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为什么杀韩复榘

蒋介石为什么杀韩复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3/7 1:11:55

在抗战期间国军的众多将领中,韩复榘无疑是极为让人嗤之以鼻的一个。在抗日战争的第一个年头,就为了保存实力弃守济南、泰安等地,至使山东几近拱手送人,1938年1月24日晚7时,因“不遵命令,放弃济南及其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的韩复榘,被枪决于武昌。

关于韩复榘的被杀的原因,一直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的,现在可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因为他完全不顾命令,弃守济南等地,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与刘湘暗中谋划,想要拉拢宋哲元一同反蒋,还有一种说法是就是韩复榘得罪了李宗仁,最后李宗仁电告蒋介石韩复榘不听命令,最后导致了韩复榘被杀。

蒋介石想惩治韩复榘的想法由来已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复榘长期在山东地方上,与蒋介石长期政权夺利,导致了蒋介石对韩复榘早就动了杀心,这次韩复榘的不战而逃,正给蒋介石提供了杀他的理由。毕竟如同刘峙之辈,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一溃千里的,却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颇有些平步青云的意思。

韩复榘最开始在中原大战时是被蒋介石从冯玉祥手下收买过来的,当时韩复榘为冯玉祥极为器重的“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见有利可图,则全然不顾当初冯玉祥当初对他的培养,转而就去做了蒋介石的“山东省政府主席”,而韩复榘本身就有些见利忘义,这时候投靠蒋介石也是心怀鬼胎,自然想着自己经营自己的一方势力,而蒋介石自然是要铲除一切不利于中央统治的因素,这样两个人的矛盾自然就越演越烈了。

韩复榘和蒋介石二人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冲突,当九一八事变之后,韩复榘与当时在华北的张学良、宋哲元以及当时的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都保持着相当程度上的联系。1936年6月,由广东的陈济棠与广西的李宗仁、白崇喜领衔反蒋的“六一事变”,蒋调大军欲镇压。韩复榘却于21日与宋哲元联署发出“马电”,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希不日停止各方军事行动”。

当时韩复榘对新闻界表示:“余发马电,盖鉴于国家危险到此种地步,实不堪再有阋墙之争,如‘马电’不能生效时,当有第二步办法,拟于二中全会席上有议案提出,作进一步表示……国家到此地步,中央应当为四万万民众作通盘打算,……对内应谋全国精神团结,牺牲一切,不能为少数人权利惹起内争”。

不言而喻,这就是在针对蒋介石。

虽然在表面看来,韩复榘的观点是出于民族大义,符合团结抗日的历史潮流,但是里子和面子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韩复榘的真实想法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东的利益,也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况,蒋介石如果真的平定了桂系军阀,那么回过头来,他可能就是下一个目标。

直到“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韩复榘仍在做两面派,一方面电请南京设法营救蒋介石,一方却面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甚至呼吁各省“自治”。等到蒋介石安全返回南京之后,韩复榘立马又变了一个脸色,对于蒋介石的安全脱险表示了非常高兴。而在山东省政权的方面,韩复榘更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不择手段,想法设法排解国民党在山东的势力,导致了中央的政令不通于山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八路军129师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路军129师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辖第769、第770团;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辖第771、第772团。八路军第129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

  • 蔡锷与唐继尧的恩恩怨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蔡锷,1882年出生,唐继尧,1881年出生。唐继尧虽然比蔡锷在年龄上大一岁,但是在学历上,蔡锷却比唐继尧高三届。在他们那个时代,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官场都是等级森严的,所以蔡锷对唐继尧是可以颐指气使的,而唐继尧对蔡锷则是毕恭毕敬的。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昆明时,蔡锷是当时云南最大的实力派,召集全

  • 辛亥革命孙中山让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军在南京建立新的政权,并且任命孙中山为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国民政府,之后便让位给袁世凯,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不解,其实让位袁世凯也是孙中山为实现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所做的努力,如果不让位袁世凯很可能国民革命军做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形势:01虽然新

  • 中国最后一次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2年,大清皇帝宣统帝溥仪昭告天下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正式建立,中国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蹒跚的步入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就在这年,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规模在古代历次农民起义中并不算特别大,知名度在古代历次农民起义中也并不算特别高,这场农民起义沉默的悲壮着,但却

  • 民国的工业真实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民国时期的工业水平,大家传统的印象一般是落后单薄,“连一颗钉子都不能造”,“洋火”、“洋布”、“洋钉”,什么东西都要加上一个洋字。但是近年来又有人不断翻出史料,用很详实的记录甚至是照片告诉大家,民国别说钉子,连汽车、轮船、枪械、大炮都能造。那么民国的工业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一、混乱年代的工业努

  • 护照竟然清朝就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出国之前需要办理一个东西,那就是护照。而在很久以前,我国要想去其他国家是不需要护照的,因为我们国家实力足够强大,让他们只能望其项背,我们愿意迈进他们国家的土地,只会让他们感到脸上有光。然而自清朝末年开始,我们这种唯我独尊的景象没能继续保持下去,这时候清朝才发现,如果要想进步和强

  •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特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职业装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但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当你离开了这个职位,黄马

  • 清朝官员的顶珠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对“顶戴花翎”肯定不陌生,简单点说就是清代官员们脑袋上戴的帽子上的东西。经过查阅史料,会发现不同品级官员的“顶戴花翎”是完全不一样的。“顶戴花翎”分为2个部分,“顶戴”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赏赐的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花翎。所以“顶戴花翎”就

  • 清代的“贝勒”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

  • 光绪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九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由于载湉的实际生日正好与某位先帝的忌日相同,不能摆宴庆祝,所以其父醇亲王将其生日提前两天,改为六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