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代察举制的资料简介 察举制对历代的影响

汉代察举制的资料简介 察举制对历代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39 更新时间:2024/3/14 11:49:36

汉代察举制的资料简介

刘邦称帝后,选拔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维护新兴封建统治级的官吏变成了当务之急。天下初定,他一边忙着除去对自己有威胁的旧臣,一边着手选拔新的人才。

汉武帝剧照

高祖十一年,刘邦颁布《求贤诏》,在这一诏书中,刘邦提出选拔治国的贤士智能必得运用国家的力量,选拔的具体程序是由上而下,对入选者的品行、仪表、年龄等一律实行严格考察。这便是西汉察举制度的开端。

到了汉文帝时期,文帝颁布诏令,推行举贤良的法令,不仅明确规定了察举的科目而且而且还规定了对策应试,这标志着察举制度正在向制度化发展。文帝十五年,举办了由文帝主持的察举,当时的察举选拔出了后来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在西汉初期这种察举制度还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诏举行,并未形成定期的,有固定的规章制度。

察举制的完备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这时期的举茂才、孝廉、贤良方正等,都明确以儒家细想为指导,儒学艺术、伦理道德成为察举的基本标准,并未中央和地方所遵循。至此,汉代察举制制度正式形成。

察举制度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不能简单的予以肯定或否定,作为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界的讨论与评判,对于当今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却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汉代察举制名词解释是什么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员的方试,主要根据人的德行,通过举荐和策问,在经过一定的考试后,授以相应官职。

察举制度

战国时,许多诸侯打破“世卿制”,召集和选拔贤能者担任官职。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建立了军功爵制,按军功选拔官吏,直到统一六国。西汉建立后,在继承前朝“尚贤”思想的基础上,为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需要,对官员选拔方法进行了变革。于是,察举制度应运而生。

通过察举制度,两汉时期踊跃出众多治世之才,对巩固两汉统治、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察举制是以远古“尚贤”思想为基础.在对先秦诸子百家“尚贤”理论进行继承发展并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的。在中国古代.尚贤思想历史悠久,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就是体现着“选贤与能”精神的一种远古选举制度,殷周时期仍有保留。春秋战国时期也强调尚贤、贵贤、选贤,而秦朝尚贤思想曾受到冲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看到了秦朝法治绝对化的种种弊端.为了更好地巩固封建政权,尚贤思想再度受到重视。这就为察举制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两汉时期,举贤思想很好地付诸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察举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什么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这一点从其推行的政令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就是秉承了这一特点。

以孝治天下

察举制中以察举孝廉为主,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这也是士人踏入仕途的必经之路。当时的汉代统治者认为,孝与廉是相互并行的两种传统道德品行,孝是廉的根本,只有在家中孝敬父母,与父子兄弟互相关爱,入朝为官后才能体恤百姓,尽忠君主,因此孝是廉吏的基本前提。

两汉时期,朝廷对举荐孝悌力田是十分重视的,《汉书》中记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意思就是政府让地方奖赏子孙孝敬父母、弟弟又顺从兄长同时躬耕于农田的农民,免除其劳役。少帝元年,特设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这种官爵位份颇高,其职责就是劝历天下,敦行务本。

西汉政府极力宣扬孝的精神,并通过察举的形式使社会中行孝之人得到实惠,通过行孝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使得民间孝的观念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使民间父子兄弟互相关爱,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察举制是在汉代集权制的国家中产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政治产物,但同时为汉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效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有关察举制度变迁的史稿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作者是阎步克,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他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封面图

阎步克从察举制八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历程为角度,深刻剖析了自两汉以来直至隋唐时期演变为科举制的选官制度的封建政体。《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的研究对象为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利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

该书对察举制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阎先生在书中旁征博引,其阅读量之大,考证之细致,方法之精妙,着实是一部历史巨作。这本书和其另一部著作《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一样,都用了功能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看待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大概就是“用了西方的方法论来解读中国的史料”。

