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运河的历史

古代运河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2/10 5:37:25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

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开凿。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设计并开挖了多条人工运河,以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

最先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陈、蔡、楚等国。当时,为了改善国与国间的交通,陈蔡两国首先开凿了一条不长的运河,将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水汝水连起来。楚国也开凿了一条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到汉水的水道。不过当时最重要和著名的运河则是吴国用以沟通太湖和长江的胥河、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以及沟通淮河与黄河的荷水,还有稍后魏国用以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秦代最著名的运河是灵渠。它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接着又向岭南进军。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了一条运河。

运河路线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城附近湘江和漓江的分水岭上。到公元前214年,这条长33公里的灵渠终于挖成了,从此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也可以直接通航了。灵渠是世界上最寻建造并使用船闸的运河,也是最早的跨越山岭的运河。

除灵渠外,我国还有世界上最长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又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工程是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联系江淮的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此后,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加以延伸。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隋朝时开凿的通济渠和永济渠。具体说,一是开凿了东通黄河的广通渠,二是整治了南通江淮的御河,三是修建了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四是疏浚了纵贯太湖平原的江南河。

第三期工程是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以后,为了从江浙一带运粮到京师,又要避免绕道洛阳,于是就裁弯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此后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便形成了今天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梁桥是我国古代最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古代中央官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职官,即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关系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国家进行管理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央职官,还是地方职官,其名称、品级地位以及职权范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了解古代的职官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不无借鉴意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官制的。那时的氏

  • 古代地方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称邑。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和国土的开发,县出现了。春秋时期邑和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也有的称公或尹等。迨至战国,各国普遍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一般称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主要掌军事,县主要掌民政。秦汉是典型

  • 古人有哪些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号。号的起源甚早,据说五帝之一的黄帝号有熊,又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不过号的盛行则是到唐宋以后了。这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的加强,人际关系的讲究,以及文学的发达都是分不开的。号也有种种,如别号、谥号、庙号、年号等。下文分别来讲。别号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由于别号一般由本人

  •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一日两餐。早餐叫“朝食”,又叫饔,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用餐;晚餐叫“哺食”,又叫“飧”(sūn),约在下午四点左右用餐。《左传·成公二年》记鞌之战中齐侯的话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这是说等

  • 古人衣服的装饰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头衣远古时期的人们是没有衣服的。那时,夏天用树叶草蔓遮身,冬天则用禽兽之皮裹体。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大约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纺织术才发明了,或养蚕织绸,或用麻的纤维织布。而丝绸是一种高档衣料,一般人是穿不起的,故平民所着乃足“布衣”。今天从河南仰韶、陕西庙底沟和西安半坡的仰韶

  • 湖北与印度交往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度语武汉交往始于春秋时期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陆上丝绸之路有两条,分别是丝绸之路的北线和丝绸之路的南线。丝绸之路的南线也称为楚印商道和茶马古道。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商人将我国所产的丝和

  •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本文来说说中国历史那些主要的对外交流事件:对外交流事件:张骞通西域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虽未达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

  • “夷夏之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夷”指文化发展滞后于诸夏的民族社会,“夏”指采用礼乐文明的中国。“夷夏之辨”在儒者的论说中一般被理解为对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春秋以前,夷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军事上的,夷狄四境为患,“中国不绝如线”,故有&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