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特权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特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95 更新时间:2024/1/25 10:49:51

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

职业装

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但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当你离开了这个职位,黄马褂就被收回了。

《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也就是所有皇帝身边服侍的人都要穿黄马褂,如果是皇帝出巡,大臣们也要穿着黄马褂,其作用就是制造一种“御气”,彰显皇家威严无比。

赏赐宗室群臣

第二,皇帝恩赐宗室、近臣奖赏武职官员的黄马褂,其中赏给武官的,要不是在八旗骑射比武中夺魁,要不就是得胜回朝,皇帝让他们高人一等;偶尔统治者高兴,也会赏赐给身边人,比如,慈禧就曾赏赐一件黄马褂给她的火车司机。

其实作为官服,穿上黄马褂,意味着是皇帝身边的人,因此,武百官均已得到黄马褂为荣耀,受赐黄马褂者可以在隆重场合穿。而黄马褂的得失之间,也体现着奖惩的示范意义。可见,在清朝,能获得赐穿黄马褂代表着皇帝的宠信,是个人极大的荣耀。

行围马褂

咸丰前,清帝每年秋天都会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处,现名“围场县”)打猎20天,进行“行围”。而在行围打猎的过程中,只要参与的文武官员射得猎物,或者是打猎完毕遇到献禽的蒙古人时,清帝一般都要赏穿黄马褂。

当然这种行围马褂其实与职任马褂差不多,它只有在行围的时候才能穿,其他时候皆不能穿,只能是将它供奉在家中。而一旦违反,私自将其穿出去,则会被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清朝皇帝最擅长将不值钱的物件赋皇家恩典,作为赏赐臣子的无上荣耀。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个圈圈的孔雀羽,被清朝皇帝包装成了皇亲国戚才配拥有的高级官员的象征,能获此殊荣的外姓臣子不过寥寥数人。黄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赏穿黄马褂”是足以让臣子光耀门楣的赏赐。

太平天国崛起后,“赏穿黄马褂”大多都是赏赐给镇压太平天国的有功者。清朝末年黄马褂也烂大街了,得太后欢心就能得到。再后来爵位、顶花翎都可以买卖,黄马褂自然也是有钱就能买来穿穿。

“黄马褂”在古代并没有什么特权,但是却代表着皇家的最高荣誉。只要能获得“黄马褂”不是重臣就是权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这也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的顶珠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对“顶戴花翎”肯定不陌生,简单点说就是清代官员们脑袋上戴的帽子上的东西。经过查阅史料,会发现不同品级官员的“顶戴花翎”是完全不一样的。“顶戴花翎”分为2个部分,“顶戴”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赏赐的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花翎。所以“顶戴花翎”就

  • 清代的“贝勒”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

  • 光绪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九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由于载湉的实际生日正好与某位先帝的忌日相同,不能摆宴庆祝,所以其父醇亲王将其生日提前两天,改为六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当时

  • 清朝的加衔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

  •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地位更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和张廷玉同是清代的重臣,历经康雍乾三朝,曾为大清繁荣,鞠躬尽瘁,深得皇帝赏识倚重和文武大臣们的好评。那么,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陈廷敬,顺治15年进士,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辅佐康熙皇帝50余年,倍受信任和赏识,康熙51年去世。张廷玉,其父张英就是康熙朝之重臣,文华殿大

  • 清朝为什么从嘉庆开始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颙琰13岁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36岁时由乾隆皇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嘉庆皇帝在位时间2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在他的执政期间,清朝迅速走向了衰败。为什么会说嘉庆的统治让清朝迅速衰败呢?嘉庆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是“鸦片战争”,如果将清朝比作一个人,那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井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乾盛世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开始想要入关,但是皇太极一直没有能够完成这个梦想。直到顺治帝时期,才有了机会进入山海关。清朝入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人的努力,使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盛世,这

  • 清朝师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师爷并非是正规官职,他相当于是知府私下所聘请了一个秘书,帮助知府处理法律,税收,判案等事务。因为当年中国考试的时候都是通过八股取士的方式。所以考上来的进士都是只懂得写八股文,但是对于司法判案,税收管理等根本不擅长。所以在刚开始,都有些官员也就会聘请一些当地的有经验或者说名气威望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

  • 李鸿章为何要将胡雪岩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85年11月,贫恨交加的胡雪岩已经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他将家人召到病榻前,立下了3道遗嘱:“一是后人不要经商;二是后人不得从政;三是胡李不通婚。”胡雪岩之所以如此痛悔地说下这些话,自然和李鸿章有着莫大的干系。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呢?胡雪岩是晚清史上有名的红顶商人,其最有名的事迹就

  • 六大方面来分析清朝是不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中学学近代史的时候,估计是每个人最痛苦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们整个国家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似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有证据表明,清朝并非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第一,清的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