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为什么会选择刘恒做皇帝 偶然还是必然?

汉朝为什么会选择刘恒做皇帝 偶然还是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66 更新时间:2024/2/10 5:29:50

从反吕行动开始到吕氏集团彻底瓦解,似乎只在一刹那,然而,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政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一刹那的惊心和动魄、那一刹那的艰辛和苦楚、那一刹那的永恒和升华。

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吕氏政权的毁灭而烟消云散了,一切的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长安城又得以平静下来。只是这看似平静的长安城里,谁又会知道,宫殿之内,正进行一场激烈的会议。

参与会议的包括陈平、周勃等主要朝中重臣,这次会议很重要,重要到关系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们在议论选新皇帝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少帝刘恭名义上是刘盈的儿子,但实际上却是“借种”的吕氏血统的人(当年吕后干的好事),因此废立皇帝也就是情理当中的事了。

新皇帝的正式候选人共有三个。

候选人一:刘章。

提名原因:第一个吹响反吕革命号角的人。

优秀事迹:诛吕行动可以说是刘章最先拉开序幕的。他先是在吕后在世时的年会上,借用“军法敬酒”计谋斩了一个吕氏家族的小字辈,给了吕氏家族一点颜色看。

吕后归西后,吕产吕禄联合吕氏家族准备诛灭朝中全部大臣,来个宫廷政变,但终因“条件”不成熟而宣告流产(主要是惧怕荥阳手握重兵的灌婴)。

刘章从他夫人吕氏那里知道这件事后,意识到再这样等下去,一旦吕氏真的付诸行动,只怕这天下真的要变成吕氏了。

于是他和弟弟刘兴居联手给兄长齐王刘襄写了一封里应外合的密信,并许以事成之后“皇帝之位”侍之。齐王本来就是一个抱负极高之人,再加上“皇帝”这样的职务太诱人了,所以他不顾一切(甚至还除掉了阻止他造反的丞相召平),然后又利用刘氏宗亲的关系,把叔叔刘泽手下的兵马也夺了过去,最终声势浩大地打出了造反的旗帜。

优势:少年有为,敢打敢拼,富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劣势:辈分太小,威望不足,在刘邦的孙子辈中都排到中下游去了。

结论: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也说白了,就是这皇位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你刘章的身上来。因此,第一热门候选人因“先天条件不足”被排除在外,较为可惜。

候选人二:刘襄。

提名原因:第一个“拉大旗作虎皮”公开反吕。

优秀事迹:刘襄被刘章拉下水后,高举“反吕大旗”直接向吕氏“动武”。吕氏家族的两根顶梁柱吕禄和吕产面对刘襄的“兴风作浪”,倒是显得很人道主义,他们也许是知道刘襄虽然联合了刘泽的人马,但毕竟还是有限的,于是派灌婴去“支援”。

灌婴也不客气,两军接上头后,就真的来了个大联盟,从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使吕氏家族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陈平和周勃在宫内给了吕氏家族的人上了最后一堂军事课。

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把吕氏这反革命集团彻底给毁灭了。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刘襄功不可没。

优势: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又有“牵敌之功”,是入选呼声最高的一位。

劣势:刘襄的“外史”太强,其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和吕后完全有的一拼。

结论:吕氏因为外戚强大,才横行一时。假若立刘襄为帝,驷钧会不会仗着“国舅”这块金牌子打造出第二个“吕氏春秋”来呢?

因此,皇帝的又一大热门人选因“家庭作风问题”落选了,亦为可惜。

候选人三:刘恒。

提名原因:两大热门人选刘章和刘襄相继落选后,代王刘恒捡了个便宜。

生平事迹(无优秀事迹可言,还是改为生平事迹实际些):代王刘恒是当年刘邦后宫第三人薄姬的儿子。

这个薄姬当年见戚姬和吕后两人在后宫争得不可开交,她知道这场后宫的战役无论谁胜谁败,她这个同是后宫的人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于是,当年刘邦立刘恒为代王时,她便以儿子年幼为由,亲自陪儿子去上任了,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后宫之争。

