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9渡江战役真相:百万雄狮的真正指挥人是谁

1949渡江战役真相:百万雄狮的真正指挥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2/5 21:53:00

渡江战役真的有百万兵力吗

一、渡江战役共产党兵力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

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外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以第12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约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由平(今北京)津地区南下,归第二野战军指挥,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二、渡江战役国民党兵力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3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组织长江防御。

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干公里地段上。

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渡江战役的真正指挥人

渡江战役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

邓曾经在对自己的子女中的陈述说过渡江战役是毛亲手给他的,所以渡江战役的总指挥应该是邓,但是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突发状况,在这期间张、粟、陈和谭等人都在渡江战役的指挥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渡江战役时间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

  • 筹安会“六君子”:从革命功臣到帝制余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筹安会六君子有哪些人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筹安会六君子的主张一、请愿实行君主制1915

  • 公元14世纪: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4世纪是多少年14世纪指公元1301年至公元1400年。在中国是元明两个朝代。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政权。

  • 公元15世纪:从靖难之役到弘治中兴的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5世纪15世纪处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到经历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弘治中兴的明朝。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

  • 公元16世纪: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6世纪16世纪进入明朝中期,该世纪主要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虽然期间也有短时间发展但还是避免不了大明的衰弱。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武宗即位后清代野史常说他极好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武宗借出

  • 公元17世纪:内忧外患最终灭亡的大明到清兵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7世纪该世纪处于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统治时期。1602年,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

  • 公元18世纪: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8世纪该世纪主要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期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史称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

  • 公元19世纪:走向衰落风雨飘摇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9世纪19世纪是清朝进一步走向衰弱的时期,该时期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开启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

  • 宋辽夏多民族竞争对峙的公元11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1世纪是多少年11世纪指公元1001年至公元1100年。该世纪处于北宋与辽国南北对峙而西夏也在两国中介于战和之间的三国并立时期。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规模侵宋。宰相寇凖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

  • 宋金之间金戈铁马的12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2世纪是多少年12世纪指公元1101年至公元1200年。该世纪处于金崛前后灭亡辽与北宋,与南宋长期对抗的时期。宋徽宗继位后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