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嫔妃制度的历史

古代嫔妃制度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4/2/10 5:36:57

关于帝王妃嫔制度始于何时,难以确考,而帝王妃嫔的数量、名号、等级制度,历朝历代也各不相同。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民间一种大概的说法,与实际的后宫体制并不符合。

《史记·五帝本纪》以及《烈女传》等典籍记载,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并嫁给了帝舜,姊妹共事一夫,这大概是见诸文献的最早的君王的“一夫多妻制”事例。

据《通典》记载,“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也就是说,夏王的后妃有十二人,殷商王的后妃有三十九人。

后妃制度真正发轫于西周时期,明确天子的后妃是一百二十一人。在后宫内,王后为六宫之主,妃嫔的地位据说与西周的官爵等级是相对应的。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侍妾人数已达数百人。《管子·小匡》篇说齐襄公“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这数千人大概包括了宫中女乐和宫女。

秦始皇称帝后,在后宫建立了由皇太后、皇后、夫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构成的后妃体制。《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三辅旧事》记:“……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秦始皇的后宫人数已经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数千人上升到万余人。

西汉王朝建立后,妃嫔等级制度逐步确立。据《汉书》卷97上《外戚传序》及颜师古注,汉初“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承秦制,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武帝的时候设置了婕妤、娙娥、容华、充依,元帝加昭仪,于是在“位同至尊”的皇后以下,妃嫔就分为了十四个等级: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这十一个等级是有爵位的,并与朝廷的爵位、官职、俸禄挂钩;第十二等级是“五官”,第十三等级是“顺常”,都没有爵位,俸禄分别是三百石和二百石;第十四等级也无爵位,俸禄只有百石,名号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等。此外还有每年采选入宫未能进入上述等级的普通宫女,她们没有封号,也称“斗食”“有秩”,人数众多。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弊政,崇尚俭约,裁减后宫的人数和供奉。据《东汉会要》卷二《内职》记载,后宫有爵秩的只有皇后和贵人两个等级,下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随着东汉后宫规模的扩大,顺帝时“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桓帝时后宫女子已达到五六千人。

魏晋时期,妃嫔制度又有变化。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在汉代地位仅次于皇后的昭仪和婕妤的地位都大大下降了。

南北朝时,后宫名号屡屡变更,人数有增无减。

据《隋书》卷36《后妃传》记载,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三贵人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十二人,美人、才人十五人,合为二十七世妇;保林二十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合为八十一御妻。隋炀帝时还有所谓“承衣刀人”等姬妾,动辄数千,随意而置。

唐代后宫人数之多空前绝后。《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新唐书·宦者传上》记:“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旧唐书》卷51《后妃传序》记,唐初在皇后之下设置四妃,即贵妃、德妃、淑妃、贤妃;九嫔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合计二十七人;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合计八十一人。

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置赞德两人代替四妃、宣仪四人代九嫔、承闺五人代美人、承旨五人代才人、卫仙六人代保林、供奉八人代御女、侍栉二十人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名为惠妃、丽妃、华妃,并以六仪代替九嫔名为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另外,还有美人四人、才人七人。

此外,太子东宫设有“内官”,设太子妃一人,下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等品级。

从南北朝起,后宫设立女官系统,佐治内事,掌管着后妃的教育以及衣食供给等。唐代的女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分门别类,职掌清楚,除了管理六宫各类事务,皇帝升殿上朝亦有女官随侍。唐代的女官机构仿照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设六局二十四司,六局分别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都是正五品。此外,还设有宫正一人,也是正五品。据统计,从正五品到正八品的女官共有二百五十二名、女史八十五名,还有分担各类杂物的宫人若干。

五代十国时期,妃嫔与宫廷女官合二为一,名目繁多,人数多达数千人。

宋代的后宫规模比唐代大为缩减,一般维持在数百人,最高数字是风流天子宋徽宗时的万人左右。辽金元三朝均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与汉制略有不同,但又受到汉制很大影响。明代妃嫔中以贵妃地位最高,等级时有变动,人员亦不局限于规定的常数。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载:“明季宫女至九千人。”

清代是后宫人数最少的朝代,而且后宫内职一概使用宦官,不置女官。皇后主内治总摄六宫,以下妃嫔分四等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之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个等级,没有固定数额,随妃嫔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代的宫女一般在四五百人,而且康熙皇帝规定未得封号的秀女,25岁遣出宫外,使宫女的采选和释放成为一种正常的运行机制。

1923年9月,残余的清皇室遣散宫女,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释放宫女,后宫制度也随之衰败。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宦官乱政和外戚篡权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顾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宦官的数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宦官们的力量却是不容忽视的。纵观历史,从汉代开始的十常侍,到清朝末年老佛爷手下的安公公、小李子,大多数的朝代都出现过宦官干政、祸国的事件。这些事件是巧合发生的,还是其中另有玄机可寻?纵观历史,只有宋代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局面。探究其

  • 中国历史谜案悬案疑案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后人留下璀璨的文化遗产,同时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待解的谜案悬案。本文小编来给大家说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谜案,疑案和悬案。秦始皇的身世刘秀怎么建立的东汉王朝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揭秘玄武门事变的真相李世民修改国史了吗唐高宗李治喜欢武媚娘的原因唐中

  • 明十三陵有哪些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明长陵明成祖朱棣明长陵为明十

  • 支那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支那”?“支那”一词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在清朝的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原本尊称中国为“天朝上国”的日本人发现中国实力尽失,并且为之陶醉,从此,日本社会自上而下便开始以战胜者的态度,戏称中国为“支那&rd

  • 火药的发明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火药和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其中,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事业,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历史上帝王将相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希望自己延年益寿,体态安康;希望自己的统治世代相传,永远延续。因此,他们便派一些道士去炼仙丹,

  • 指南针是怎么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的四大文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指南针能够用来辨别方位,当一个人在野外或者海上迷路的时候,它的作用可不能小瞧,有时它很有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指南针又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 活字印刷术怎么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刷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人类通常是运用纸和笔墨采取口头传诵和手抄书的形式进行的。由于这种原始的传播方法耗时多,速度慢,所以操作起来比较费力。如果一个人抄写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至少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获得最新的知识,而按照

  •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

  •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神秘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琢为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其上

  • 历史上的悬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留下来诸多灿烂和辉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有一些无人触及的阴影那些历史上的悬案,由于资料太少,而且纷争太多,那些悬案有些就永远藏在历史的最深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