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8岁登基的唐太宗,在位执政23年,为何突然在51岁时暴毙?

28岁登基的唐太宗,在位执政23年,为何突然在51岁时暴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3 更新时间:2024/2/8 12:06:53

但是不管李世民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力和非凡的创世之举,生而为人,总是要面临死死亡的。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的驾崩,很多人都抱有一丝疑问:年仅二十八岁就登基执政的李世民,在位执政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为何会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暴毙驾崩呢?因为李世民和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那些文弱帝王不同,李世民的半辈子,似乎都是在马上驰骋度过的。唐朝的一多半江山,基本上都是李世民带领着秦王府的一帮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所以有人借此推断,李世民的身体素质应该很强,再加上李世民手下有一帮治世能臣,所以李世民的政治压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相比于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自己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和曾孙唐玄宗李隆基,李世民驾崩的年纪确实早了些,这就更为“五十一岁驾崩的李世民”埋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让国人至今都在疑惑,五十一岁突然驾崩的李世民,背后的真实死因究竟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其实吧,如果大家对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李世民,他在执政生涯的这二十三年当中,都经历了哪些事情的话,那我想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了,因为李世民根本就不是突然驾崩身亡的,他的驾崩,是系多方面多因素综合起来而导致的最后结果。在李世民人生中后期这个阶段,他所遭受到的一些事情,则是加速他灭亡的根本原因。

公元643年,即贞观17年,这一年对于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一个人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围绕在李世民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总让李世民觉得“玄武门之变中当初发生的一些事情”一直以来都环绕在自己的身边,虽然名义上李世民创下了“贞观之治”,将唐朝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但其实在盛世背景之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

发生在这一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齐王李佑(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于这年二月份发动叛乱,面对着儿子的叛乱,李世民当即立断命令大军前往征讨。结果可想而知,齐王李佑最终在面对李世民大军征讨压力的时候,不幸被手下兵曹参军杜行敏所擒获,李佑随即被押到长安,最后落得了个“赐死”的惨烈结局。

发生在这一年的第二件事情,更加对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齐王李佑叛乱之后,紧接着就是太子李承乾阴谋政变,说白了就是: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想要提前发动政变,来将李世民取而代之,这其中的意味颇和“玄武门之变”有些相似。但幸亏这次政变提前被人所告发,李世民提前有了防备,但李世民刚听到的时候是有些不太相信的,最终,李承乾、侯君集等人带领军队进逼皇宫的那一刻,李世民才醒过来,原来这一切都是现实。

太子李承乾发动的这次政变,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人,这当中有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有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侯君集、还有李世民的女婿杜荷等人,李承乾、李元昌,还有最先发动叛乱的齐王李佑,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至亲家属,所以这让李世民觉得“这些亲信家属们发动政变和叛乱,就像是几十年前的玄武门政变一样”。更让李世民所不解的是,跟随李世民二十多年的亲信大将侯君集,竟然也参与到了叛乱当中,这让李世民有点怀疑人生了。

发在这一年的第三件事情,让原本就对人生有些怀疑的李世民更加担忧了,太子李承乾发动政变失败之后。魏王李泰又开始了不择手段的夺储事宜,最终事情被揭露,李世民又亲手把他这四子李泰贬黜。这些至亲故旧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确实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内心当中所引以为傲的贞观之治,其实背后也隐藏着极不稳定的的一面。李世民这一辈子都很忌讳玄武门之变,却没想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如今一幕又一幕的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难道李世民就注定逃脱不掉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循环吗?

所以在经历了这一年发生的这一系列打击,让李世民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当心理压力足够巨大的时候,在久而久之的压力之下,必然会对李世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不得不说,这些亲信和旧臣的背叛,对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或许李世民的身体素质变坏,主要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在李世民心目当中,相比于齐王李佑、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而言,大将侯君集的背叛,让李世民对身边群臣的信任产生了质疑。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四百多位皇帝当中,李世民是出了名的知人善任,他手下有一大帮治世能臣和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文臣武将,如果李世民不具备知人善任这个优点的话,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会在当时集结这么一帮牛人呢?

