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又叫“月支”,西域古族名。这个民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来自突厥部落,有说来自雅利安人,也有说来自伊朗族。时间相隔2000年,当然会给现代留下神秘感,但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史书记录,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提起月氏,就不能不提匈奴,两边是相杀的世仇。司马迁在《史记》里记下匈奴降兵,给汉武帝提供的报道:“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用大白话来说,匈奴王大破月氏人,砍下月氏王的头,做成喝酒的杯子,逃走的月氏余部非常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找不到盟友合击之。
得到这个重要信息,汉武帝大喜过望,不久就派张骞去西域,寻找月氏人,相约共击匈奴。等到张骞跑到西域找到大月氏,那些人安逸于当地生活,已经不打算东返了。你没打算回去报仇,匈奴人就放过你吗,事实证明匈奴人后来还是打倒大月氏。
上面这段历史,属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分,中学历史课上就提到不少。且为抛砖引玉,接下来我们从整体上简述一下,关于月氏的历史。
第一阶段,月氏欺负匈奴,匈奴雄主崛起。周秦汉初,月氏人游牧于敦煌、祁连一带,逐渐积累实力。到秦汉之际,强大起来的月氏人,击溃【乌孙部落】,并胁迫匈奴人。毫无疑问,月氏跟匈奴不对头,匈奴【头曼单于】为立少子,就派长子【冒顿】出使月氏,想借月氏人除掉。冒顿刚到月氏,头曼单于就派兵攻打月氏,惹怒的月氏人就要杀冒顿。
冒顿有所察觉,偷了一匹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看长子这么能干,没有再下毒手。公元前209年,冒顿设计杀掉父亲,登上匈奴单于宝座,迅速绘下大手笔:灭掉强邻【东胡】,西败【月氏】,南并【楼烦】,还率军把【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山。
第二阶段,月氏分裂,部族各奔前程。汉文帝三年,即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月氏人对战匈奴人,遭遇决定性失败。战后,月氏人发生大分裂,一部分西迁至今天新疆伊犁河流域,称“大月氏”。另一部分来到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西迁的大月氏还是受到威胁,在乌孙、匈奴夹击之下,被迫再次迁徙,来到来到中亚的阿姆河流域。他们征服当地的【大夏政权】,在公元1世纪,建立起【贵霜王国】,定都在今天阿富汗北部的【蓝氏城】,并逐渐从游牧变定居生活。
公元5世纪,大月氏的贵霜王国南下印度,灭掉北印度的五国,国王【寄多罗】令其子【犍陀罗】为王,定都在【福楼沙】(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称“小月氏国”。后来,这个国家被汉朝打垮的匈奴残部所灭,他们是【厭哒人(白匈奴)】。
那么留在祁连山一带的小月氏,后来怎么样?公元前121年,西汉大将【霍去病】平定河西地区,汉朝的统治权力抵达这里,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
这时候的小月氏,一共有7个“大种”,分为两部分:游牧于青海湟水流域及甘肃令居(永登西连城)一带的被称为“湟中月氏胡”;少部分人生活在张掖,被成为“义从胡”。他们的后裔,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跟周边的民族融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月氏人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他们最终没有独立发展下来,就像世仇匈奴人一样消失在时空里,徒留下不少神秘给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