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宋朝只是个戏曲版,汉朝倒有个现实版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宋朝只是个戏曲版,汉朝倒有个现实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67 更新时间:2024/1/20 3:02:48

油画《孟良与焦赞》

评书《家将》里有一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说的是杨延昭部下两员大将孟良、焦赞结为兄弟,情同手足,形影不离。

事实上,孟良虽然史上确有其人,但关于他的史料有限,只记载他是杨延昭部将,“授朝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骑都尉。”

而焦赞则是北枢密副使(后升任宰相)富弻的部将,和杨延昭毫无瓜葛。

显然“焦不离孟”一说根本不存在。

但汉朝时期,还真有一个现实版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说的是陈重和雷义两人义结金兰。

两人好到种程度呢?

民间有谚语“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意思是“胶”、“漆”是粘性很大的两种物质,却比不上陈重和雷义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

比喻夫妻之间恩爱,难舍难分,有如胶似漆的说法。

陈重和雷义关系铁,由此引申出一条成语——“胶漆之交”,用以形容朋友之间感情深厚。

陈重和雷义,均为东汉时期豫章郡(今属江西南昌)人,两人都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后汉书》记载:

陈重,字景公,年轻时和同郡老乡雷义是同学,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

豫章太守张云看中陈重的品德,推举他为孝廉。

“举孝廉”是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入朝为官的主要途径。

陈重重情重义,想把机会让给好友雷义,他先后多次请示太守让贤,但遭到太守张云的拒绝。

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获得举孝廉的资格,陈重和雷义一同到郡府供职。

陈重为人特仗义。

一个同事家里遭遇变故,欠下数十万钱的外债,债主上门索债,小吏苦苦请求暂缓,债主威胁要官府举报。

陈重得知消息,暗中替小吏还了债,小吏登门拜谢,陈重却推辞说,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人替他还债,始终不谈及自己的恩德。

后来,陈重和雷义同时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雷义代人受过,被免官,陈重称病辞职,和雷义一起回到家乡。

不久,朝廷再度起用陈重,任职细阳县令,任内颇有政绩,历任会稽郡太守、侍御史,后卒于侍御史任内。

雷义,字仲公,他担任郡府功曹的时候,曾救助某死刑犯,为其减刑,以便有机会继续赡养一家老小。

此人被释放后,攒足了二斤黄金,赶到雷家谢恩。

雷义拒绝接受,后来,这个人就趁雷义不在家的时候,把金子藏在雷家天棚内。

多年以后,雷家修建老宅,发现了黄金。

雷义寻找这个人,得知他已经亡故,其妻子儿女不知迁居何方,无奈之下,雷义把黄金交给官府充公。

雷义担任尚书侍郎时,某同事因犯法受到处罚,雷义为了减轻此人的罪过,主动替他承担责任,被免了官。

陈重亲自到京城为雷义申诉,表示愿意辞官,为雷义赎罪。

汉顺帝成全了陈重,将他们同时免职,免予刑事处罚。

陈重和雷义返回家乡后,雷义被推荐为秀才,他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同意,雷义就装疯病,为好友陈重奔走呼号。

后官府将其二人同时征召为官。

雷义任职灌谒太守,任内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历任侍御史、授南顿令,后卒于南顿令任内。

陈重和雷义荣辱与共,其可贵的深情厚谊令世人赞叹道:

“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陈重和雷义的故事流传甚广,被后人传为佳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课程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3•秦汉风云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历史课程,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让我在学习中不断领略历史的魅力,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评价。首先,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熊逸老师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深入剖析,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讲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的

  • “吃货”张小敬,可惜你没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网络热播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赚足了口碑,精美的服装造型,考究的细节设计,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为观众还原了一幅盛唐景象。相比起之前同样展示盛唐题材的《妖猫传》和《狄仁杰》系列,《长安十二时辰》的视角更加“平民”——除了长安城华丽的宏观视角,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一饮一酌等微观视角也有着重呈现

  • “看上去”很酷:被误会的锦衣卫,缉捕刑罚是副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的雅称,锦衣卫御用的小捕快,锦衣卫完整版免费看

    在三法司之外,明朝司法机构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存在——锦衣卫。锦衣卫不同于三法司,他游离于明朝的刑罚体系之外,而缉捕刑罚对于锦衣卫来说也只是副业。电影《绣春刀》中的锦衣卫形象锦衣卫的前身为仪鸾司,作为官署名称早在后梁朱温时期就已出现,作为皇帝的贴身保镖还有仪仗队存在。而在明朝,朱元璋登基的四年前,也就是

  • 苏轼笔下的海南沉香,有哪些神奇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苏轼的一生可以讲是极为坎坷,先是被贬至黄州,又被贬至惠州,在花甲之年又被贬到有着“南荒”之称的儋州 ,也就是现如今的海南岛。 那个时候的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因为天高皇帝远,此时家破人亡的苏轼已经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

  • 秦国最惨败仗:出兵50万大军,却被5万人打得溃不成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参与到了诸侯国的争霸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我们的印象中,秦军不说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也是屡次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场记录,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走在崛起道路上的秦军也曾经被敌军以少胜多,最终落败而逃。这场战役就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魏国之间,被秦军视为耻辱的阴晋之战。秦国自分封以来,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现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和郑和看见麒麟,郑和下西洋朱棣字幕完整版,郑和算朱棣手下大将吗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他带着中国的文化、技术和商品前往各个国家,希望能够建立友好关系。这个探险家返回时,他总是带回各种神秘的、令人惊叹的东西,这些东西成为了明朝朝廷的珍品。有一次,当郑和返回时,他带回了两只令人震惊的麒麟。朱棣皇帝看到它们后非常惊讶,因为麒麟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被

  • 他是个差点死于小人之手,躲在车里侥幸入秦的长平之战的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王,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骗局

    这个他自然不是旁人,乃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范雎。他也如同张仪一般,在游说六国时候,历尽坎坷,即便是进入秦国时,为了躲避魏冉也只能躲在车里,而也就是如此艰辛的行路,却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真正的说客的风采。而在决定秦赵两国国祚的长平之战,也正是依靠他的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

  • 刘伯温预测明朝国运六百半,朱元璋以为是650年,其实指的是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礼,刘伯温的预言最终得到了证实。明朝在国运六百半的时候,确实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危机,而最终也迎来了分裂和衰落的结局。 刘伯温的预测 在明朝建立初期,刘伯温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他才华横溢,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疑心越来越重,心中的芥蒂也愈加难以消除。

  • 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如何从矛盾的史书中寻找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开元先生说,秦始皇的历史形象是一个有着层层夸张的混乱描述,这并不夸张——毕竟,当太史公司马迁编辑《太史记》来记录这些人物时,他们的浪漫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信息失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东方史学的创始人,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自然会广泛地研究不同的材料。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数据的内容可能在历史上对同一事

  • 千年古都,北宋风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明上河园是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1992年,开封市为再现北宋东京的风情,择取《清明上河图》中的精髓,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