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吃货”张小敬,可惜你没活在宋朝

“吃货”张小敬,可惜你没活在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12 更新时间:2024/1/25 3:16:51

最近网络热播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赚足了口碑,精美的服装造型,考究的细节设计,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为观众还原了一幅盛唐景象。

相比起之前同样展示盛唐题材的《妖猫传》和《狄仁杰》系列,《长安十二时辰》的视角更加“平民”——除了长安城华丽的宏观视角,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饮一酌等微观视角也有着重呈现。

然而,前一秒提心吊胆地跟着主角张小敬一起探案,下一秒,不好意思——

毕竟“以胖为美”的大唐,好吃的不在话下,“水盆羊肉”“水晶柿子”“胡饼”“生鱼片”……

没错,我们熟知的日式料理的灵魂之作刺身,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日本的,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

其实从周朝开始,我国伟大的先民就有了食用这一现代看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食物的传统了,汉语中我们称为“鱼脍”。

《说文》曰:脍,细切肉也。《礼记》曰:肉腥细者为脍。

脍,即切细的生肉。只不过远在内陆的我们,大多就地取材,多食用刺少肉多的淡水鱼。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除了普通百姓,唐朝以后,宋朝的文人雅士更是疯狂为这道美食打call!

苏东坡是宋朝人,宋朝人的口味跟唐朝相比,已经变了不少,宋朝人不喜欢生吃各种牲畜的肉,只喜欢生吃鲜鱼的肉,也就是鱼生。

鱼生火,肉生痰,多吃鱼容易上火,多吃鱼生更容易上火。

所以苏东坡得红眼病的时候,医生会劝他戒掉鱼生,以免体内的火气越来越大,眼病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但苏东坡是出了名的老饕,应该不会因为上火而戒掉鱼生。

宋朝的大文豪几乎都爱吃鱼生。除了苏东坡、欧阳修、梅臣、范仲淹黄庭坚等人都是鱼生的忠实粉丝。

梅尧臣家里雇了一女厨子,刀功一流,专做鱼生。欧阳修年轻的时候在开封上班,每逢休假,一准上街买几条鲜鱼,拎到梅圣俞家里,让梅家的女厨师替他加工鱼生。(参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鱼生风靡宋朝,看来不止平民百姓,连文人骚客都拜倒在她的裙下。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所食用的鱼生和后来传入日本的刺身真的一点区别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

日本人吃鱼生离不开“瓦萨比”,也就是芥末酱,而用芥末酱来拌鱼生是宋朝最流行的做法——唐朝人吃鱼生喜欢就大蒜,宋朝革除了这一做法,换成了味道更加鲜美且不会产生口气的芥末和橙汁。

日本料理还离不开寿司,寿司是米饭和配菜的结合体,而米饭必须要用醋来调制,经过简单发酵,成为“醋饭”。

而在宋朝,江南老百姓每天下午习惯于做“水饭”:把糯米蒸熟,趁热倒进清水缸,往缸里加点儿醋,加点儿糖,盖上盖儿,到第二天盛出来,把水控掉,握成饭团,吃起来又酸又甜,再裹上一层青菜,跟寿司一模一样。

日本厨师做刺身的时候最讲究刀工,专业做刺身的厨师能划分好些个等级,高等级厨师甚至要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训练。宋朝厨师做鲙也是对刀工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鱼片切好以后,一定要薄得像宣纸,轻得像羽毛,这样才容易入味,不会让人吃出腥膻的味道。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食在宋朝》)

市井高墙,珍馐家常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可惜张小敬没能生活在宋朝一饱口福

可惜呀可惜~

《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

李开周趣谈古代民生三书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哪一个中国古装剧or电影角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看上去”很酷:被误会的锦衣卫,缉捕刑罚是副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的雅称,锦衣卫御用的小捕快,锦衣卫完整版免费看

    在三法司之外,明朝司法机构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存在——锦衣卫。锦衣卫不同于三法司,他游离于明朝的刑罚体系之外,而缉捕刑罚对于锦衣卫来说也只是副业。电影《绣春刀》中的锦衣卫形象锦衣卫的前身为仪鸾司,作为官署名称早在后梁朱温时期就已出现,作为皇帝的贴身保镖还有仪仗队存在。而在明朝,朱元璋登基的四年前,也就是

  • 苏轼笔下的海南沉香,有哪些神奇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的一生可以讲是极为坎坷,先是被贬至黄州,又被贬至惠州,在花甲之年又被贬到有着“南荒”之称的儋州 ,也就是现如今的海南岛。 那个时候的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因为天高皇帝远,此时家破人亡的苏轼已经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

  • 秦国最惨败仗:出兵50万大军,却被5万人打得溃不成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参与到了诸侯国的争霸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我们的印象中,秦军不说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也是屡次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场记录,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走在崛起道路上的秦军也曾经被敌军以少胜多,最终落败而逃。这场战役就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魏国之间,被秦军视为耻辱的阴晋之战。秦国自分封以来,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现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和郑和看见麒麟,郑和下西洋朱棣字幕完整版,郑和算朱棣手下大将吗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他带着中国的文化、技术和商品前往各个国家,希望能够建立友好关系。这个探险家返回时,他总是带回各种神秘的、令人惊叹的东西,这些东西成为了明朝朝廷的珍品。有一次,当郑和返回时,他带回了两只令人震惊的麒麟。朱棣皇帝看到它们后非常惊讶,因为麒麟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被

  • 他是个差点死于小人之手,躲在车里侥幸入秦的长平之战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王,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骗局

    这个他自然不是旁人,乃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范雎。他也如同张仪一般,在游说六国时候,历尽坎坷,即便是进入秦国时,为了躲避魏冉也只能躲在车里,而也就是如此艰辛的行路,却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真正的说客的风采。而在决定秦赵两国国祚的长平之战,也正是依靠他的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

  • 刘伯温预测明朝国运六百半,朱元璋以为是650年,其实指的是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礼,刘伯温的预言最终得到了证实。明朝在国运六百半的时候,确实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危机,而最终也迎来了分裂和衰落的结局。 刘伯温的预测 在明朝建立初期,刘伯温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他才华横溢,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疑心越来越重,心中的芥蒂也愈加难以消除。

  • 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如何从矛盾的史书中寻找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开元先生说,秦始皇的历史形象是一个有着层层夸张的混乱描述,这并不夸张——毕竟,当太史公司马迁编辑《太史记》来记录这些人物时,他们的浪漫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信息失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东方史学的创始人,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自然会广泛地研究不同的材料。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数据的内容可能在历史上对同一事

  • 千年古都,北宋风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明上河园是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1992年,开封市为再现北宋东京的风情,择取《清明上河图》中的精髓,于城

  • 历史上的朱高煦到底是怎样的人?朱元璋恶,朱棣爱,有人这样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1404年,朱棣刚刚将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封二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徐皇后专门针对三个儿子的教育提醒朱棣。徐皇后一向明智,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会有任何偏袒和纵容,她深知“太子是国家之本,诸王是护卫国家的有力屏障”,所以,在三个儿子分别被立为太子、封为藩王之后,她郑重地提醒朱棣,一

  • 古代裹脚有多病态?明朝缠足是身份象征,清朝裹小脚让人痛不欲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特别是在明代,裹脚被大多数人看作一种不健康的习惯。而在清朝,小脚这一裹脚方法被铺开,但是这种行为确实太过折磨。裹脚在明代时期是上流社会的象征之一。那个时期的社会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只有富贵阶层才会给自己的子女裹脚。而一些贫寒家庭由于没有这种条件,因此他们的孩子自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这样一来,就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