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周王室要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呢?郡县制

为什么周王室要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呢?郡县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4/1/25 6:06:14

但放在周天子的视角来看,分封天下,建立诸侯,本身就是他控制“土地”的一种手段,分封制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中央集权,但却是共和背景之下,一种“弱”的中央集权。

在大型国家机器出现以前,或者说是夏商周等朝代出现以前,社会的主要政体其实就是由部落组成的联盟。

这种政权有着一种特征,那便是互相的“统属性”并不强,某部落只是低于另外一个部落,却不是附庸,更不是奴隶,奴隶只存在于群体内部,但却没有群体和群体的奴役关系。

所以在舜禹时代,禅让才能够稳定存在,而不是以天下为帝王家的世袭专政。

当然,夏朝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习惯,但即便是君主之位出现了世袭制,君主和其他的“部落”首领之间的关系仍旧是接近的,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于是在夏朝、商朝,都存在着“分封”的情况。

坦白地说,这是奴隶制社会下,君主所能对土地控制最极致的表现了,要想再继续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政治,需要通过君主对土地、经济、人口等加强掌控才能够实现,而这种情况,正是“封建社会”的形态。

约公元前1046年,一场改变后世历史的大战在河南“朝歌”爆发,这便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乃是新时代“联盟”对老旧、昏庸的殷商还有其君主纣王的一场讨伐,这也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周武王势力偏弱,商纣实力更强,但仍旧被周武王获胜。

这场跨世纪的大战,周武王得以赢得大战胜果,根源就在于众多势力的相助。

也是这个原因,奠定了大周朝的一个立国基础:功臣太多。

首先要知道,这些功臣,便是以往附属于商朝的“小国”。

这些小国有占地大的,有的占地不大,甚至连“国”的这个概念,都是极其牵强的说法,可架不住他们数量众多,控制的土地也非常多。

倒戈周武王,根源是无法承受纣王的索取,但这也不会意味着他们对周武王全心全意付出,不管是周武王,还是众多势力首领,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为了稳定这个没有了商朝的天下,周武王必须迅速建立新的“体系”。

但这个体系既不能高度统治附属的小国,也不能太过放松对这些小国的把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土地和资源,于是“分封制”出现了。

这便是“封邦建国”。

打败了商纣的头号人物,周武王自然成为这个联盟的新首领,也理应入主王都,成为新的天下之主,这便是“天子”。

不过周武王也存在着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周”本属于“小国”,本身的实力并不强,这种缺陷绑架了周天子实行中央集权的决策。

中央集权,周天子不可能没有想过,但是没有能力做到,这才是大周分裂的滥觞。

分封天下,周天子也不是毫无要求地对这些诸侯付出,如果不给予要求,不实行恩威并施的体系,大周等同于摆设。

于是诸侯们不论分封到哪里,有一些必要的义务,一是必须要保卫疆土,随时听从周天子号召,二是要定期供奉,本质是将地方的税收和物产交让一部分给周天子。

从税务和从属关系上,大周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早先几代周天子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制度,但也知道,不能长久。

周天子的分封逻辑很简单,把自己的亲信分封到足够大,也足够富庶的地方,而且分封的人不仅仅是功臣,更包括了前朝旧臣,例如纣王的庶兄微子,正是新封宋国的国王。

给前朝王族分封,一是为了彰显善待前人的大气,二则是为了“监视”。

除了微子启以外,纣王的儿子“武庚”也被封为了“殷国”,周武王让自己的兄弟们:蔡叔、霍叔、管叔来“牵制”武庚,起到了提防的作用。

周武王虽然一开始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却可以利用人心和制度完成互相牵制,如此一来,天下达到了最大程度下的稳定。

而关于吕尚(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核心人物,周武王分封给他们在东边面积巨大的土地,这些土地富庶无比,但却百废待兴,周武王如此举措,就是为了培养自己亲信的实力,以保证后期的超越。

其中代表着齐国的吕尚,正式和姬家联姻,背后的目的也是一目了然。

分封完了天下,周天子还不算放心,因为天子的土地和人口并不能全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要通过诸侯王们间接控制,周天子开始完善“礼乐制度”还有“井田制度”。

礼乐制度,这个制度正是在“精神”上完成贵族阶级统治化的重要武器。

正所谓: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关于天子该做什么,诸侯该做什么,卿、士大夫该做什么,这个时候有了明确的标准。

这种行为准则,本质上就是“阶级”,是礼法的展现,对于周天子而言,这样的好处在于精神领域上的“集权统治”。

虽然后世的诸侯国们“礼崩乐坏”,强大到不把这些礼法当一回事,可是礼乐的确保护了周天子数百年的时光。

礼乐是控制贵族、诸侯王的们的武器,除了控制他们以外,周天子还必须要“控制”天下的土地和人口,只有将这一步做好,才能完成高度集中的皇权统治,而不再是“憋屈”的分封统治。

井田制确定的核心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周代的一个共识是,天子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所有,虽然诸侯只是把这当成一种理想化的形式话语,但是也给周天子争取了资源的分配机会。

井田制,让民间的百姓知道了自己的土地是来自于周天子的赠予,对于周天子的威望加强有好处。

但是井田制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层层分封”。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结合,仍旧出现了天下之人“不知天子之恩”的情况。

周天子不能直接把土地赐给百姓,唯有给予诸侯国王,让他们进行分配。

而诸侯王则是按照卿、大夫、士等阶级层层分封,这造成了大家只知道国王而不知道“天子”的情况。

所以井田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被抵消了的积极政策,众多诸侯国后期之所以有能力对周天子不敬,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农民不认识周天子。

