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各国已默认土地私有,战国时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春秋时各国已默认土地私有,战国时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3/8 16:39:41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变得不同,首先权力进一步下放,春秋时期诸侯代替周天子掌握实权,而战国则是权臣控制各大诸侯。其次春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井田制,税收按照土地的实际面积,可是到了战国,土地、军队基本把持在权臣的手里,最后,齐国的内乱、晋国的分裂,导致原先周朝的秩序彻底崩溃。所谓的礼仪基本没有实际意义。

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崩坏,标志最终礼崩乐坏的事件有两个

在春秋时期,尚有孔子为代表提倡王道,推崇周朝的秩序,到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已经没有人遵从,彻底不可实行,而以法家提倡的“霸道”逐渐成为主流。法家、兵家、纵横家登场,成为各个诸侯国中的权臣。周天子形同虚设,周朝礼仪制度的面纱被彻底撕破。由春秋到战国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春秋时期,诸侯国随着不断对外扩张征战,新获得的土地就被分封给了功臣。这些功臣拥有更多的土地,井且依附在土地上的土兵也会越来越多。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原先收入不稳定的民众在灾年破产,趁此机会,富有的权臣就会兼并土地。土地虽然不得随意买卖,但是暗地里的兼并却无法控制,原先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就会失效。

在古代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都是农业国,土地是最核心的财产,土地的问题是影响王朝更迭的重要因素。春秋时期之后,各国均开始更改税法,直接按照实际土地的多少来征税,这就变相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到了战国时期,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公卿大夫变得更加富有,权势超过了诸侯,但是引起分封制度彻底瓦解,周朝礼崩乐坏,诸侯互相争战攻伐的直接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个是齐国的内乱,一个是晋国的分裂。

齐国内乱导致周朝陷入更严重的混乱争斗中

齐国作为周王朝分封的大国,始祖是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姜尚,并且齐国和周朝有姻亲的关系,齐国被分封到现今的山东境内。齐国临近大海,盛产盐铁,物资丰饶,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远离中原,替周朝守卫着东方,与历代周天子关系比较融洽,应该说是周朝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尊王攘夷”的口号最先就是由齐桓公管仲提出来的,可是齐国称霸时间并不长久,自从齐桓公之后,就再也无法号令诸侯,这是因为齐国本身地处东方相对中原国家来说比较偏远,要进入中原中间隔着鲁国、宋国、卫国、郑国。最后称霸中原还要面临强大的晋国、楚国这两个竞争对手,所以,齐国因为地缘因素对中原诸侯国中并不太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力。

[var1]

齐桓公

同时,齐桓公薨逝后,齐国大乱,国力衰退,但是齐国毕竟是最重要的几个分封强国之一,它的政治动荡对周朝的礼乐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齐桓公时期,陈国内乱,陈国的公子陈完逃到齐国,齐桓公很欣赏陈完的才能,赐予他一个管理工匠的官职,并且陈完的后人也被改姓田。田氏在齐国安顿下来之后,非常感激齐桓公的收留,于是乐善好施,结交群臣,在齐国很快就扎根了下来。几代之后,田氏实力逐步壮大,到了齐景公的时候,君臣奢靡,百姓生活艰辛,每逢荒年,更是难以度日。田完的后代田乞见此情景,为收买人心,用大斗借出粮食,小斗收回粮食,很快赢得了齐国百姓的一致赞誉。田氏很快成为了齐国最强大的公族,对齐国宗室产生了威胁,这让齐景公感到非常不安,但是齐国几大公卿把持朝政,他也无力消灭田氏了。

等到齐景公薨逝之后,田氏依靠手腕和智谋在与几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逐渐完全把控住了朝政。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最终在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田氏取代了姜姓成为了齐国的国君,由此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政局变动,对周朝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周天子无奈之下承认了田氏的政治合法性。从此之后,也就是变相承认了各国的公卿只要有实力就能取代诸侯,整个战国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混乱争斗之中。但是导致周王朝礼乐秩序彻底崩溃的事件,是晋国的分裂。

晋国的分裂被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开始

晋国从晋武公因“曲沃代翼”而成为国君,晋献公生前灭掉了大量公族,只剩下曲沃这一支,而薨逝后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后代也受到牵连,所剩者寥寥。晋文公重耳复位依靠的是狐氏、赵氏等异姓公卿和秦国的支持,晋国依靠强大的武力和地缘政治关系控制着中原地区,维持着周王朝秩序表面上的稳定,在春秋时期称霸一百多年之久。但是晋国的权力结构却有着致命的缺陷,随着时间的积累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果晋国国君很有能力,各大异姓公卿大夫权力会受到暂时性的压制,可是一旦晋国国君昏聩,这几个家族权力就会迅速扩张。长此以往,公卿的力量逐步增强,而国君的实力越来越弱,但是各大公卿家族之间也是互相征伐不已,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了韩、赵、魏、智、中行、范这六大家族,随后的争战之中,韩、赵、魏、智这几家又联合起来灭掉了中行与范家。但是在晋阳之战中,智氏作为最强的家族联合韩、魏讨伐赵国,由于智氏首领不得人心,反而被韩、赵、魏三家所灭,最终,韩、赵、魏三家成为晋国的核心。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在无奈之下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由此,晋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名存实亡。所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这一年作为战国的开始。到了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国君最后一小片领土,最终晋国被三家所灭。

[var1]

