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复榘是山东土皇帝吗

韩复榘是山东土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2/5 21:55:45

清末民初,我国进入一个军阀争斗的乱局。这一时期各省市都处于各自军阀的势力范围内,比如东北地区被奉系军阀作霖所控制,还有其他地方所谓的“省主席”,这些省主席军政大权在握,是一方的霸主,如果实力强大了就有争夺天下的权力。

俗话说从小看到老,韩复榘出生于清朝,他是河北霸州人,长大后成为民国初年的将领,是冯玉祥手下“13太保”之一。

韩复榘19岁就出外闯荡,此时已经是清朝快灭亡了。他闯关东后投靠军营谋生活,由于韩复榘能写点字,而且还能打,于是他在北伐战争中扬名,成为第一个打到京城的北伐将领,被人称为“飞将军”。

但此后韩复榘在中原大战争中,背离冯玉祥投投靠光头蒋,而且率军在山东打败了晋军,为南京巩固了前线。此整个齐鲁大地便成为韩复榘的天下,而且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发誓要把“变鲁为齐”。

不得不承认,韩复榘治理山东时,曾全面禁烟,全力剿匪,而且狠抓吏治及教育,推新乡村建设,在山东推广模范村。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山东是一个孔夫子的家乡,但在民国初年,山东却被两个被称为“土皇帝”的人统治过,一个是奉系的张宗昌,此人在山东没做什么事,是一个“不知兵有多少,姨太太有多少”的粗人。还有一个粗人就是韩复榘,被称为山东“土皇帝”,但相比张宗昌要强很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蒋介石为什么杀韩复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抗战期间国军的众多将领中,韩复榘无疑是极为让人嗤之以鼻的一个。在抗日战争的第一个年头,就为了保存实力弃守济南、泰安等地,至使山东几近拱手送人,1938年1月24日晚7时,因“不遵命令,放弃济南及其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的韩复榘,被枪决于武昌。关于韩复榘的被杀的原因,一直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

  • 八路军129师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路军129师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辖第769、第770团;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辖第771、第772团。八路军第129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

  • 蔡锷与唐继尧的恩恩怨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蔡锷,1882年出生,唐继尧,1881年出生。唐继尧虽然比蔡锷在年龄上大一岁,但是在学历上,蔡锷却比唐继尧高三届。在他们那个时代,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官场都是等级森严的,所以蔡锷对唐继尧是可以颐指气使的,而唐继尧对蔡锷则是毕恭毕敬的。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昆明时,蔡锷是当时云南最大的实力派,召集全

  • 辛亥革命孙中山让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军在南京建立新的政权,并且任命孙中山为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国民政府,之后便让位给袁世凯,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不解,其实让位袁世凯也是孙中山为实现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所做的努力,如果不让位袁世凯很可能国民革命军做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形势:01虽然新

  • 中国最后一次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2年,大清皇帝宣统帝溥仪昭告天下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正式建立,中国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蹒跚的步入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就在这年,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规模在古代历次农民起义中并不算特别大,知名度在古代历次农民起义中也并不算特别高,这场农民起义沉默的悲壮着,但却

  • 民国的工业真实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民国时期的工业水平,大家传统的印象一般是落后单薄,“连一颗钉子都不能造”,“洋火”、“洋布”、“洋钉”,什么东西都要加上一个洋字。但是近年来又有人不断翻出史料,用很详实的记录甚至是照片告诉大家,民国别说钉子,连汽车、轮船、枪械、大炮都能造。那么民国的工业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一、混乱年代的工业努

  • 护照竟然清朝就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出国之前需要办理一个东西,那就是护照。而在很久以前,我国要想去其他国家是不需要护照的,因为我们国家实力足够强大,让他们只能望其项背,我们愿意迈进他们国家的土地,只会让他们感到脸上有光。然而自清朝末年开始,我们这种唯我独尊的景象没能继续保持下去,这时候清朝才发现,如果要想进步和强

  •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特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职业装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但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当你离开了这个职位,黄马

  • 清朝官员的顶珠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对“顶戴花翎”肯定不陌生,简单点说就是清代官员们脑袋上戴的帽子上的东西。经过查阅史料,会发现不同品级官员的“顶戴花翎”是完全不一样的。“顶戴花翎”分为2个部分,“顶戴”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赏赐的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花翎。所以“顶戴花翎”就

  • 清代的“贝勒”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