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56 更新时间:2024/1/17 23:39:33

安禄山是粟特和突厥的混血儿,这个人阴险狡诈,善于甜言蜜语、歌功奉承。安禄山45岁的时候竟然想要做杨贵妃的养子,以此来讨李隆基的欢心,而那个时候的杨贵妃才29岁。

安禄山残酷打压奚、契丹人,官运亨通,不久就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的节度使。唐王朝的半壁河山,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安禄山的同伙史思明官拜平卢兵马使,也是杂胡出身。他到长安奏事,很得李隆基的欢心,所以才赐名为思明。

安禄山时常出人长安宫廷和官场活动,对于唐朝内政腐败了如指掌。他看到李隆基越来越昏庸无道,便生起了野心,想要取而代之,自己登上那皇位。表面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忠诚于朝廷,让李隆基抓不到把柄,暗地里却是偷偷积蓄自己的力量,谋夺皇位。经过10年左右的准备,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带领15万精兵起兵反唐。

安史之乱初期,海内平静,天下安宁,唐朝百姓已经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乱了,而这乍一听说叛乱爆发,举世震惊。叛军所经过的地方,势如破竹,甚至有些士兵登上城楼,听到了敌军的号角声,都被吓得摔下楼来。

李隆基急忙命令封常清高仙芝等人赶紧集结士兵,就连市井流氓都包括在内,前去抗击安禄山的部队,二人最后大败而归。后来,李隆基又听信了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诬陷之词,将这两位将领处死。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六月,叛军攻下潼关,长安告急,李隆基已经四面楚歌了。在杨国忠的建议下,李隆基决定带着家眷逃往四川。当走至马嵬驿的时候,将士们又饿又累,疲惫不堪,于是拒绝继续前进。朝中大臣早就已经对杨国忠的蛮横行为心生不满,一时间,愤懑情绪四起。

这个时候,正好有20多个吐蕃使者拉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讨口饭吃,而杨国忠竟然还是恶语相向。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见此情景,认为除掉杨国忠的大好时机到了。于是,在他们的煽动下,士兵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他们大声喊着“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混乱之中,有士兵射中了杨国忠的马鞍,杨国忠吓得逃进西门内,将士们紧追不舍,最终将其乱刀砍死,并且将杨国忠的头颅挂在驿站门外。杨国忠专权误国,积怨太深,终被乱刀砍死,落得遗臭万年,这是罪有应得。

处死杨国忠之后,将士们仍然聚集在驿站周围不肯离去,李隆基不知道他们还要做什么,结果陈玄礼一语道破:“杨国忠造反,杨贵妃也不宜再留了,还希望陛下将其处死。”李隆基没办法,为了自己的江山,只好忍痛舍弃了这位绝代佳人,赐死在马嵬坡。虽然杨贵妃没有参与政事,却最终也没有逃过政治牺牲品的命运。

安禄山率领的部队到处烧杀掠夺,遭到百姓以及地方官员强烈的反抗,唐朝地方官吏和将领张巡等带兵进行抵抗,给予了他们非常沉重的打击。

可是马嵬坡之事对唐玄宗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他将皇位传给太子后,便和太子大臣分别前往成都去了。太子李亨安抚完当地百姓,整顿军队后,便一路北上。不久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登基为帝,史称唐肃宗。唐肃宗继位后,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一直到8月13日灵武的使者来到成都,才得知肃宗继位的消息。

唐肃宗重整旗帜,重用郭子仪等大将,集合西北各路军队,依靠淮南、江南的雄厚财力、物力,向回纥等少数民族借兵,和安史叛军展开了斗争。唐肃宗于公元757年,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带领下,击败了安史叛军,收复长安、洛阳两地,安史叛军受到重创,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唐军趁机收复长安、洛阳等地。但是因为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再加上粮草供应不足。

