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

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26 23:58:28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苏武刚刚被匈奴扣押的第一年,两国芥蒂重生,战云再起。

汉武帝派宠妃之兄李广利率骑兵3万出酒泉,向匈奴发起攻击;派李广之孙李陵率步兵5000人从居延出发,深入塞外牵制匈奴。李广利刚与匈奴交手便大败而归,只剩下李陵孤军奋战。结果,小小的步兵分队被且鞮侯单于统率的6万骑兵包围,李陵兵败被俘。

统治者从来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更不问原因,将门虎子束手就擒,就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汉武帝先将李陵的家人关进监狱,然后召集群臣为李陵定罪。

在逃跑、投降还是自杀的问题上,中国与西方一向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标准。中国人可以原谅逃兵,却绝不原谅降兵。而西方人认为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向敌人投降,一来尽到了军人的责任,二来可以保存最为珍贵的生命,并不算什么可耻之事。反而临阵脱逃是逃避军人的责任,是军人最大的耻辱,应该受到道义的谴责和军法的严惩。这也就是“二战”中西方战场降兵多逃兵少,中国战场降兵少逃兵多的深层次原因。

临阵退却的李广利毫发无损,无奈投降的李陵却被大臣们口诛笔伐。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辩解说,李陵只有5000兵马,却杀敌上万,其功绩足以告白天下。至于不肯马上自杀,必有原因。

只知舞文弄墨的太史令只懂人性不懂政治。再合理的解释在汉武帝听来或许都是辩解,甚至是另有所指--不仅想为李陵说情,而且暗含了对皇亲李广利临阵脱逃的不满。

司马迁以“沮贰师”的罪名被革职下狱,后以“污罔罪”遭腐刑(阉割)。

在君权至上的年代,人权是个奢侈的话题。羞愤交加的司马迁几乎自杀,后来他在痛苦中深深感悟到,如此自绝于世“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成语“九牛一毛”由此而来)于是,他以失明的左丘明、遭膑刑的孙膑、被流放的屈原和潦倒的孔丘自勉,倾毕生心血著就了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正是这种彻悟,才使得“大势已去”古汉语中人和动物的睾丸称“势”,成语“大势已去”即从此来。的他能够重新站在历史的巅峰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来,匈奴传来了李陵(实际是李绪)帮助匈奴操练兵马的消息,于是皇帝下令对李陵灭三族源于商代的一种酷刑,指灭父、母、子三族,或父、兄、子三族。后来发展到灭九族,一种说法为本身及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本身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

另一种说法为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其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其外孙),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李陵再也无颜南归。苏武归汉前,李陵设宴饯行。在宴席上,李陵再也抑制不住满腔的冤屈与悲哀,为被泪水染黄的汉史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别歌》:“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tui)。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志。从此,万念俱灰的李陵甘心娶单于的女儿为妻,被封在遥远而寒冷的坚昆,客死异乡。从此,红发绿眼的坚昆人中的黑发人被认为是李陵后裔,他们也自称都尉苗裔。

李广利尽管受到了妹夫汉武帝的一再庇护,但可惜只能算是一位皮影戏高手,打起仗来实在勉为其难,几度出征,非平即败,最多也就是小胜。李陵降胡七年后,李广利统率14万大军进攻匈奴。京城里一位宦官将李广利及其亲家宰相刘屈牦企图拥戴自己的外甥刘髆(bo)为皇太子的事和盘托出,并说李广利的夫人请女巫诅咒武帝早死。武帝立即将宰相全家砍头示众,将李广利的夫人打入天牢。前线的李广利听到消息,寻机抛下自己统率的大军,只身向匈奴投降。主帅投降,大军只能撤退。

不知道这位天天自称“孤”(不能得众)、“寡人”(少德之人)、“不谷”(不够善良)的皇帝,是否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孤、寡和不谷呢?

晚年的汉武帝有所感悟,在巡游泰山时发布的《轮台诏》中检讨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昭君出塞 王昭君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下旨,令寻求保护的呼韩邪回到草原上收拾残局。习惯了戈壁风沙、听惯了战马嘶鸣的呼韩邪离开汉边北归单于廷。匈奴重新归于统一。呼韩邪地位稳固后,于汉竟宁元年(前33)向汉元帝提出了愿为汉家之婿的请求。让人不解的是,汉元帝没有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也没有选择皇室贵族的女儿嫁给单于,而是别出心裁地在自己

  • 匈奴人是不是现在的匈牙利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拉大旗作虎皮是蛮人部落和弱小民族惯用的伎俩。如突厥人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备的后代一样,一支从草原来到欧洲腹地的蛮人部落竟然自称阿提拉的后代。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这支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着匈奴人的旗帜(自称匈牙利),经南俄草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及蒂萨河一带。在其

  • 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中国历史,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过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地一笔带过。因此,本章专题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中国偏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匈奴族的历史匈奴被称为“胡人”的原因匈奴人的“废长立幼&rdq

  • 曹操北征乌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阀袁绍占据四州虎视天下,强盛的威势无人可比。但问题是他有一位被东汉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对手--曹操。曹操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军务,运用韩非、白起的奇谋良策攻击敌人,考量军功遵从大局不记仇冤,对待部属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所以他得以迅速成长为袁绍的劲敌

  • 鲜卑族和慕容家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千七百多年前,在中国辽东地区,鲜卑慕容部落首领涉归被西晋朝廷加封为鲜卑单于。后来,他的小儿子若洛廆(wei)因为是嫡出继任单于,庶长子吐谷浑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慕容氏--这个中国4世纪最著名的家族铿锵登场。若洛廆的嫡长子慕容皝,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在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自称&ldqu

  • 鲜卑族南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奔驰的骏马尽管总是呼啸在前,但抵达目的地的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在乌桓这匹占尽先机的骏马力竭身死的日子里,鲜卑这头慢腾腾的骆驼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赴后继”,最终“后来居上”。鲜卑和乌桓一样,都是伴随着匈奴的衰落而兴起的。乌桓迁移到汉边五郡后,分布

  • 后燕的那些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皇帝死后,新皇帝慕容宝一直被拓跋珪追着屁股东奔西逃,于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逃往鲜卑老窝龙城,建立了后燕。不曾想新皇帝竟然被坐镇龙城的舅舅兰汗杀死。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只身返回龙城吊孝,并在几天后的一次宴席上一刀砍下了岳父兰汗的脑袋。慕容盛昂然走上了王座,并使后燕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但他执法

  • 慕容超因为音乐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野心勃勃的慕容家族中,最无野心的除了慕容恪,就数慕容德了。身为燕国范阳王的他本无心称帝,但眼看着侄子慕容宝被北魏追得屁滚尿流,极度失望之下,他率领邺城10万军民流浪到东晋境内,并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宣布独立。但滑台地处中原腹地,周边都是慕容鲜卑的百年世仇,实在无险可守。为在乱世中保存慕容家族最后的

  •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人就在印度河流域创立了与尼罗河、两河及黄河文明并驾齐驱的远古文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居住在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古印欧人的一个分支,越过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山口,南下来到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名为“印度斯坦&rdqu

  • 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谁能想到劝人向善的佛教会在温文尔雅的中国遭受劫难?而且参与灭佛的皇帝还不止一个,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太武帝拓跋焘本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初登皇位的时候,经常模仿先辈邀请“高德沙门”进宫讲经。每年4月8日的佛诞日,他还亲自向佛像散花以示敬意。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