西周经过漫长的发展,有过开明的君主,也有过昏庸的君主,久而久之,在地方发展的诸侯王出现了几代有能力的国君,已经超越了周天子的实力,造成了对周天子的威胁。

其实诸侯王比周天子强大,这才是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但是周天子没有被“灭”,也是得益于分封的“牵制”。

虽然很多诸侯国都比周天子强,但是共尊周天子,这是诸侯王们的共识,但凡有一个违背,则会遭到其他诸侯国群起而攻之,拱卫周天子,也架空周天子,成为了诸侯王们的习惯,周天子的幸运来自于此,而悲哀也来自于此。

其实分封制,是周天子所能控制土地达到的极致状态,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后来的春秋、战国,其实都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直到秦国统一残局,秦始皇建立“郡县制”,皇权大一统才彻底形成,但即便如此,秦末仍旧遭到了“融合”的反噬,以至于刘邦初期仍旧实行“分封制”。

天子直接掌控土地和天下,也是后世朝代数百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完成,周天子只是这个探索路上一个伟大的先驱者。

说他既倒霉,也幸运。并不为过。

更多文章

  • “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隋唐时代形势大变。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关中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大不如前。因此,隋唐两朝便不得不依靠来自于关东地区的粮食等物资补给。而且,每逢荒年粮食欠收的时候,朝廷都不得不组织饥民赴洛阳等地“就食”。此外,随着经济重心的日益向东向南移动,长安做为一国之都已有过于偏西

  • 洛阳博物馆“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新展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图说:蓝釉双龙瓶 唐代(618-907)洛阳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该展览采用第一人称,以武则天自述的形式回首她成为一代女皇的点滴,回顾一路走来的挑战、机遇与成就。通过刻画丰富立体的武则天形象,在突出其个人才华和成就的同时,结合唐朝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等内容,带领观众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认知

  • 47岁的唐朝大将叫了37岁的契丹皇帝一声父皇,得了皇帝却丢了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此将就是石敬瑭,他早年曾在前朝皇帝李存勖和李嗣源手下为将,屡立战功,多次拯救二人于水火之中。甚至李嗣源的皇位也有石敬瑭多半的功劳,于是李嗣源将女儿嫁给了他,石敬瑭便成了皇帝的半个儿子。如今李嗣源病逝,理应儿子李从珂继位,但是石敬瑭拥兵自重,已然成为后唐最有实力的节度使,二人实力不相上下。李从珂非常明

  •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月氏,又叫“月支”,西域古族名。这个民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来自突厥部落,有说来自雅利安人,也有说来自伊朗族。时间相隔2000年,当然会给现代留下神秘感,但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史书记录,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提起月氏,就不能不提匈奴,两边是相杀的世仇。司马迁在《史记》里记下匈奴降兵,给汉武帝提供的报道:

  • 28岁登基的唐太宗,在位执政23年,为何突然在51岁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不管李世民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力和非凡的创世之举,生而为人,总是要面临死死亡的。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的驾崩,很多人都抱有一丝疑问:年仅二十八岁就登基执政的李世民,在位执政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为何会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暴毙驾崩呢?因为李世民和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那些文弱帝王不同,李世民的半辈子,似乎都

  • 一向嫉妒心很强的武则天,是怎样处置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韩国夫人影视剧照)韩国夫人武顺,太原郡王武士彠之女,母荣国夫人杨氏,是天后武则天一奶同胞的姐姐。武顺早些年嫁给豫州参军贺兰越石,两人育有一子贺兰敏之,一女贺兰氏。贺兰越石卒年不详,推断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就病故了。武顺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整日守着清灯,备受孤独的煎熬。与姐姐嫁给一个平凡的小官不同,

  • 历史上刘备究竟有没有女儿,他的女儿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既然我们知道刘备有两个女儿,那么这两个女儿的年龄多大呢?刘备早年多次丧偶,史书记载“数丧嫡室”,“数”是屡次的意思,“嫡室”是正妻的意思,那么刘备为何屡次失去妻子呢?说起来还是实力不济,经常被人追着打,妻子被敌人俘虏而死。194年(兴平元年)刘备为豫州牧,住在小沛时,纳甘夫人为妾。既然纳妾,

  • 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万多件文物,为何我们没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德国人打捞的这艘唐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最早是1998年马六甲海峡南部海底发现位置,在对外界保密的情况下,悄悄挖掘、悄悄研究、悄悄约售。直到2005年,这家德国公司确定买家后,才对外宣布重大考古发现。买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新加坡,一家叫“圣淘沙休闲集团”的公司,以3500万美金整体拿下“黑

  •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由于战略方向的转移,从而导致曹魏在很长时间里面再也没有组织大规模南征,直到曹丕即位之后才组织了一场对东吴的大规模南征。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曹魏为何要实行战略方向转移,而放弃大规模的南征? 首先,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南方已经失去了战略优势。 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在南方,也就是荆州的战略

  • 三国时,中原那么混乱,为什么却没有外族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有正义感的人都不屑用这种计策。但是,这种方法虽然不好听,效果却是最好的。清朝之所以轻松取代明朝,就是用了这种计策。三国时期中原大乱,如果外族趁机进军中原,说不定就能重创中原,甚至成为中原新主,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外族傻得不懂得趁火打劫,还是另有内情呢? 图片:三国时期中原大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