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加衔制度是怎么样的

清朝的加衔制度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02 更新时间:2024/3/7 1:08:54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

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督任满三年,勤劳死事者,均准加一级。顺治十年(1653)定:总兵官赠三级,副将、参将二级,游击、都司、都司佥书一级,以下不加赠。

但是清初时期,由于爵位和官职不分,因此这一时期的加赠其实就是赠爵。后来,爵职分开以后,才成为真正的赠衔。康熙三年(1664),又做了具体规定:提督、总兵、副将病故如奉旨交部议奏给予加赠者,副将充提都、总兵官赠署都督佥事,提督赠都督同知。

康熙十三年(1674)又定:绿营武职阵亡,均给以加赠,提督、总兵官各加赠三级,副将、参将各加赠二级,游击、都司、守备各加赠一级。次年,又将千总、把总阵亡者,照守备例加赠一级。

雍正二年(1724)年,左都督充提督、总兵官者,无可加赠,嗣后如有特交部议恤者,有部将应否加赠宫、保之外恭请钦定。同是这一年,雍正帝出台措施,绿营武职阵亡者其子孙给荫,三品以上均荫以守备,四品至把总均荫一千总,阵亡之提督、总兵官荫子弟一人,以都司用;副将、参将、游击荫子弟一人,以守备用;都司、守备荫子弟一人,以千总用;千总、把总荫子弟一人,以把总用。

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后,体制更加完备,规定绿营将士和八旗一样,一体给予世职。从此,“汉员死难者,亦多得世职矣。”

乾隆以前,武职加赠或给荫还仅仅是限于“阵亡”,嘉庆时期有了新的变动。嘉庆六年(1801)出台新的规定:官兵出洋巡哨,遭风飘身故者,提督、总兵荫子弟一人,以都司补用;副将、参将、游击荫子弟一人,以守备补用;都司、守备荫子弟一人,以千总补用;千总、把总荫子弟一人,以把总补用。

旗人将官带兵船巡哨,在大洋大江遭风飘身故者,官兵俱照阵亡例分别给予抚恤银两,三品官荫子弟一人,以五品官用;四品官荫子弟一人,以六品官用;六品以下官荫子弟一人,以七品官用,均按品食俸。

此外,官兵因擒拿盗贼被害者,也被划入因公殉职的范畴。提督给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世职,总兵给骑都尉世职,副将以下,把总、经制、外委以上,俱给予云骑尉世职。

上面介绍的是武职官员,职官员也有加衔和荫子规定。官员因公殉职,如在外洋、大江、黄河、洞庭湖、洪泽湖等处阵亡、伤亡者,均给予赠衔而荫其子弟。赠衔具体分为十八等:

总督赠太子少保衔,巡抚赠右都御史衔,布政使赠内阁学士衔,按察使、盐运使赠太常寺卿衔,道员赠光禄寺卿衔,知府赠太仆寺卿衔,同知、知州、通判赠道员衔,知县赠知府衔,州同、布政司经历、理问赠知州衔,州判、布政司都事赠都察院经历衔,县丞、府经历赠銮仪卫经历衔,教谕赠国子监助教衔,训导赠国子监学录衔,布政司照磨赠布政司都事衔,按察司照磨赠按察司知事衔,主簿赠盐运司经历衔,吏目、巡检赠盐运司知事衔,典吏赠主簿衔。

以上只是地方官员的赠衔规定,朝中文武大员死后的赠衔并无明确的规定。但逐渐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做法,即根据大臣生前所得加衔及皇帝认为其为国效力的程度给予恩赠。既可以赠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又可以赠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而且尚有赠六部尚书衔。

如果已有加衔,则酌量给予更高级别的加衔,如大学士刘统勋加赠太傅;大学士、一等伯、直隶总督李鸿章追赠太傅等。还有时隔多年加恩赠衔的情况,如康熙年间的礼部尚书顾八代,死时赠太傅,后又追赠太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地位更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和张廷玉同是清代的重臣,历经康雍乾三朝,曾为大清繁荣,鞠躬尽瘁,深得皇帝赏识倚重和文武大臣们的好评。那么,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陈廷敬,顺治15年进士,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辅佐康熙皇帝50余年,倍受信任和赏识,康熙51年去世。张廷玉,其父张英就是康熙朝之重臣,文华殿大

  • 清朝为什么从嘉庆开始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颙琰13岁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36岁时由乾隆皇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嘉庆皇帝在位时间2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在他的执政期间,清朝迅速走向了衰败。为什么会说嘉庆的统治让清朝迅速衰败呢?嘉庆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是“鸦片战争”,如果将清朝比作一个人,那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井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乾盛世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开始想要入关,但是皇太极一直没有能够完成这个梦想。直到顺治帝时期,才有了机会进入山海关。清朝入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人的努力,使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盛世,这

  • 清朝师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师爷并非是正规官职,他相当于是知府私下所聘请了一个秘书,帮助知府处理法律,税收,判案等事务。因为当年中国考试的时候都是通过八股取士的方式。所以考上来的进士都是只懂得写八股文,但是对于司法判案,税收管理等根本不擅长。所以在刚开始,都有些官员也就会聘请一些当地的有经验或者说名气威望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

  • 李鸿章为何要将胡雪岩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85年11月,贫恨交加的胡雪岩已经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他将家人召到病榻前,立下了3道遗嘱:“一是后人不要经商;二是后人不得从政;三是胡李不通婚。”胡雪岩之所以如此痛悔地说下这些话,自然和李鸿章有着莫大的干系。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呢?胡雪岩是晚清史上有名的红顶商人,其最有名的事迹就

  • 六大方面来分析清朝是不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中学学近代史的时候,估计是每个人最痛苦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们整个国家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似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有证据表明,清朝并非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第一,清的疆域最大,人口最多。汉时的西域,唐时的吐蕃

  •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怎样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一个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建立,它分为八个不同的旗帜,每个旗主都拥有控制军队的权力,旗主之间是不能相互干涉的,八旗将百姓都分到不同的旗帜上,一旦战争来临时,就可以马上成为上阵打仗的士兵,效率极高,而努尔哈赤则是八旗之主,八旗旗主都要服从努尔哈赤。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它既是

  • 绿营和八旗军为何会被乡勇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军势如破竹,直接击败了阻截的各路清军。当时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这些清廷的正规军,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八旗军,但在平定叛乱、天下太平后,就被朝廷圈养起来,给予优厚待遇,养尊处优,军队纪律日渐松弛,士气低落,甚至受到官场腐蚀,军队内贪污腐化横行,正规军早已失去原有战斗力。

  • 三大原因揭示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清朝的太监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专权的呢?封建时期

  • 清朝皇帝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40年,林则徐完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后义律率英军攻占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这才感到害怕,并且略带惊讶地问了周围人一句话:“英国在哪?有多大?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中国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堂堂一国之主,地理知识的匮乏竟然到达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