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种师道曾拒绝西夏无理要求,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后悔未采纳其建议

种师道曾拒绝西夏无理要求,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后悔未采纳其建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2 更新时间:2024/2/11 4:48:49

种师道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威名震慑西夏。种家子弟已是三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世代忠良。年轻时期,同时拜了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老师。也许就算是不做武官,他也可以做一个有才能的文官。最初就是任文职,后来得罪了蔡京被迫改武职。他的主要成就在抵御外敌方面:西夏和金国。我们来简单阐述一下。

种师道历经数次大战,累功升至怀德将军。政和元年(1111年),西夏派遣使者来大宋。厚颜无耻地说某地某地曾经是西夏的国土,大宋需要归还。“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必欲得故地,”种师道说:“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有力打击了西夏使臣的嚣张气焰。种师道治军极严。“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召诣阙,徽宗访以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帝复访之,对曰:‘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帝谓曰:‘卿,吾所亲擢也。’贯滋不悦,师道不敢拜,以请,得提举崇福宫。久之,知西安州。夏人侵定边,筑佛口城,率师往夷之。始至渴甚,师道指山之西麓曰:‘是当有水。’命工求之,果得水满谷。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督诸道兵城席苇,土赋工,敌至,坚壁葫芦河。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阴遣偏将曲克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衷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

种师道

有一次他奉朝廷命令,统帅七路精兵共十万余人征西夏臧底城,朝廷命令必须在旬日内攻克(半个月内)。敌城守备坚固,连攻了几日不能攻克。一些将领开始懈怠了,居然有将领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种师道立斩此人,陈尸于军门。厉声说道:“今日城不下,视此。”“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宋金海上会盟后,北宋几十万大军偷袭幽州。被辽国耶律大石2万杂牌军队击溃。被金国看出了虚弱后大举攻宋。种师道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被召回勤王。这次东京保卫战在李纲和种师道等将领的共同努力下胜利了。金军北撤。“金师退,乃罢为中太一宫使。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不宜解师道兵柄。上曰:‘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令相见于殿门外。师道不语,翰曰:‘国家有急,诏许访所疑,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翰叹味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种师道建议在金军渡过黄河时迅速出击,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宋钦宗不听,认为种师道危言耸听不堪大用,就解除了种师道的兵权。“师道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既而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太原陷,又使巡边。次河阳,遇王汭,揣敌必大举,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十月,卒,年七十六。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后面的事实证明了种师道的预见的正确性,北宋被灭。据《东都事略》记载,当宋徽宗父子被押赴金营时,懊悔不已的宋钦宗捶胸大哭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金兵之始退也,师道申前议,劝帝乘半济击之,不从,曰:‘异日必为国患。’故追痛其语。”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种师道色庄气壮,顾视有威,寡言笑,谨许可,量度阔远,接物至诚,为族党乡里推重,开府公每以公辅期之,识者不以为过。所在有惠政,士民相与起生祠、塑公像而事之。及闻其薨,作佛事,荐酒食,过期乃罢。虏人初入都城也,求吴敏、李纲、刘韐、折彦质与公,公既不可得,乃取其侄种洌,洌见枢密院昉。昉,虏中要人也,曰:‘日顷在雄州邂逅,一见枢密。若用其言,断无今日之事。燕山收复碑犹在,诋訾为甚,今始知悉中心我矣。君亦何罪?’当此时刘韐在旁,屡叹。虏人既退,洌等始奉公柩出都,三遇群盗,皆列拜致奠而去,与之金币不受。同行获免者甚众。”可见当时种师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就在此时,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表达了求和之意,但就是这样一份雪中送炭的提议,却被明思宗断然拒绝。而明思宗也失去了最后的喘息机会,最终城破自缢,明朝灭亡。议和,是皇太极主动寻求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上自明思宗,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满清求和的诚

  • 王韶“熙河开边”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使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熙河开边”的背景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驾崩,年仅20岁的宋神宗继位,成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当时,北宋政府积贫积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代王夫之在《宋论》中说:此时“君饰太平以夸骄虏,臣立异同以争口舌,将畏猜嫌而思屏息,兵从放散而耻行枚。率不练之疲民,驭无谋之蹇帅”,“不能得志

  • 王彦因南宋主和派得势多次拒绝官职,最终郁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已过十余年。当年那位义无反顾踏上疆场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介洪州观察使。在任上,他兢兢业业地治理一方百姓。可是他忘不了当年的部众,忘不了故乡的明月,忘不了汴京城下的耻辱。即便如此,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之下,他可谓壮志难酬。在这一年,沉积于心中许久的愤懑与忧愁带走了这位矢志报国的热血男

  • 王安石跟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均希望通过改革扭转颓势但路线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以后,就处于一种“先天不良”的状态:对外,通过军事渠道拿辽国、西夏毫无办法,只能一方面花钱买平安、一方面豢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寻求心理安慰;对内,由于刻意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出现了大量需要国家出面供养的文人、官员,而且还呈现出滚雪球一般的姿态。因此,经过短短几十年,北宋就出现了严重的冗员、冗兵、

  • 王安石变法触动众多人的利益加之进行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遭到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变法的背景:国家积弊需要改革无论古今中外,国家的“变法革新”总是在面临严重困难或危机的时候才会进行。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基为大宋第六位皇帝,他面对的大宋可以说是危机重重。大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虽然经济高度发达,财政收入日增,但长期财政治理不善,导致了三大危机:财政赤字严重入不敷出;军事

  • 杨广墓中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专家八百多天的复原,冒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专家把杨广的墓发掘出来之后,这些留言才是平息下来。在杨广的墓当中,专家也是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其中最让考古学家疑惑的就是一块类似疙瘩的东西。刚发现这个的时候,研究员以为是土包,差点就一铲子给敲了,但是其领队却是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同寻常所以就带了回去,准备好好研究一番。而在专家们努力之下,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无视崇祯数次求救,就是不出兵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左良玉是满族人,对于汉族皇帝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满族政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左良玉对于满族统治的支持和认可。因此,他可能觉得自己与崇祯皇帝之间存在着文化和民族差异,不能真正地支持崇祯政府。其次,左良玉的地位和实力使得他能够独立行动,并且不必听从崇祯的命令。他手握80

  • 明朝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马还是大象呢?蚂蚁新村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清楚,猜一猜:明朝的锦衣卫除了保护皇帝安全,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选项中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大象或者马。还不清楚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呢?答案的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蚂蚁新村题目:猜猜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的答案解析吧。蚂蚁新村题目:明朝锦衣卫还要看护哪种动物 猜一猜:明朝的锦衣

  • 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夜游开封大宋武侠城

  • 唐朝的大佬们,控制唐朝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当年最大的敌人,西秦在唐朝前还是唐朝后,唐朝的女性服装唐朝襦裙

    说起唐朝首先要提隋朝,因为唐承隋制,所有的制度都是沿袭隋朝的。尤其是隋文帝发明的科举制,在唐朝可谓是愈发壮大,在武则天时期还设立了武举,可谓是为唐朝的统治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当时我们在历史书上面所学到的是科举制的产生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平民阶层的向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