到了代地后,他们母子也从不张扬,而是诚诚恳恳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从来不轻易得罪某一个人,也不去主动结交某些人。

事实证明,他们这种淡泊名利的做法是很成功的,因为无论朝中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都能确保一方平安。

优势:刘邦众儿子中,现硕果仅存两个,刘恒年龄又较长,又有仁孝之名,不愧为君。另外,刘恒的母亲薄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从不曾参与政事,没有后患之忧。

劣势:暂无。

结论:刘恒在诛吕行动中虽然寸功未立,却拥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刘邦众子孙中无人能望其项背。

因此,“老好人”刘恒一经提名,众人齐刷刷举手全票通过。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宫廷御医怎么给妃子看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医院的御医给皇帝看病难,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更难,尤其给皇后和嫔妃看病更是难上加难。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十分严厉,于是就有了“悬丝诊脉”的故事。御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后妃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后妃们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御医的手里,而有的嫔妃常常把她那头系在椅子

  • 项羽的脑回路分析:俘虏有多少项羽就埋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荣的叛乱给了刚刚登上西楚霸王宝座的项羽迎头一击。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天下居然还有人敢在他的眼皮底下与他作对。再加上看了张良“金玉良言”般的信后,他坚决地认为齐乱是当务之急。于是一声怒吼,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向了齐地。田荣顺利吞并了齐地三王后,再加上陈余联军,已变得不自量力起来。听说项羽要亲自来剿灭他,

  • 项羽性格深入剖析:想要成功,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在求长生不老丹未果后,迁怒于所有的“儒生”,先后两次坑杀了数千名儒生。焚书坑儒事件惊动了世人,秦始皇的罪名从此又多了一项。当然,集体坑杀活人并非秦始皇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在攻打赵国获胜之后,秦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杀了赵兵四十万。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

  • 项羽与章邯: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若投降我便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章邯终于决定求和。对于这个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乱世枭雄来说,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当年的不败到连败,项羽已注定是他命中克星。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想过背叛朝廷,此时如果朝廷能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他一定会拼了老命和项羽继续斗下去。然而,朝廷除了一封陈述他剿匪不利督促

  • 刘邦性格深入剖析,想要成功必须“攻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站在咸阳东部的灞上,面对眼前近在咫尺的咸阳,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是啊,历经一年,西征路上凶险重重。在众多良臣猛将的支持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到这儿时,真不容易啊。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刘邦这时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喏,咸阳就在眼前。”西征的革命义军们压抑不住内心狂喜而炽热的心情

  • 萧何月夜追韩信:刘邦寻萧何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萧何月夜追韩信这个故事很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萧何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一些。当年刘邦还是整天无所事事东打西闹的流氓时,萧何就因为他一脸“龙相”而非常器重他,先是给他弄了个小小的干部来当(推荐为泗水亭的亭长),后来又根据形势判断追随他参加了革命(斩白蛇起义)。一个小小的乡级干部(亭长)后面

  • 鲜卑族历史:鲜卑人的起源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经历了从森林走向草原进而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他曾历经千辛万苦,举族南迁。那么是什么压力迫使一个游牧民族走出森林,走向草原,最终竟得以入主中原?众所周知,历史上曾先后兴起的鲜卑部落有宇文氏、段氏、慕容氏、乞伏氏和拓跋氏,这几

  • 阅兵式“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不少的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进行完入学军训之后,在最后阅兵式领导们跟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对话:“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而其实,这段对话的来历可不得了,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国庆阅兵式。准确地说,是从1984年阅兵式上流传至今的。1984年以前的11次阅兵首长问候语不是固定、统一

  • 1984年的国庆节为什么要组织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军事实力,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底气。那军事实力的彰显就必然要开战吗?答案是不,有时候,根本无需大动干戈,只是相互显示一下自己拥有的军事力量,就能够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举行阅兵。一直有不少老军迷认为,1984年的那次国庆阅兵是我军最为经典的一次阅兵。虽然阅兵中亮相的武器除了东风-

  • 峨眉山走过的历史文化历程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解放初期,全山寺庙仅存43座。1982年中发19号文件下发后,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寺庙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现有寺庙26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