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13万人进攻唐军,最后唐军大败。史思明在邺城(河南安阳市)胜利后,将安庆绪杀死,自己成为大燕皇帝。不过,此后不久,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公元762年,唐军再一次收复洛阳,史朝义在潜逃过程中,被逼自杀,其率领的将士全部投降。这时,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下一节: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凄惨光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隆基晚年生活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派遣使者前往四川,请太上皇回长安。经历了如此变故之后,李隆基落得个众叛亲离、妻离子散的下场,他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再插手大唐政事,于是他从四川回来之后,便一直居住在自己当时还是亲王的时候,所居住的老宅兴庆宫居住。陪伴他的只有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玉真公主、忠心耿耿的高力土和一些梨园

  • 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 功败只在一手间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开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1、唐玄宗李隆基生平简介和人物评价2、唐玄宗李隆基坎坷的幼年经历3、唐玄宗李隆基的潞州之行4、李隆基登基后发生了什么事5、安史之乱是怎

  • 唐肃宗李亨算得上是一个乱世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肃宗李亨可以说是一个乱世天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母亲杨氏怀他的时候,正好是唐玄宗李隆基身处困境的时候,差点将其打掉;他做太子时,又多次被李林甫算计,险些丢了性命;好不容登上了皇帝位,还得收拾父亲李隆基留下的烂摊子安史之乱;临终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便又适逢宫廷政变,最后惊悸而亡。可以这么说,除了

  • 李亨从太子之位坐上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2年,李林甫因病去世,这下太子李亨的心里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可谁知替代李林甫的杨国忠也和李亨过不去,成了太子的第二个死对头。在安史之乱之前,李亨和杨国忠明里暗里不知争斗了多少次,过着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的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才利用马嵬坡之变,除掉了杨国忠,将兵权抓入手中,架空了唐玄

  • 唐肃宗李亨历史事迹大全介绍 唐朝生逢乱世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李亨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1、唐肃宗李亨生平档案简介和人物评价2、李亨被称作是唐朝的乱世天子3、李亨从太子之位登基做了皇帝关于唐肃宗李亨的事迹就介绍到这里,请关

  • 唐代宗李豫作为长子颇受先帝疼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后改名豫。唐玄宗的孙子众多,李俶年龄最长,颇为玄宗所钟爱,被立为嫡皇孙。李俶十五岁的时候被封为广平王,后来又被封为楚王。少年的李豫相貌出众,出身高贵,又深得父亲和祖父的喜爱。李豫勤奋好学,学识广博,对《周礼》和《易经》相当精通。李豫谦虚谨慎,喜怒哀乐从来不摆在脸上,所

  • 李豫成功收复长安和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7年9月,李豫担当“兵马大元帅”,唐朝大将郭子仪任中军,在李豫的指挥下,联合回纥军队与叛军10万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前军李嗣业英勇杀敌,抡起长刀,所向披靡。夜幕降临后,血战终于结束了,叛军溃败,从长安连夜逃跑。朝廷收到捷报,李豫非常高兴,沦陷了15

  • 李豫在官宦的拥立下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辅国等人铲除异党,拥立太子李豫为帝。李豫是第一位由宦官拥立的皇帝。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仗着自己立帝有功,骄横无理,想要把持朝政。他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老奴来处理外面的政事。”这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代宗心中不满,但他的优点是喜形不露色,不能让李辅国感觉到他的情

  • 李豫放任潘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平息之后,代宗应仆同怀恩的请求,于是任命史朝义的降将薛嵩为相、卫、邢、馅、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节度使,李怀仙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将这些人封为节度使的隐忧极大,但是代宗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其实,在河北诸州归降的情况下,如果唐代宗抓住机会将这些人分别调走,让他们脱离自

  • 李豫把君臣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代宗即位后,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已经元气大伤,经过连年的征战,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代宗迫切地想要恢复安史之乱前的富庶,但是以他的能力,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所幸,也也没出现太大失误。代宗胸怀宽广,特别是在用人方面,不猜忌群臣、知人善任,与大臣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文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