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大方面来分析清朝是不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

六大方面来分析清朝是不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3/7 1:11:05

我们中学学近代史的时候,估计是每个人最痛苦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们整个国家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似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朝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

有证据表明,清朝并非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

第一,清的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内外蒙古和台湾,全都被它纳入版图,远远超过自秦开始,汉、唐、宋、明因之的"传统疆域"。清的人口也超过历朝历代。据统计,秦代人口不过两千万,汉最多六千万,晋一千六百多万,唐四五千万,北宋四千六百万,元末五千万,明末六千余万,清的人口则至少上亿。所谓"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当有不少是大清帝国留给中华民国的"人力资源"或"人口遗产"。

第二,清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仅次于元)。大清帝国与列强战争的失利,常常使人们误以为它不堪一击。其实,在传统战争范围内,它是战果辉煌的。一个王朝的军事力量,其用途无非两端,一是安内,二是攘外。无论哪一项,清都不逊于历朝。即便在与列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也没有像宋、明那样至于亡国。清朝在遭受重创、国势衰微之际,仍尚能平定新疆,收复伊犁,镇压太平天国。至于前期平三藩、收台湾、对付教门会党,更是攻无不克。清王朝并不是"纸老虎"。

第三,清朝政治相对清明。在同为集权政治或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清代的状况至少不能说是最坏的。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清之所谓"康雍乾盛世",持续134年,远远超过汉的"景之治"(50年),隋的"开皇之治"(24年),唐的"贞观之治"(23年),宋的"太祖太宗之治"(30年),明的"仁宣之治"(11年)。当然,诸朝还有其他"治世",但断断续续,远不如清之"治世"连续三朝,一贯到底。

清代统治者(包括皇帝和摄政人物)也大多勤政。除"三节两寿"(春节、端午、中秋,皇帝、太后寿辰),几乎日日办公,而且"当日事当日毕"。每天批阅奏折数十上百件,不过寻常之事。清帝国制度相当完善,办事效率和保密程度也比较高。从中央到地方,体系严密,结构完整,号令畅通。因此虽然祸乱不断,却从未动摇国本,引起分裂,最后终能以和平方式,将政权完整交出。清之政治,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糜烂。

第四,清朝治下老百姓生活得还可以。清朝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相当重视,政策也算宽松。自康熙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后,即宣布"永不加赋",以致康熙至道光二百一十余年间,民生富足,百姓多能维持小康。晚清时虽遭太平天国破坏,民族经济仍有不俗的表现。当然,集权统治下广大平民的生活还是艰难困苦的。但这是历代王朝之通病,非清朝而独然。况,清末民生再苦,也还没有像秦末、汉末、隋末、唐末、明末那样天灾与人祸并行,灾变与民变并举,饿殍遍地,饥民满国,处处揭竿而起。

第五,清朝民族问题处理得不算最坏。历朝历代都有民族问题,但清的情况相对较好。汉、唐征伐不断,结果两败俱伤,只好和亲了事;宋、明放任自流,结果无力还手,终于国破家亡。元的情况最坏,公然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政策,结果是自己也被灭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化敌为友,以少胜多,成功地创造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尽管只是表面上的)。

综上所述,清朝无宦官擅权(如明),无外戚乱政(如汉),无山河破碎(如晋),无藩镇割据(如唐),无王纲解纽(如隋),无民不聊生(如秦),也没有大面积的国土沦丧(如宋)。清代也有祸乱,但多为边衅,且未动摇国本。民族关系和民生状态也还对付,至少不像元代那样种族歧视,民族仇杀,或像汉代那样连年饥荒,人相竞食。所以清朝并非最差的王朝,最差的王朝我认为是晋朝。

清朝当然也有弊端,也有问题,也有不得人心之处,却未必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那样罪该万死。清朝的灭亡固然有内外交困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制度原因,不是政治原因。因为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度开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帝国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由神权到君权,由君权到民权;现在到了民权,便没有办法可以抵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怎样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一个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建立,它分为八个不同的旗帜,每个旗主都拥有控制军队的权力,旗主之间是不能相互干涉的,八旗将百姓都分到不同的旗帜上,一旦战争来临时,就可以马上成为上阵打仗的士兵,效率极高,而努尔哈赤则是八旗之主,八旗旗主都要服从努尔哈赤。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它既是

  • 绿营和八旗军为何会被乡勇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军势如破竹,直接击败了阻截的各路清军。当时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这些清廷的正规军,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八旗军,但在平定叛乱、天下太平后,就被朝廷圈养起来,给予优厚待遇,养尊处优,军队纪律日渐松弛,士气低落,甚至受到官场腐蚀,军队内贪污腐化横行,正规军早已失去原有战斗力。

  • 三大原因揭示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清朝皇帝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40年,林则徐完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后义律率英军攻占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这才感到害怕,并且略带惊讶地问了周围人一句话:“英国在哪?有多大?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中国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堂堂一国之主,地理知识的匮乏竟然到达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水平

  • 清朝灭亡后汉人为什么不愿意剪头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兵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强迫普通百姓剃发留辫子,甚至流传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汉族人因为老祖宗传下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因为头发的问题与清廷做了许多斗争,但这一标志性的屈辱发型,还是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清朝最具有辨识度的特征。我们看古装剧,唐朝汉朝尚不容易区分,但清朝戏却是

  • 清朝入关后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之后,清军入关,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清朝一共延续了276年,在此期间,百姓的一些生活习俗被强行扭转过来,比如著名的“剃发易服”,将长发束冠改为“金钱鼠尾”等等。那为何皇帝不全国推广满语呢?如今,满语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使用,可见清朝皇帝并没有让满语产生足够大的

  • 雍正:清朝最富有争议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位皇帝,不过他也是清朝最有争议的皇帝,首先他的皇位来得有点"不正当",毕竟当初他的竞争者很多,雍正就"九子夺嫡"中杀出来,登基之后又跟生母关系恶劣,再加上他还有"害死亲生儿子"的传说,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雍正浑身上下都是污点。雍正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皇位的正统性,有人说康熙并没

  • 真想揭示雍正没有杀自己的儿子弘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帝(弘历)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当时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早就死了,因此弘时也算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按照传统来说应该立长子,也就是弘时为太子。可是雍正帝对弘历十分喜爱,甚至刚坐上皇位不久就宣布立弘历为太子,引起朝臣议论。弘历极其聪慧,五岁就能背诗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十

  • 玄烨得了天花为什么顺治皇帝还要传位给康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51岁的皇太极突然驾崩,身后之事还未做任何安排,皇室陷入混乱与恐慌中,各方势力剑拔弩张,他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谁登基为帝?”孝庄太后及时拉拢了权臣多尔衮,最终硝烟在六岁的福临(顺治帝)登基中结束,不过顺治帝虽为皇帝,但对许多事情却无可奈何,即使多尔衮在顺治帝12岁时死

  • 清朝官员官服身上的一串珠子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为何挂一串珠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看电视剧的朋友都发现了,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官员他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串“项链”。甚至连皇帝和后宫嫔妃他们都也会带着一个“项链”。其实他们这个不是“项链”,而叫朝珠。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