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昭君出塞 王昭君什么时候死的

昭君出塞 王昭君什么时候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1/25 20:12:31

汉元帝下旨,令寻求保护的呼韩邪回到草原上收拾残局。习惯了戈壁风沙、听惯了战马嘶鸣的呼韩邪离开汉边北归单于廷。匈奴重新归于统一。

呼韩邪地位稳固后,于汉竟宁元年(前33)向汉元帝提出了愿为汉家之婿的请求。

让人不解的是,汉元帝没有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也没有选择皇室贵族的女儿嫁给单于,而是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上万名宫女中选择五人远嫁。这样,一来不得罪皇亲国戚,二来满足了呼韩邪和亲的请求。

但这位皇帝太粗心大意了。汉元帝有两大嗜好,一爱音乐,二爱美女。他遍采天下美色入宫,又懒得逐一面见,完全凭借画像,引得各位宫女纷纷贿赂画工,多则10万钱,少则5万。昭君就是这种风气的受害者。

王昭君,原名王樯,字昭君,出生于楚歌之乡--秭归香溪水畔的一个平民之家。香溪水畔的青年男女以能歌舞、擅筝筑闻名八乡。汉乐府采歌采诗,必然选择能歌善乐之女充入后宫,因此色艺俱佳的昭君被召入汉宫。在身处僻壤的乡亲们眼里,好像她距离皇后的位置只有半步之遥了。但其实汉宫后妃等级森严,元帝时有“昭仪、婕妤、胫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十四级,作为“良家子”入宫的昭君并无职号,身处十四级之外,仅仅是一位“掖庭待诏”--随时“候选”的普通宫女。加上昭君自感天姿过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被画师毛延寿在画像上做了手脚,本应点在眼睛上的丹青被点在了面颊上,因而入宫之后一直未能见上元帝一面。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宫中的大树绿了又黄,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仍旧“以画取人”。按照宫中惯例,她在皇帝死后将面临被“夷灭”和“流放”的结局。

听说元帝下诏选择宫女与匈奴和亲,陪伴孤灯冷月三年的昭君同其他四位宫女应诏前往。貌若天仙的昭君被呼韩邪一眼选中。很快,汉元帝下达诏书--“收昭君为公主远嫁”。昭君的侄子王歙被封为和亲侯,陪姑姑出塞。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汉元帝按照外交惯例为只是在画布上见过面的公主送行。当王昭君与呼韩邪双双向元帝跪拜谢恩时,元帝始见其真容:柳腰款摆,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映日荷花;浅颦微蹙,仿佛梨花带雨。脸庞上透出的是清雅若空谷幽兰、明净若秋水长天的绝代风华,眉眼中透出的是比国风、楚辞、汉赋、唐诗还要美的风韵。元帝醋意顿起,悔意陡生,但诏书已下,覆水难收。

昭君出塞的路线是由长安北上,经北地郡、上郡、西河郡、朔方郡至五原,即今陕西、甘肃、内蒙古交会地,而后向胡地纵深奔去。那是一条黄云白草、风沙迷茫的路线。于是,对于历史来说,昭君永远定格为一个怀抱琵琶、寂寞无言地走在斜阳荒草之中的女子。从此,华美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流水飞红变之为漫漫黄沙,南国水梦蜕变为塞外笛鸣。“阳关万里遥,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然而,她从此更加与众不同。昭君出塞后,被呼韩邪封为宁胡阏氏。汉匈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奇特景观,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袅袅炊烟。就这样,一个纤弱女子撑起了汉匈和好的一片天;创造了“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的佳话;有了“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美誉。

众所周知,昭君出塞后,汉元帝并未反思“以画取人”的弊端,却把毛延寿杀掉以解心头之恨。杀了毛延寿,元帝余怒未消,又将当时著名的画家陈敞、刘白、龚宽、阳刻、樊育等一并杀掉。清人刘献廷感叹道:“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yan chi)指美与丑。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或许对昭君远嫁仍旧耿耿于怀,元帝因此抑郁成疾,当年夏天便含恨而逝,年仅41岁。