汉朝察举制内涵主要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以“对策”为形式的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德行为先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其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即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在位期间,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期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标签: 察举制

更多文章

  • 金田起义的真实原因 金田起义参与者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金田起义

    揭秘金田起义的真实原因金田起义,是在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的领导之下发起的武装起义,但是金田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金田起义图片金田起义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金田起义并不是单方面引发的,那么金田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金田起义的根本原因来说,金田起义是社会矛盾尖锐的结果。首先是政治

  •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推恩令,分封制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推恩令与分封制都是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重要政策,分封制出现的时间要早许多,据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实行了分封制度,一直到周朝时期才有所改变。而推恩令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实行的政策,这两个政策都是根据血缘关系作为主要的枢纽,但是推恩令和分封制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那么推恩令与分封制的

  • AD1911年广州起义简介 广州起义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广州起义

    历史上的广州起义简介1911年4月27日,由同盟会的革命党人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起义又名黄花岗起义,因潘达微将一百多名烈士收葬在黄花岗而得名。在广州起义简介里,除黄花岗起义之外,广州起义还有好几个别称,如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等。广州起义油画广州起义简介应该从甲午战争之后开始说起。

  • 新文化运动口号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口号在我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运动或者起义都会有其专属的口号,这些口号诉说着人们迫切的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人心。而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自然也有着专属的口号。那么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呢?新文化运动口号又为什么是这些呢?新文化运动配图这场运动爆发之前,中国几千年

  • 张勋复辟时间 张勋复辟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勋

    张勋复辟时间张勋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人物,为什么要说他著名呢?话还要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说明一下,本来都已经到了民国时期了,偏偏张勋进行了一场复辟行为,为当时本就复杂的形势又增添了一个闹剧。那么张勋复辟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张勋复辟图片其实张勋复辟时间是1917年的6月,当时张勋一心想要恢复大清王朝,于是便

  • 白马驿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如何评价白马驿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马驿之祸

    朱温白马之祸使得支持唐朝的旧贵族纷纷灭亡,唐朝没有了这些旧贵族的支持,自然离灭亡不远了。唐朝的中央政权是由旧贵族支持的,而朱温是草莽出身,因此他和旧贵族之间有着很深的恩怨。白马驿之祸的影响有哪些白马驿之祸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它开启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经常改朝换代,一个朝代很难长命。而且武将们没有

  • 蒙古西征中最大一次失败 蒙古西征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蒙古帝国在十三世纪对欧亚大陆进行了三次西征,将帝国版图延伸到此前从未到达的地方。直至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率部东归,才结束了第三次西征。蒙古西征最大的一次失败艾因贾鲁之战正当旭烈兀和他的将军们策划进军耶路撒冷的时候,一个来自中国的信使带来蒙哥大汗驾崩的消息。历史於是在这

  •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蒙古西征欧亚为何所向披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历史上蒙古帝国西征一共有三次,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十几个国家,又建立了四大汗国,可以说蒙古帝国西征欧亚所向披靡。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灭了11个国家建立了4个国家。从蒙古帝国的扩张来看,成吉思汗时期: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

  • 清代的宦官为什么不如明代那样有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宦官

    导读:清朝皇帝自始至终也对太监采用高压态势。康熙说话很绝,他说“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对宦官任职的具体权限做了琐细的规定,对于太监的家属也进行了有效管理。-晚明的政局被阉党与东林党搅合得一团糟。黄宗羲在点评历朝宦官时候说,阉党之祸,汉代、唐代、宋

  • 北宋初期统一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太祖

    北宋初期统一战争中宋太祖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由于南唐后主李煜诗作的流传,使人们对五代十国中南唐的关注度最高,在乱世中,这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而历史上的南唐,是被北宋所灭,这段历史许多人并不知道,许多人很想知道北宋统一战争中赵匡胤派谁统兵灭的南唐。这个问题其实在是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这两位将领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