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73 更新时间:2024/2/8 10:55:20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

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与事变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

  • 玄武门之变李渊被逼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上皇帝,成为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都在摩拳擦掌为了皇位相互较量着。最终,随着争斗愈演愈烈,玄武门之变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

  • 玄武门之变前各方实力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

  •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三大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其他史书的记载,唐高祖李渊早就想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而且就在即将召集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一起开会宣布的时候,建成元吉准备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截杀李世民,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有预谋”的建成元吉被“被动仓促应变”的李世民给干掉了,而李渊也就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

  • 隋炀帝是怎么样改革科举制度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西汉以来,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朝廷在地方特派官员,在地方选拔人才,并推举到朝廷做官。然而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以乡党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世卿世禄的门阀。曹魏之后,九品中正制承认了门阀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垄断了官员的选举。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急剧腐朽,这些贵族官僚在朝廷上尸

  • 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的平定:乾元元年(758)九月,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子仪,今陕西华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中层官吏家庭,是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的。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为横塞野军使,天宝十三年,为天德军(合内蒙乌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太守与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与镇压安史叛乱

  • 安史之乱时期有哪些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导致大唐帝国一蹶不振,致使无数百姓生离死别的“安史之乱”爆发,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们也不幸被卷入其中。最先因叛乱而受到伤害的是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而且他所受到的伤害也是最重的,因为这是致命的一击。安禄山叛乱之后,王昌龄离开他在湘西的任所,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取消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长达七年多的内战导致整个帝国生灵涂炭,百业凋零。虽然在平定叛乱后,唐朝国祚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无法重现昔日大唐盛世的辉煌。“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藩镇拥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后才演变成兵祸。那么“安史

  • 唐朝宦官张承业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承业唐代末年同州人,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唐末中央权威低落,朝廷令不出中央,拿地方军阀一点方法也没有,常常必须仰赖军阀之间互相牵制才能存活。张承业这人非常忠心,并且识大体,懂谋略,就常被安排出使各方军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对张承业非常赏识,认为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对他礼遇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