从侯君集跟随李世民开始,一直到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的反叛,这前前后后侯君集一直守护了李世民长达二十六年的时间。李世民是相当信任侯君集的,而且侯君集当初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一大功臣,在李世民最艰难危亡的时候,侯君集都没有选择背叛李世民,眼看着两个人都已经步入了暮年阶段,侯君集本该安分守己的守护大唐江山,李世民自然会保他暮年无忧。但谁曾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最信任的亲信大臣侯君集,竟然选择了对他的叛逆。

李世民不管对文官还是武将,基本都具有前往后来的那些帝王对重臣所不具备的信任,李世民很放心地把国事都交给他们,甚至每天繁重的朝政事宜,李世民也交给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去解决。本可安枕无忧的李世民,如今被侯君集的这一举动彻底搅昏了头脑。那他之前甚至现在十分信任的那些臣子们,他们会不会日后也会做出如同侯君集这般反叛之事呢?侯君集事件之后,李世民开始对朝政的事情变得上心了起来,对于往日那些他所极其信任的那些大臣,也开始了重重猜忌,看来历朝历代帝王为了守护自家的大好江山,都无一例外地会多些猜忌。

从信任变得猜忌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加深了李世民的心理压力,而且那些以往繁杂的朝政事务,李世民渐渐地也开始着手重视起来,他开始对那些亲信大臣产生了明显的排斥,他总觉得侯君集的前车之鉴,无论如何都应该警戒借鉴,生怕侯君集的前车之鉴会发生在其他大臣的身上。李世民真的开始身心疲惫了起来,一位皇帝所能承担的繁重事物和心理压力,究竟能有多少呢?毕竟只是一位平常人而已,哪怕他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他也逃脱不掉……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是这样说的,同样李世民也是这样做的,但在后期,李世民决定东征的这一政治意图似乎和当初隋炀帝决定东征有着如出一辙的相似特征。李世民当时这样觉得,趁着自己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一定要赶紧攻打高丽,解决辽东等历史遗留问题,不把这类历史遗留问题留给继任者,而这里所提到的继任者:就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嫡子——唐高宗李治。

在第一次唐朝东征的过程当中,战况很不顺利,或许跟年迈的李世民颇有关系吧,但或许当时唐朝攻打高丽国真的是很不合时宜的一件事情,毕竟当时提出攻打高丽是李世民自己的看法,像房玄龄这类人在当时几乎都不支持李世民的这一决断。就东征战争愈况艰难的时刻,李世民不得已退步,下令班师回朝。果不其然,身体每况愈下的李世民,最终在这次东征途中患了恶疾,历史上唐朝关于李世民患病的记载是说:李世民得了一种“痈疽”的恶疾;但是根据高丽人的记载,李世民应该是在东征途中,不幸被敌人毒箭射中。

不管是身患恶疾,还是身中毒箭,总而言之,李世民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好在最后唐朝东征高丽的战争以大获全胜而顺利结束,但好景不长,经过数月时间的修养,李世民的身体虽然恢复得很好,但是紧接着薛延陀又发生了叛乱。这对于身心刚刚恢复的李世民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招抚薛延陀,李世民并没有派手下大将前去招抚,李世民决定自己亲自去招抚薛延陀剩下的部队。

这一来一往,大概前前后后共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本来李世民的身体就没有完全恢复,再加上这四个多月的来回颠簸,最终让返程途中的李世民不幸又患了感冒,放在古时候的感冒,可不是容易医治的疾病。病上加病对于李世民的身体产生了恶劣影响,本就患有严重的心病,如今身体上的伤痛和疾病又在摧残着他,他怎么可能会继续硬撑下去。多年的征战虽然让他具备了很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多年的征战也给他的身体多多少少留下了很多伤残疾病。

除了上面我罗列的这些因素,在李世民招抚薛延陀余下部众回到长安之后,围绕着李世民和唐朝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这当中的很多事情同样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李世民的身体健康。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即贞观二十三年,这一天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的日子,距离今天往前数四年,这四年当中李世民没有一天不在经受着疾病的折磨。

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李世民驾崩之后,他留给了中国历史很多遗产,如今后世人再来评价李世民的话,虽然多多少少都会将眼光放在玄武门之变上,但是综合历史功绩来看,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李世民,至少他还给了天下一个盛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向嫉妒心很强的武则天,是怎样处置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韩国夫人影视剧照)韩国夫人武顺,太原郡王武士彠之女,母荣国夫人杨氏,是天后武则天一奶同胞的姐姐。武顺早些年嫁给豫州参军贺兰越石,两人育有一子贺兰敏之,一女贺兰氏。贺兰越石卒年不详,推断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就病故了。武顺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整日守着清灯,备受孤独的煎熬。与姐姐嫁给一个平凡的小官不同,

