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弹一星陈芳允-陈芳允简要事迹

两弹一星陈芳允-陈芳允简要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2/13 2:25:29

两弹一星陈芳允简介:陈芳允简要事迹有哪些?陈芳允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本这就为你介绍:

两弹一星陈芳允简介

陈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陈芳允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著有《无线电电子学的新发展》《卫星测控手册》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6年,他和部分院士联名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促成了中国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

陈芳允简要事迹

一、求学道路

陈芳允5岁时开蒙,开始读《论语》、《孟子》。1928年秋,12岁的陈芳允进到黄岩县立中学,也就是现在的黄岩中学读初中,他是一个尊师好学的学生,当时他的国语、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成绩优秀,从这时起,他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初三快毕业时,陈芳允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了一篇题为《送秋》的小文章。这篇文章坦诚地谈出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送秋不送秋无所谓,对一个人来说是秋还是春、夏、冬季都要努力,不能虚度。

1931年夏,15岁的陈芳允考进上海浦东中学高中部,进入高中没几天,就碰上了“九·一八”事变,陈芳允积极参加上海学生运动,抵制日货游行,上南京请愿,后请愿学生被蒋介石派兵押上火车送回上海。同样是“863”计划发起人之一淦昌在1920年,也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

二、转学物理

1934年,18岁的陈芳允高中毕业,7月份大学考试即将开始,陈芳允报考了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清华大学,由于两所大学试卷不一样(交大的试卷考题多,内容繁杂;清华试卷难度虽大,但题目少而且灵活,这样的题风刚好对陈芳允的学习路子),所以上海交大落榜,清华榜上有名。

考入清华的机械系,当时上的第一堂国文课就是由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讲授。陈芳允在机械系读一年后,对机械不感兴趣,却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物理课上,每周小考一次的物理成绩他总是优秀,物理课的期终考试成绩他得了最佳,分数为S+。

那个时期,清华大学的考试成绩采用5分制的计分办法,S表示佳,S+当然就是最佳了。有了这优异的成绩加上物理课对陈芳允的强大的吸引力,他下决心做出了转换专业的选择,后他转换专业进入物理系,投在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门下。

吴有训在教学过程中,也已经注意到这个物理成绩优异、又心灵手巧的学生陈芳允。他虽然不大爱说话,但做起实验来有板有眼、井井有序。他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非专注地观察他的实验,不放过任一点细节,不仅一丝不苟地做记录,而且善于动脑子提出问题。

吴教授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当陈芳允提出想转换专业的请求时,得到了吴有训的大力支持。当时,物理系在清华是很难进的,因为陈芳允的普通物理课学的好,吴企孙等任课老师都很赏识他,因此在转系时被物理系所接受。陈芳允把对恩师的感谢深深埋在了心底,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三、做饭求爱

1939年,陈芳允结识了身材小巧玲珑,漂亮活泼沈淑敏,他觉得爱情悄悄钻进了他的心里。可是他不太善于同姑娘打交道。他过于文静,缺少其他男青年那种主动进攻的热情劲。

一天,大家到吴有训教授家里去玩,吴有训说:“今天在我家吃顿家常便饭,谁有拿手好菜就献上来。”陈芳允立刻接上吴教授的话:“做饭谁不会呀!大家尝尝我的手艺。”说着卷起袖子就开始干。这一举动,使沈淑敏一下子注意到陈芳允。

印象之深,直到50年后的金婚,沈淑敏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幕。可惜,金婚时的沈淑敏猛然发现陈芳允做饭的本事已经退化得连煮面条都不会了。

四、拒绝内战

1948年5月,陈芳允从英国回国。在上海不愿为国民党打内战出力,拒绝航空委员会调派去上海机场工作,同妻儿回黄岩老家,受到工厂记大过处分。10月,正值淮海战役期间,航空委员会调陈芳允去南京工作,他不愿帮国民党政府打共产党,跑回湖州找当医生的岳父为他拔去一个脚趾甲,造成假伤,回到上海住进医院里。

上海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陈芳允参加维持秩序的革委会,劝阻中央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不要跟国民党去台湾。

五、无私奉献

有人说:要记住陈芳允,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陈芳允的头发长了,从来不去理发店。他说,去理发店太费时间,不是理发师傅等你,就是你等理发师傅,有时一等就是半个小时,结果还未必满意。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练出了一手绝活儿——自己给自己理发。陈芳允的另一招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

由于他的祖父是有名的裁缝,所以他从小便与针线打上了交道。就是在81岁高龄,一旦衣服烂了需要缝补,只凭一种感觉和经验,他仍能将手中细细的线轻松地穿进那个小小的针眼。

陈芳允对工作是高标准,对生活却是低标准。他病逝后,在他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连褪了色的布窗帘也舍不得换。

但他为我们国家所须所做的贡献却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从863计划的提出到2000年,十五年,“863”计划15年中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人物介绍_五四运动人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人物事迹有哪些?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你了解多少呢?本文来说说关于五四运动人物事迹。胡适(1891—1962):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

  • 梁武帝萧衍生平经历-梁武帝从信佛到灭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梁武帝萧衍简介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

  • 汉安帝刘祜生平经历-汉安帝刘祜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安帝刘祜简介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即汉安帝(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汉安帝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

  • 清末怪杰辜鸿铭生平-辜鸿铭经典事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末怪杰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

  • 枕头山事件经过-枕头山事件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枕头山事件简介一百年前,台湾原住民泰雅族为捍卫土地及民族,发起抗日的枕头山事件。泰雅族人与清兵、日军先后在枕头山爆发惨烈的战役,以争夺这座攸关部落生存的山头。枕头山事件背景枕头山形势险要,过去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制高点,山顶有一平台,是炮台阵地遗迹,此地先后发生泰雅族原住民与刘铭传之战役,及泰雅族原住民

  • 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非常大总统简介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与1922年6月16日第二次护法运动时的职任名称。另有表现孙中山先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其主要剧情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但十年过去了,然而国家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 黄埔军校历史黄埔军校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

  • 黄埔军校在哪里-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

  •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名单-黄埔军校著名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

  • 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淞沪停战协定简介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等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假意应付事态,不仅不给十九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派代表和日本谈判,于五月五日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