春秋时期形势图

齐国和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强国,先后称霸中原,为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遗憾的是先后都被公卿篡位,最为致命的是“三家分晋”后,原先最强大的晋国被瓜分,使得楚国有了北上的机会,秦国也有了东进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国可以强大到能够出来控制中原,维持中原的稳定与和平,这样整个中原的局势就变得越来越混乱,整个周朝已经陷入完全混战的局面当中,并且没有任何一家可以独霸,主宰局势。

魏国在战国的前期还能压制秦国,避免秦国东进,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夺取了河西之地,如此韩、赵、魏对秦国完全转为劣势,逐渐被侵蚀。秦国在对抗韩、赵、魏的战争中逐步强大了起来最终再也无法遏制,成为了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代争霸虽为主流但只是壮大自身的方式,灭国也不在少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整个春秋时代,争霸是周王国的主流趋势: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到周桓王十年(前710年),“小霸”郑庄公主导了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成功与齐、鲁二国结成盟友后,取得了对宋、卫、蔡、陈联盟的决定性胜利;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桓公抢先回国夺得君位,开启了与楚成王长达四十三年的争霸历程;

  • 春秋战国后法家便成为治国法宝,西汉独尊儒术也是“外儒内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所谓的独尊儒术,实际上不过是“阳儒阴法”——一种调剂、纠偏和安抚手段,类似于给一个坚硬的物件裹上柔软的包装,本质上不会有丝毫改变。至于许多人推崇的无为而治,则带有明显的“无奈”性质,除了休养生息时期不得已而为之,更多时候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理想、憧憬之中。想要弄明白汉朝到底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儒治国,可以

  • 他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仅得8分却被985破格录取,后来发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文忠高考状元作文,高考作文写甲骨文被清华录取,中国唯一750分满分的高考作文状元

    但是甲骨文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们,距离我们如今的时代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光阴,很多甲骨文的真正含义和后世所使用的简体汉字有着较大的差异。国内从事甲骨文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比较紧缺,我国的考古人员在殷墟遗址和其他的文献资料中所统计出的甲骨文共有4500字左右,而如今能够正常使用的甲骨文仅仅只有两千多字。而一向

  • 春秋争霸的兼并使各大国直接对立,并导致战争规模的扩大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属于东周的后半段时期,在战国时期之前是春秋时期,也就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完整的东周时期。那么就有人问:既然春秋和战国时期合起来就是东周时期,为何又要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包含了完整的东周时期,但东周时期却不能完全包含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在周赧王五十

  • 战国时的五国相王是对周王室王权的否定,形式上更甚于加九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五国相王,说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这个事件过后,周王室的权威彻底消失了。一般来说,获得王权的合法性,有君权神授、民主推选等。周王室自称天子,意思是代天牧民,所以周王室的王权的合法性,实际上是君权神授。至于周王朝实行的德政,只是为这个合法性之外,又增加的有效性

  • 《他是谁》卫国平公主抱救出聂小雨,江边高调告白,终于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聂小雨已经在地下室被蒋广善绑架,但卫国平和三火四处寻找,正好和聂小雨失之交臂。最后还是多亏了小雨的录音机,蒋广善仓促失误。蒋广善发现聂小雨的录音机后,把它当垃圾一样扔了出去。他知道卫国平是在调查他,没想到卫国平不会放过这个垃圾。终于,在垃圾袋里,卫国平找到了聂小雨送给他的录音机。[var

  • “竹联帮”大佬陈启礼:我宁愿被共产党管,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为首的少年名叫陈启礼,他代表这群年轻的弟兄们在地下插了三把刀,嘴里还喊着口号:“第一刀,插中央,叛帮出卖弟兄的,千刀万剐无人葬!第二刀、第三刀,刀口刀刃向外方,齐心协力对外帮!”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群不良少年的玩笑,但事实上,这正是后来台湾第一大黑帮竹联帮的创立之始。陈启礼(左)校园霸凌作为竹联

  • “邯郸之战”中,大举来犯的秦国,为何没能灭掉奄奄一息的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此战之后,赵国人心惶惶,其他五国不是惧怕秦国,就是作壁上观,此时的秦国本有能力一举灭赵,但是却错失了良机,导致了一年后“邯郸之战”的爆发!这场“邯郸之战”可不是秦赵一对一了,而是赵国、魏国、楚国三家联盟抗秦,战国四公子卷进去了三位,魏军有信陵君魏无忌,楚军有春申君黄歇,赵军有平原君赵胜,更有廉颇、庞

  • 正本清源的历史文献 -从李正藩恢复《太极拳论》启轩藏本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2015年,正藩兄以耄耋之寿终于完成了李亦畬抄赠胞弟启轩的《太极拳论》“启轩珍藏”本的恢复抄写工作。正藩兄是我曾叔祖启轩公的嫡曾孙,幼承家教,学文习拳,博学多才,拳艺颇精。1965年到四川乐山参加三线建设,八、九十年代工作之余传拳授徒,专注于武氏太极拳在四川及西南地区的发展,2000年以来,多次在乐

  • 周朝“八百诸侯国”:辉煌的王国,璀璨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八百个诸侯国中以晋、魏、卫、曹、鲁、齐、宋、陈八个诸侯国最为出名,它们都曾是周朝的重点诸侯国,王侯鼎立,文化流派也是五花八门。比如,鲁国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伏羲和颛顼的后裔禹就在这个国家担任过官职;曹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曹植、曹丕、曹操等曹氏一系都在这里谋生;魏国曾是三国的魏国,曹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