  • 历史上刘备究竟有没有女儿,他的女儿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既然我们知道刘备有两个女儿,那么这两个女儿的年龄多大呢?刘备早年多次丧偶,史书记载“数丧嫡室”,“数”是屡次的意思,“嫡室”是正妻的意思,那么刘备为何屡次失去妻子呢?说起来还是实力不济,经常被人追着打,妻子被敌人俘虏而死。194年(兴平元年)刘备为豫州牧,住在小沛时,纳甘夫人为妾。既然纳妾,

  • 上世纪德国人打捞出唐代沉船,里面六万多件文物,为何我们没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德国人打捞的这艘唐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最早是1998年马六甲海峡南部海底发现位置,在对外界保密的情况下,悄悄挖掘、悄悄研究、悄悄约售。直到2005年,这家德国公司确定买家后,才对外宣布重大考古发现。买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新加坡,一家叫“圣淘沙休闲集团”的公司,以3500万美金整体拿下“黑

  •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由于战略方向的转移,从而导致曹魏在很长时间里面再也没有组织大规模南征,直到曹丕即位之后才组织了一场对东吴的大规模南征。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曹魏为何要实行战略方向转移,而放弃大规模的南征? 首先,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南方已经失去了战略优势。 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在南方,也就是荆州的战略

  • 三国时,中原那么混乱,为什么却没有外族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有正义感的人都不屑用这种计策。但是,这种方法虽然不好听,效果却是最好的。清朝之所以轻松取代明朝,就是用了这种计策。三国时期中原大乱,如果外族趁机进军中原,说不定就能重创中原,甚至成为中原新主,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外族傻得不懂得趁火打劫,还是另有内情呢? 图片:三国时期中原大乱剧

  • “诗圣”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最后是怎么去世的?究竟得了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诗圣杜甫之死的原因,杜甫被忽然称为诗圣是真的吗,杜甫在诗圣的地位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洒脱奔放,杜甫则相对比较内敛,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但不管怎么说,两人的佳作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至今都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辉。杜甫的诗篇普遍认为比李白的更具“研究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其作品充满了现实悲观主义色彩,当然了,这和杜甫的一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

  • “天才”赵括为何会输给白起?就算是请韩信来助阵也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上党郡可以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曾经也有人劝说过赵王丹,告知他上党郡对于秦国来说是心头肉,志在必得,如果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受秦国的攻打。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国王来说,开疆扩土就是他一生的职责,这么肥沃的一块土地放在眼前怎能舍得丢弃,所以最终赵王丹还是接下了上党郡。果不其然,在赵国接手

  • 杨贵妃八大扮演者盘点,王璐瑶营养过剩,文颂娴毫无气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璐瑶个人资料简历,杨贵妃扮演者都有哪些,王璐瑶台球裁判

    杨玉环一直都是丰腴美人的代表性人物。周洁版本她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唐玄宗对她是万分疼爱,无论杨玉环对自己发多大的脾气,他也是乐于接受,在她面前,全无帝王的威严。杨贵妃一直都是影视作品中的常见形象,今日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八大扮演

  • 《三国演义》关羽如果和赵云不认识,真实单挑了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里赵云关羽谁厉害,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关羽能打过赵云吗

    《三国演义》连环画里的卧牛山下,关羽与赵云相会。 按演义设定兵器,关羽若与赵云单挑起来,就是青龙偃月刀对长枪,我会毫不犹豫的认为是赵云胜!原因如下:其一,从兵器长度上讲,“一寸长、一寸强。”武艺相近者,兵器更长的胜出。演义里,关羽与赵云武艺相近的。既然没有给二人的武艺设定高低。那么,肯定是要以兵器分

  • 宰相裴炎写了“青鹅”二字,被武则天砍头,武则天说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青鹅”二字,是裴炎在一次宴会上无意中写下的。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眼,让武则天看穿了意图。青鹅的“青”字拆开就是“十二月”,而“鹅”的繁体字拆开看就是“我自于”,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十二月我自与”。也就是十二月裴炎会参与反对的自己的暴动。这个解读不仅使得裴炎成为了武则天的眼中钉,更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