    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

  • 西夏推行汉族文化的原因_西夏为什么推行汉族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夏

    李谅祚是个崇尚汉礼的人,他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核心内容是改蕃礼为汉礼。李元昊在建国时,大力提倡党项羌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的是体现出民族独立性,与中原王朝抗衡。实际上,在西夏境内存在着大量的汉民族,在西夏的国家各机构中也存在大量的汉族官员。西夏统治区域内的凉州、甘州、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