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被称为“胡人”的原因

匈奴被称为“胡人”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61 更新时间:2024/1/31 8:34:59

匈奴为什么被称为“胡”,这是一个像秦始皇的身世一样古老的疑问。

但信言不美,真水无香,其答案既不神秘,也不浪漫,更不复杂。要揭开谜底,还需要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民族心理特征着眼。

诞生于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的匈奴,作为一个典型的游牧部落,早期一直踏着季节的鼓点追逐着肥嫩的水草迁徙。这种随时开拔、来回游荡的日子,造就了他们全民皆兵和擅长游击的典型特征。

令人恐怖的是,匈奴军团从不将战利品收归国库。一场战争下来,不仅战俘成为参战者的奴隶,劫掠的财物归参战者所有,而且斩首一颗要赏酒一卮(zhi),这就为匈奴骑士投入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持续的动力。于是,匈奴人以嗜杀和痛饮为人生之乐,马背上的生活就剩下简简单单的两件事:扬鞭放牧、挥刀杀戮。前者是物质需要,后者是精神追求。

更为残酷的是,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将中国分割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年平均降雨在400毫米以上,适宜种田;非季风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只能放牧。气候干旱、牧草枯萎的年份,非季风区马背上的剽窃者就不由自主地打算袭取季风区通常有半年积蓄的种田人。零星的袭击渐渐扩大为战争,防守者则企图报复,有时也全面出击以图先发制人。这一根本原因导致塞外的牧人与关内的农民沿长城开始了连亘两千年的血腥战争。试想,如果在草原上能够丰衣足食,他们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和恶劣的名声到别人的地盘上偷鸡摸狗呢?

但正是这一“不得不”的缘由,使得草原民族受到了中原人长达千年的鄙视和诋毁,被具有字发明权和史书编写权的中原官僚文人冠以侮辱性的名字。其名称里大多有“犭”旁,就是铁证。

匈奴人在远古时期被中国史书称为“荤粥”(xun yu),因为越界抢劫被中原部落首领黄帝赶到了荒凉的草原,所以在商代又被称为“鬼方”。后来,被西周史学家命名为“狁”(xian yun)。当周武率军渡过黄河进军朝歌之际,狁乘虚挺进关中,一度占据了周部落留下的权力真空。多少年后,周宣王才派出大将尹吉甫将狁赶走。之后,他们和氐羌一起被泛称为“戎狄”。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了令人恐怖的名称--匈奴。

中原已经对匈奴的骚扰忍无可忍,因而在秦汉时期又给匈奴起了一个含有深刻贬义的名字--胡。而且其他边疆民族也跟着遭殃,居住在匈奴东部的乌桓、鲜卑部落被称为“东胡”,居住在匈奴以西的西域绿洲民族被称为“西胡”,以后“胡人”就成了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泛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人的“废长立幼”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废长立幼”是个敏感的历史话题,因为长子继承是铁定的祖制,古今中外世袭王朝包括今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莫不如此。但一个匈奴人却不信这个邪。他姓挛鞮(luan di),名头曼,是一个如秦始皇一样满脑子改革思想的人。他不仅将军事驻地命名为“头曼城”(今内蒙古包

  • 历史上“和亲”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冒顿同秦皇汉武等有为皇帝一样,胸中奔涌着火山般的激情。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秋,冒顿逼迫驻守马邑(今山西朔县)的韩王信投降,然后跨越长城占据了晋阳。兵败的消息雪片般飞到不远处的长安,处于童年时期的西汉帝国受到强烈震撼。第二年初冬,刘邦亲率32万步兵迎击匈奴,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在所难免。在太原附近

  • 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苏武刚刚被匈奴扣押的第一年,两国芥蒂重生,战云再起。汉武帝派宠妃之兄李广利率骑兵3万出酒泉,向匈奴发起攻击;派李广之孙李陵率步兵5000人从居延出发,深入塞外牵制匈奴。李广利刚与匈奴交手便大败而归,只剩下李陵孤军奋战。结果,小小的步兵分队被且鞮侯单于统率的6万骑兵包围,李陵

  • 昭君出塞 王昭君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元帝下旨,令寻求保护的呼韩邪回到草原上收拾残局。习惯了戈壁风沙、听惯了战马嘶鸣的呼韩邪离开汉边北归单于廷。匈奴重新归于统一。呼韩邪地位稳固后,于汉竟宁元年(前33)向汉元帝提出了愿为汉家之婿的请求。让人不解的是,汉元帝没有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也没有选择皇室贵族的女儿嫁给单于,而是别出心裁地在自己

  • 匈奴人是不是现在的匈牙利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拉大旗作虎皮是蛮人部落和弱小民族惯用的伎俩。如突厥人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备的后代一样,一支从草原来到欧洲腹地的蛮人部落竟然自称阿提拉的后代。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这支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着匈奴人的旗帜(自称匈牙利),经南俄草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及蒂萨河一带。在其

  • 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中国历史,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过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地一笔带过。因此,本章专题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中国偏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匈奴族的历史匈奴被称为“胡人”的原因匈奴人的“废长立幼&rdq

  • 曹操北征乌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阀袁绍占据四州虎视天下,强盛的威势无人可比。但问题是他有一位被东汉名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对手--曹操。曹操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军务,运用韩非、白起的奇谋良策攻击敌人,考量军功遵从大局不记仇冤,对待部属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所以他得以迅速成长为袁绍的劲敌

  • 鲜卑族和慕容家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千七百多年前,在中国辽东地区,鲜卑慕容部落首领涉归被西晋朝廷加封为鲜卑单于。后来,他的小儿子若洛廆(wei)因为是嫡出继任单于,庶长子吐谷浑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慕容氏--这个中国4世纪最著名的家族铿锵登场。若洛廆的嫡长子慕容皝,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在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自称&ldqu

  • 鲜卑族南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奔驰的骏马尽管总是呼啸在前,但抵达目的地的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在乌桓这匹占尽先机的骏马力竭身死的日子里,鲜卑这头慢腾腾的骆驼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赴后继”,最终“后来居上”。鲜卑和乌桓一样,都是伴随着匈奴的衰落而兴起的。乌桓迁移到汉边五郡后,分布

  • 后燕的那些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皇帝死后,新皇帝慕容宝一直被拓跋珪追着屁股东奔西逃,于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逃往鲜卑老窝龙城,建立了后燕。不曾想新皇帝竟然被坐镇龙城的舅舅兰汗杀死。慕容宝的儿子慕容盛只身返回龙城吊孝,并在几天后的一次宴席上一刀砍下了岳父兰汗的脑袋。慕容盛昂然走上了王座,并使后燕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但他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