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桥的历史

古代桥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41 更新时间:2024/2/10 5:37:33

桥梁是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桥梁,道路就不能畅通,陆路交通就不能发达。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曾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及沿岸生长的藤蔓等来跨越河流和峡谷。至于有目的地造桥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此后,我国的桥梁大致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基本形式。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把木头或石梁架设在沟谷河流上,就成了梁桥。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已有了独木桥和由数根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战国时期,单跨或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地被建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架设在山西汾水上的一座始建于春秋时期晋平公年间的木柱木梁桥,桥下有30根柱子,每根柱子直径五尺。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也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东渭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唐朝时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说,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四座,即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到了宋朝,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又在福建泉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梁桥万安桥,即洛阳桥。这座桥桥长834米,宽7米,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养殖牡蛎以固桥基。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梁桥的形式亦有很多。如采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隔叠起,由岸边或桥墩上层层河谷中心挑出犹如斗拱者,被称为“飞桥”;有的桥上还有桥屋或桥廊,屋廊内有彩画,桥景似花,被称为“花桥”等。

我国很早就有了拱桥,至迟汉朝已在建造。拱桥是在拱式结构坟墓建造技术的发下,从伸臂木石梁桥和撑架桥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来的。由于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都是弯曲的,所以也称为曲桥。据《水经注》记载,公元282年在河南洛阳东六七里有一座用石头建造的“旅人桥”,“下圆以通水”。

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石拱桥。保留到今天的最著名的石拱桥有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和苏州城南的宝带桥。安济桥即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由工匠春设计监造,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北宋的汴梁虹桥也十分有名,犹如长虹飞越河上,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很罕见。

索桥即吊桥、悬索桥,也首创于我国。在我国云贵川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等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各类索桥。其中,贵州的盘江桥、四川的泸定桥、云南的霁虹桥在国际桥梁史上都负有盛名。这些地方谷深水急,根本无法筑墩建桥,故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以竹、藤和铁绳等作索为桥的办法。目前已考证出最早的索桥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桥,建于秦朝李冰任蜀守时(前251年),距今已2000多年。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公元519年北魏时期新疆的铁索桥,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西方直到16世纪才出现这类桥梁。古书把索桥称为絙桥、笮桥或绳桥,并分为独索和多索两大类。独索桥又叫溜索桥。四川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杰出代表,而凌驾于大渡河的泸定桥则是铁索桥中的佼佼者。古代最大的铁索桥当属元朝末年建成的横跨长江瞿塘峡的大塑铁索桥,惜已无存。当年桥长277.5丈,上下分为三层,下层铁链锁江,中层架炮,上层天桥供人畜来往。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桥梁外,还有一种浮桥。在桥梁史上,浮桥属于从船只到正式桥梁的过渡形式,多为临时性结构物,时过即拆。宋朝初年修建的长江大浮桥,可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浮桥了。明代在甘肃兰州附近修建的黄河浮桥即镇远桥(今中山桥的前身),更被称为“黄河第一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古代中央官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职官,即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关系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国家进行管理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央职官,还是地方职官,其名称、品级地位以及职权范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了解古代的职官制度,既有助于我们掌握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不无借鉴意义。原始社会是没有官制的。那时的氏

  • 古代地方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封地称国,大夫封地称邑。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和国土的开发,县出现了。春秋时期邑和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也有的称公或尹等。迨至战国,各国普遍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一般称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主要掌军事,县主要掌民政。秦汉是典型

  • 古人有哪些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号。号的起源甚早,据说五帝之一的黄帝号有熊,又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不过号的盛行则是到唐宋以后了。这与后世封建伦理道德的加强,人际关系的讲究,以及文学的发达都是分不开的。号也有种种,如别号、谥号、庙号、年号等。下文分别来讲。别号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由于别号一般由本人

  • 古代人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一日两餐。早餐叫“朝食”,又叫饔,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用餐;晚餐叫“哺食”,又叫“飧”(sūn),约在下午四点左右用餐。《左传·成公二年》记鞌之战中齐侯的话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这是说等

  • 古人衣服的装饰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头衣远古时期的人们是没有衣服的。那时,夏天用树叶草蔓遮身,冬天则用禽兽之皮裹体。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大约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纺织术才发明了,或养蚕织绸,或用麻的纤维织布。而丝绸是一种高档衣料,一般人是穿不起的,故平民所着乃足“布衣”。今天从河南仰韶、陕西庙底沟和西安半坡的仰韶

  • 湖北与印度交往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度语武汉交往始于春秋时期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陆上丝绸之路有两条,分别是丝绸之路的北线和丝绸之路的南线。丝绸之路的南线也称为楚印商道和茶马古道。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商人将我国所产的丝和

  •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本文来说说中国历史那些主要的对外交流事件:对外交流事件:张骞通西域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虽未达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

  • “夷夏之辨”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夷”指文化发展滞后于诸夏的民族社会,“夏”指采用礼乐文明的中国。“夷夏之辨”在儒者的论说中一般被理解为对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春秋以前,夷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军事上的,夷狄四境为患,“中国不绝如线”,故有&l

  • 朝贡制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朝贡制度是指“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创造出的一套中外关系体系”,也叫做“封贡制度”。还有的学者称其为“华夷体系”、“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或“亚洲的华夏秩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