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名正言顺将其杀掉,并就此废除丞相制度

胡惟庸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名正言顺将其杀掉,并就此废除丞相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1/20 0:44:41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朱元璋本人已经给儿子朱标做过生动的解释。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继十年前诛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又准备赐死胡惟庸的老上司李善长。太子朱标有些看不下去了,他劝说朱元璋:“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当时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叫来朱标,当面把一根浑身长满刺的棘杖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来。

面对这种“棘手”的任务,朱标自然面露难色,朱元璋这才缓缓说道:“汝不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帝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之图。及后薨,帝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顿首曰:‘上有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将怀中绘图遗于地,帝发视之,大恸而止。”

以胡惟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臣集团,就是朱元璋父子皇权上的“荆棘”。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注定是一个困局,他们出身越低,这种现象就越严重。

朱元璋

刘邦、朱元璋这两个出身草根的皇帝,处理功臣的手段最为狠辣,前者把彭越剁成肉酱(虽然是以吕后之手),后者动辄砍下数万人头;出身皇室后裔、中小地主的刘秀,来自将门之家的赵匡胤,对待功臣的方式异曲同工你好:让他们远离政治、以富家翁的身份享受创业的红利;而出身豪门、勋贵的司马炎家族、李渊父子,对于自己的功臣集团则选择了继续委以重任。

以上现象,跟所谓的帝王人品关联不大,反映的是封建权力架构下的一个阶段性矛盾:开国集团的素养,与时代要求的变迁能否相吻合。

历朝历代的开国群体,一向带有明显的阶层性与地域色彩,换句大白话说:开国皇帝都有自己的基本盘,那就是自己的老乡、圈子。毕竟身处乱世、各豪杰理论上机会均等,只有身边的熟人、身份相似的人,才更存在共同话题与相近的目标诉求。

刘邦

草根出身的刘邦,基本盘就是同样出自草根的沛县老乡们,而这些人在贵族项羽的圈子看来根本不入流;出自底层的朱元璋,骨干力量就是同出淮西的老伙计们。刘秀身为地主、太学生,他的云台二十八将大多也出自这个圈子;李渊父子作为关陇世家一份子,因而很容易团结、吸引那些南北朝勋贵。

在开国过程中,老乡、圈子是最可靠、最能依仗的资源,但到了治国阶段,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开国过程中,充盈着生死存亡之机,信息瞬息万变,除了需要武人,还需要精通阴谋与诡道的智囊,以应对紧急难题;而在治国阶段,局势相对稳定、有规可循,更需要能解决事务性问题的职业官员。

其次,打天下阶段,比的是拳头与策略,可以侧重依仗某个地域性集团与群体;但在治理天下时,想要把国家拧成一股绳,必须尽量开放政权,让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精英都获得参政的机会,这样才能实现团结与稳定。

也许说起来显得势利,但从历史表现来看,出自不同阶层、圈子的开国群体,面对这种阶段性差异需求,适应性天差地别。

从能力特点来看,饱受关陇集团教育的李靖、长孙无忌,都像李世民一样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他们既能应对瞬息万变的紧急状况,也能处理事务性的工作。与他们相比,草根豪杰大多缺少系统教育、侧重在实践中学习,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悍勇、狡诈等素质,在治国阶段并不受欢迎,甚至还是现实威胁。

高俭

就政治素养而言,诸如北齐皇室后裔高士廉、南陈皇族陈叔达之辈,对于如何处理君臣关系、避免僭越忤逆,一定比李善长、蓝玉更懂得分寸;那些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豪族、勋贵,当面临财富、权势的诱惑时,往往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帝王红线所在;长孙无忌能与集团外的魏征和谐共处,而李善长则视淮西之外的刘基为敌。

一句话,无论是知识、能力的构成,还是对权力、富贵的认知,不同的开国群体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开国功臣无法处理角色转换、难以顺应阶段性需求的转变,甚至对政权带来了隐患时,自然很容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了。

虽然有个体性差异,但从整体来看,上述一般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胡惟庸,就是典型的“作死”案例。

朱元璋的大部分功臣,都是出自淮西地区的同乡。其中,文以李善长为首,武以徐达为尊;特别是李善长,被朱元璋赞为可以比肩萧何的存在,所以也当之无愧地被列为功臣之首。

在长期的共患难过程中,李善长与朱元璋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关系,结成了儿女亲家;同时,他在淮西功勋集团中也拥有很高的威望,被视为“淮西功臣集团领袖”。

而胡惟庸,则是李善长的心腹,两人也结为姻亲;在李善长的关照与提携下,胡惟庸在朱元璋集团中可谓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朱元璋

然而,万事皆有两面性。“淮西功勋集团”这种事物,在开国阶段自然能提供高度凝聚力、战斗力;但随着天下平定、朱元璋的事业进入到新阶段,这种小团体若不及时自我改变,很容易沦为历史发展的障碍。

比如,李善长乡土观念极重,这种性格促使他为朱元璋殚精竭虑,但同时也养成了他处处维护淮西老乡的思维定势。随着明朝统一天下,政权必须向海内所有精英敞开,李善长却顽固地维护者淮西小圈子的利益,凭借自己的功劳、地位凌驾于百官之上,处心积虑打压以杨宪、刘基为代表的非淮西系大臣。