昭君在草原,像所有的牧女一样,全身心融入了奶茶一般热滚浓醇的生活。她与呼韩邪生有一男(后为右日逐王),与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她的女儿、女婿、外孙一直为汉匈和平奔走呼号。

成帝刘骜鸿嘉二年(前19),昭君含笑而去。此时的她只有33岁,一树美丽的芙蓉才刚刚盛开。

长眠后的昭君被安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令人欣慰的是,在草木凋零的秋冬,唯有昭君墓旁草青木葱。“诗圣”杜甫有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墓由此又被诗意地称为“青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人是不是现在的匈牙利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拉大旗作虎皮是蛮人部落和弱小民族惯用的伎俩。如突厥人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备的后代一样,一支从草原来到欧洲腹地的蛮人部落竟然自称阿提拉的后代。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这支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着匈奴人的旗帜(自称匈牙利),经南俄草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及蒂萨河一带。在其

  • 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中国历史,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过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地一笔带过。因此,本章专题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中国偏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匈奴族的历史匈奴被称为“胡人”的原因匈奴人的“废长立幼&rdq

  • 曹操北征乌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阀袁绍占据四州虎视天下,强盛的威势无人可比。但问题是他有一位被东汉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对手--曹操。曹操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军务,运用韩非、白起的奇谋良策攻击敌人,考量军功遵从大局不记仇冤,对待部属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所以他得以迅速成长为袁绍的劲敌

  • 鲜卑族和慕容家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千七百多年前,在中国辽东地区,鲜卑慕容部落首领涉归被西晋朝廷加封为鲜卑单于。后来,他的小儿子若洛廆(wei)因为是嫡出继任单于,庶长子吐谷浑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慕容氏--这个中国4世纪最著名的家族铿锵登场。若洛廆的嫡长子慕容皝,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在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自称&ldqu

  • 鲜卑族南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奔驰的骏马尽管总是呼啸在前,但抵达目的地的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在乌桓这匹占尽先机的骏马力竭身死的日子里,鲜卑这头慢腾腾的骆驼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赴后继”,最终“后来居上”。鲜卑和乌桓一样,都是伴随着匈奴的衰落而兴起的。乌桓迁移到汉边五郡后,分布

  • 后燕的那些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皇帝死后,新皇帝慕容宝一直被拓跋珪追着屁股东奔西逃,于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逃往鲜卑老窝龙城,建立了后燕。不曾想新皇帝竟然被坐镇龙城的舅舅兰汗杀死。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只身返回龙城吊孝,并在几天后的一次宴席上一刀砍下了岳父兰汗的脑袋。慕容盛昂然走上了王座,并使后燕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但他执法

  • 慕容超因为音乐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野心勃勃的慕容家族中,最无野心的除了慕容恪,就数慕容德了。身为燕国范阳王的他本无心称帝,但眼看着侄子慕容宝被北魏追得屁滚尿流,极度失望之下,他率领邺城10万军民流浪到东晋境内,并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宣布独立。但滑台地处中原腹地,周边都是慕容鲜卑的百年世仇,实在无险可守。为在乱世中保存慕容家族最后的

  •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人就在印度河流域创立了与尼罗河、两河及黄河文明并驾齐驱的远古文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居住在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古印欧人的一个分支,越过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山口,南下来到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名为“印度斯坦&rdqu

  • 太武帝灭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谁能想到劝人向善的佛教会在温文尔雅的中国遭受劫难?而且参与灭佛的皇帝还不止一个,他们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太武帝拓跋焘本来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初登皇位的时候,经常模仿先辈邀请“高德沙门”进宫讲经。每年4月8日的佛诞日,他还亲自向佛像散花以示敬意。而太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第三代皇帝拓跋焘当政时,北魏已经灭掉了夏、北燕、北凉,北方像前秦那样走向了久违的统一。于是,“文明”尾随而至。事实上,文明从来不会在同一地点停留太久,通常它会在地图上蜿蜒曲折地移动。在晋朝长满蒿草的高墙内驻足一段时间后,文明似乎在嘟囔:“唉,我和这些已经变得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