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萧衍生平经历-梁武帝从信佛到灭佛的故事

梁武帝萧衍生平经历-梁武帝从信佛到灭佛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35 更新时间:2023/12/12 16:44:49

梁武帝萧衍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在统治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梁武帝萧衍生平经历

一、少年英才

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

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刚出仕时便担任南齐开国功臣、卫将军王俭的幕僚。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颇为出众,于是提拔他为户曹属官。

因为萧衍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萧子隆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萧衍回家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

二、襄助萧鸾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病重,当时大臣王融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萧子良,以便控制朝政。后来事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

萧赜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决定把他废掉。

萧鸾在和萧衍等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则说:“众王都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

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萧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三、力退北魏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

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四、雍州战败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前锋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安帝刘祜生平经历-汉安帝刘祜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安帝刘祜简介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即汉安帝(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汉安帝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

  • 清末怪杰辜鸿铭生平-辜鸿铭经典事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末怪杰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

  • 枕头山事件经过-枕头山事件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枕头山事件简介一百年前,台湾原住民泰雅族为捍卫土地及民族,发起抗日的枕头山事件。泰雅族人与清兵、日军先后在枕头山爆发惨烈的战役,以争夺这座攸关部落生存的山头。枕头山事件背景枕头山形势险要,过去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制高点,山顶有一平台,是炮台阵地遗迹,此地先后发生泰雅族原住民与刘铭传之战役,及泰雅族原住民

  • 民国非常大总统来历-为什么叫非常大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非常大总统简介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与1922年6月16日第二次护法运动时的职任名称。另有表现孙中山先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其主要剧情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但十年过去了,然而国家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 黄埔军校历史黄埔军校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

  • 黄埔军校在哪里-黄埔军校现在还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

  •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名单-黄埔军校著名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简介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

  • 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淞沪停战协定表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淞沪停战协定简介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等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假意应付事态,不仅不给十九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派代表和日本谈判,于五月五日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

  • 井冈山会师经过-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会师简介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

  •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