这种有着明显结党性质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警惕。洪武四年(1371年),他勒令李善长告老还乡。因为刘基也刻意退居二线,两年后,李善长苦心培养许久的胡惟庸成功上位,成了淮西集团的新领袖。

胡惟庸

然而,在嚣张跋扈这方面,胡惟庸可谓青出于蓝,他对朝政独断专行,涉及到朝廷大员的升迁乃至生死,他都敢擅自做主;官员们递交的奏章,他竟敢率先拆阅,所有对自己不利的内容都被扣下;他公开拉帮结派,很多淮系集团之外的大臣也被其守归麾下。

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朱元璋,就算换成以大肚能容而被受称道的李世民,想必也不会听之任之。但所谓“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为了让淮西集团心服口服,为了获取天下人的舆论支持,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跋扈生生忍耐了六七年,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9月,才以胡惟庸轻慢占城贡使为由头,以“蒙蔽欺君”之罪,将其关进大狱;下一年初,随着御史中丞涂节提交告发书,朱元璋很快以谋反罪将胡惟庸诛杀,被牵连而死则1万多人。

《明史》称:“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但这并不重要,十年后,朱元璋再次以胡惟庸案为借口穷追猛打,包括李善长全家在内(除了朱元璋的女婿)的3万多人丢了性命。同时,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一职趁机被废除,明朝的皇权空前强化。

这么看来,朱元璋确实像是在替儿子拔刺,只不过力道过猛,以至于把棘杖本身也整伤了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种师道曾拒绝西夏无理要求,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后悔未采纳其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种师道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威名震慑西夏。种家子弟已是三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世代忠良。年轻时期,同时拜了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老师。也许就算是不做武官,他也可以做一个有才能的文官。最初就是任文职,后来得罪了蔡京被迫改武职。他的主要成就在抵御外敌方面:西夏和金国。我们来简单阐述一下。种

  • 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就在此时,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表达了求和之意,但就是这样一份雪中送炭的提议,却被明思宗断然拒绝。而明思宗也失去了最后的喘息机会,最终城破自缢,明朝灭亡。议和,是皇太极主动寻求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上自明思宗,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满清求和的诚

  • 王韶“熙河开边”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使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熙河开边”的背景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驾崩,年仅20岁的宋神宗继位,成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当时,北宋政府积贫积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代王夫之在《宋论》中说:此时“君饰太平以夸骄虏,臣立异同以争口舌,将畏猜嫌而思屏息,兵从放散而耻行枚。率不练之疲民,驭无谋之蹇帅”,“不能得志

  • 王彦因南宋主和派得势多次拒绝官职,最终郁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已过十余年。当年那位义无反顾踏上疆场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介洪州观察使。在任上,他兢兢业业地治理一方百姓。可是他忘不了当年的部众,忘不了故乡的明月,忘不了汴京城下的耻辱。即便如此,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之下,他可谓壮志难酬。在这一年,沉积于心中许久的愤懑与忧愁带走了这位矢志报国的热血男

  • 王安石跟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均希望通过改革扭转颓势但路线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以后,就处于一种“先天不良”的状态:对外,通过军事渠道拿辽国、西夏毫无办法,只能一方面花钱买平安、一方面豢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寻求心理安慰;对内,由于刻意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出现了大量需要国家出面供养的文人、官员,而且还呈现出滚雪球一般的姿态。因此,经过短短几十年,北宋就出现了严重的冗员、冗兵、

  • 王安石变法触动众多人的利益加之进行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遭到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变法的背景:国家积弊需要改革无论古今中外,国家的“变法革新”总是在面临严重困难或危机的时候才会进行。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基为大宋第六位皇帝,他面对的大宋可以说是危机重重。大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虽然经济高度发达,财政收入日增,但长期财政治理不善,导致了三大危机:财政赤字严重入不敷出;军事

  • 杨广墓中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专家八百多天的复原,冒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专家把杨广的墓发掘出来之后,这些留言才是平息下来。在杨广的墓当中,专家也是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其中最让考古学家疑惑的就是一块类似疙瘩的东西。刚发现这个的时候,研究员以为是土包,差点就一铲子给敲了,但是其领队却是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同寻常所以就带了回去,准备好好研究一番。而在专家们努力之下,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无视崇祯数次求救,就是不出兵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左良玉是满族人,对于汉族皇帝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满族政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左良玉对于满族统治的支持和认可。因此,他可能觉得自己与崇祯皇帝之间存在着文化和民族差异,不能真正地支持崇祯政府。其次,左良玉的地位和实力使得他能够独立行动,并且不必听从崇祯的命令。他手握80

  • 明朝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马还是大象呢?蚂蚁新村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清楚,猜一猜:明朝的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选项中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大象或者马。还不清楚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呢?答案的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蚂蚁新村题目:猜猜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解析吧。蚂蚁新村题目: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 猜一猜:明朝的锦衣

  • 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