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凉州三明:东汉末年对羌战争中出色的三位大将

凉州三明:东汉末年对羌战争中出色的三位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2/5 21:53:01

凉州三明的介绍

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段颎(jiǒng)。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但是,这三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赞同的安抚,其实是在军事威吓的基础上,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同化羌人的生活习性。

而段颎的剿则是种族灭绝。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对于像先零这样的大部落也是采取逐步蚕食的方法,削减其人数。

就短期来看,段颎的方法的确有效,但长远看来,皇甫规、张奂的做法更彻底。但可惜汉朝廷一直摇摆不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内民族政策,导致皇甫规张奂的方法无法见效,而段颎的方法因为过于血腥,也为广大士族反对。正是因为这种朝廷的犹豫,使羌乱成为汉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凉州三明之威明

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灵台县)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颇有见识,熟习兵法。早年曾任郡功曹、上计掾、郎中等职,又调泰山太守,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缓和汉羌矛盾。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官至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逝世,年七十一,获赠大司农。著有文集五卷,已佚。《全后汉文》录有其文。

皇甫规一生清正,廉洁奉公,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年迈时,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并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的一系列概念,很有警世意义。

凉州三明之然明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

张奂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又自行删减《牟氏章句》。汉桓帝时以贤良被举荐,对策第一,授议郎。又外出任安定属国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及护匈奴中郎将等职,并升为大司农。

他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汉灵帝即位时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进击大将军窦武,迫其自杀。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为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官。晚年归居故乡,授课著书,不再出仕。

光和四年(181年),张奂去世,年七十八。遗令素服薄葬。

凉州三明之纪明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

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后入军旅,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议郎、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他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

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职,他党附宦官、捕杀太学生,因而得保富贵,两度出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权宦王甫罪行被揭发,段颎受牵连下狱,其后在狱中饮鸩而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49渡江战役真相:百万雄狮的真正指挥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渡江战役真的有百万兵力吗一、渡江战役共产党兵力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

  • 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渡江战役时间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

  • 筹安会“六君子”:从革命功臣到帝制余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筹安会六君子有哪些人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筹安会六君子的主张一、请愿实行君主制1915

  • 公元14世纪: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4世纪是多少年14世纪指公元1301年至公元1400年。在中国是元明两个朝代。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政权。

  • 公元15世纪:从靖难之役到弘治中兴的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5世纪15世纪处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到经历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弘治中兴的明朝。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

  • 公元16世纪: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6世纪16世纪进入明朝中期,该世纪主要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虽然期间也有短时间发展但还是避免不了大明的衰弱。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武宗即位后清代野史常说他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武宗借出

  • 公元17世纪:内忧外患最终灭亡的大明到清兵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7世纪该世纪处于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统治时期。1602年,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

  • 公元18世纪: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8世纪该世纪主要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期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史称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

  • 公元19世纪:走向衰落风雨飘摇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9世纪19世纪是清朝进一步走向衰弱的时期,该时期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开启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

  • 宋辽夏多民族竞争对峙的公元11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1世纪是多少年11世纪指公元1001年至公元1100年。该世纪处于北宋与辽国南北对峙而西夏也在两国中介于战和之间的三国并立时期。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规模侵宋。宰相寇凖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