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与事变经过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与事变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76 更新时间:2024/2/8 10:54:56

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

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恭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三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从这两条可看出:杀建成、元吉时的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八十一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唐太宗在内(如不是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人数就是十人之内)。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是很凶险的,他不致丧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如果敬德来迟,历史将没有唐太宗。从李世民要亲自参与厮杀,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人数的少。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秦王李世民,足以让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如坐针毡。随着双方斗争的愈演愈烈,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6月4日清晨,他与早已买通的李建成心腹——玄武门禁军守将常何内外接应,自己则率领尉迟敬德等人埋伏于玄武门内。这天一早,李建成、李元吉准备好一起去向父亲李渊狠告一状,期望削减李世民的势力。不过,就在前一晚,李世民已通过安插在太子身旁的耳目,对他们的动向了如指掌。当李建成、李元吉两人骑马行至玄武门附近时,隐隐感到气氛不对,拨马便回。这时李世民跃马冲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元吉还没来得及逃走,也被敬德杀死。当东宫的太子党羽们领兵前来解围时,一切都太迟了,他们的首领已经暴毙,首级也被砍下。

此时,皇帝李渊正在玄武门附近的后宫海池内泛舟游乐,只见尉迟敬德来报:太子作乱,已被秦王诛杀。大惊之下,李渊立即下令所有军国大事一律交给秦王李世民处理。不久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李渊被逼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上皇帝,成为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都在摩拳擦掌为了皇位相互较量着。最终,随着争斗愈演愈烈,玄武门之变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

  • 玄武门之变前各方实力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

  •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三大疑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其他史书的记载,唐高祖李渊早就想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而且就在即将召集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一起开会宣布的时候,建成元吉准备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截杀李世民,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有预谋”的建成元吉被“被动仓促应变”的李世民给干掉了,而李渊也就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

  • 隋炀帝是怎么样改革科举制度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西汉以来,中国主要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朝廷在地方特派官员,在地方选拔人才,并推举到朝廷做官。然而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以乡党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世卿世禄的门阀。曹魏之后,九品中正制承认了门阀制度,世家豪族完全垄断了官员的选举。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急剧腐朽,这些贵族官僚在朝廷上尸

  • 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的平定:乾元元年(758)九月,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子仪,今陕西华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中层官吏家庭,是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的。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为横塞野军使,天宝十三年,为天德军(合内蒙乌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太守与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与镇压安史叛乱

  • 安史之乱时期有哪些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导致大唐帝国一蹶不振,致使无数百姓生离死别的“安史之乱”爆发,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们也不幸被卷入其中。最先因叛乱而受到伤害的是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而且他所受到的伤害也是最重的,因为这是致命的一击。安禄山叛乱之后,王昌龄离开他在湘西的任所,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取消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长达七年多的内战导致整个帝国生灵涂炭,百业凋零。虽然在平定叛乱后,唐朝国祚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无法重现昔日大唐盛世的辉煌。“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藩镇拥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后才演变成兵祸。那么“安史

  • 唐朝宦官张承业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承业唐代末年同州人,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唐末中央权威低落,朝廷令不出中央,拿地方军阀一点方法也没有,常常必须仰赖军阀之间互相牵制才能存活。张承业这人非常忠心,并且识大体,懂谋略,就常被安排出使各方军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对张承业非常赏识,认为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对他礼遇有佳

  •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在当时,就是可以用国泰民安来形容,老百姓在李氏家族的带领下,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在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大家的审美观念也开始变化,他们认为女人丰满就是特别美,在当时可是掀起了一股“肥胖美”潮流。我们熟悉的杨贵妃就是胖,所以才惹得国家领导人都喜欢她。当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