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的工业真实水平

民国的工业真实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39 更新时间:2024/1/25 10:49:56

对于民国时期的工业水平,大家传统的印象一般是落后单薄,“连一颗钉都不能造”,“洋火”、“洋布”、“洋钉”,什么东西都要加一个洋字。但是近年来又有人不断翻出史料,用很详实的记录甚至是照片告诉大家,民国别说钉子,连汽车、轮船、枪械、大炮都能造。那么民国的工业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一、混乱年代的工业努力

近代以来,为应对列强船坚炮利的巨大威胁,中国一批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了工业努力,从洋务运动民国黄金十年,一批工厂在中国成功投入运营。当时的人们对工业的理解十分匮乏,简单的认为,缺啥就造啥呗。

在外敌的威胁下什么最缺?肯定是武器,截止抗日战争爆发,民国大建立了四个成规模的兵工厂,分别是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原兵工厂。

以著名的巩县兵工厂为例,其机械全部购自国外,不但能够生产瑟枪、手提式机枪、克沁重机枪、150毫米迫击炮等等,还能生产各个型号弹药甚至是航空炸弹。除了陆军武器,民国还有一批更加高端的工厂,东北的民生工厂,抗战爆发前经制造过汽车。江南造船厂,上世纪20年代为美国制造过万吨轮船。

从史料上看,中国的航空工业似乎起步也不算1918年,莱特兄弟发明机后不久民国就在广州设立了飞机修理厂,随后在南昌、韶关均开办飞机工厂。

除此之外,在当时非高端的学工业民国也有发展,截止1935年已经可以开始生产军用光学器材。然而不管数据多么看,甚至连轮船、飞机这样的复杂工业品都有生产记录,但抗战爆发后,民国面对日本在世界范围内不算先进的大炮、机枪、飞机、坦克时却几乎无能为力,战争初期一败涂地,一度走到了亡国的边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民国的工业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二、工业和工业化的区别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战争最常用的武器“步枪”上,如果我们要独立自制造一支合格的步枪,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首先,步枪的材料是钢,你需要有钢铁工业,而且普通的钢铁厂还不行,你要有生产无缝钢管的设备和技术,否则枪管会炸裂。那么钢铁工业的基础是什么呢?煤炭,煤钢不分家,没有煤炭,钢铁业无法运行,所以你还得有一套煤炭的生产企业。

那么煤矿和铁矿是不是还要从地里挖出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一支勘探队帮你确认矿石的品质和储量,需要工程师帮你设计矿井。

扯远了,我们继续来说枪械,有了合格的钢材,你得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吧?这个时候,你得有机床工业,最典型的,枪管需要钻膛线,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往下又能列出更多的工业门类,其中很多是和上面重复的,不详细举例了。

那么当你成功制造出了一把枪,上了战场肯定需要子弹吧?子弹壳是铜做的,如果要确保战争可以期打下去,就必须要有完整的铜冶工业。

子弹的动力是火药,这就涉及到了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是“三酸二碱”,即硝酸、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制造这些东西又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没有这些,是没办法批量生产火药的。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工业门类没有列出,包括但不限于炼铁所需添加的稀有金属、枪支保养所需的枪油等等以及它们背后所代的工业门类。

如果说仅仅只是制造最普通的枪支,就已经需要这么多复杂的工业门类,那么制造更加高端的汽车、坦克、飞机、轮船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说,你在国内完成了这些工业品从头到尾的全套生产链制造,那么恭喜你,你完成了工业化。如果你只是引进一两个工厂,把现成的进口零件加工拼装一下,那你最多只能算是有了工业。

很不幸,民国属于后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护照竟然清朝就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出国之前需要办理一个东西,那就是护照。而在很久以前,我国要想去其他国家是不需要护照的,因为我们国家实力足够强大,让他们只能望其项背,我们愿意迈进他们国家的土地,只会让他们感到脸上有光。然而自清朝末年开始,我们这种唯我独尊的景象没能继续保持下去,这时候清朝才发现,如果要想进步和强

  •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特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褂原本只是满族特有的民间服饰,因为马褂的宽松款式设计比较适合骑马打猎,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清朝皇室成员参加各种大典、重要场合的一种特殊服饰。也就是后来的“黄马褂”。职业装在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但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当你离开了这个职位,黄马

  • 清朝官员的顶珠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们对“顶戴花翎”肯定不陌生,简单点说就是清代官员们脑袋上戴的帽子上的东西。经过查阅史料,会发现不同品级官员的“顶戴花翎”是完全不一样的。“顶戴花翎”分为2个部分,“顶戴”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赏赐的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花翎。所以“顶戴花翎”就

  • 清代的“贝勒”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

  • 光绪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九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由于载湉的实际生日正好与某位先帝的忌日相同,不能摆宴庆祝,所以其父醇亲王将其生日提前两天,改为六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当时

  • 清朝的加衔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如果因公殉职,或是有突出贡献,朝廷照例会有所表示,在原职的基础上给予加衔。不过在明代以前,这种加衔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清代以后,关于加衔,才有了法律上的规定。清初由于是开国时期,重视武功,只是规定了武职官员的加赠事宜,并以级别加以区分。如顺治九年(1652)规定:提

  • 陈廷敬和张廷玉谁地位更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廷敬和张廷玉同是清代的重臣,历经康雍乾三朝,曾为大清繁荣,鞠躬尽瘁,深得皇帝赏识倚重和文武大臣们的好评。那么,谁的贡献更大一些呢?陈廷敬,顺治15年进士,庶吉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辅佐康熙皇帝50余年,倍受信任和赏识,康熙51年去世。张廷玉,其父张英就是康熙朝之重臣,文华殿大

  • 清朝为什么从嘉庆开始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颙琰13岁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36岁时由乾隆皇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嘉庆皇帝在位时间2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在他的执政期间,清朝迅速走向了衰败。为什么会说嘉庆的统治让清朝迅速衰败呢?嘉庆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是“鸦片战争”,如果将清朝比作一个人,那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井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康乾盛世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不可否认的是,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开始想要入关,但是皇太极一直没有能够完成这个梦想。直到顺治帝时期,才有了机会进入山海关。清朝入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人的努力,使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盛世,这

  • 清朝师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师爷并非是正规官职,他相当于是知府私下所聘请了一个秘书,帮助知府处理法律,税收,判案等事务。因为当年中国考试的时候都是通过八股取士的方式。所以考上来的进士都是只懂得写八股文,但是对于司法判案,税收管理等根本不擅长。所以在刚开始,都有些官员也就会聘请一些当地的有经验或者说名气威望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