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电视剧中的香妃原型容妃,容妃背景详解

电视剧中的香妃原型容妃,容妃背景详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1/19 9:05:45

容妃就是香妃,香妃和容妃是一个人。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曾经有过争论,现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做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妃子。容妃,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都证明是来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们“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就是说家乡、民族、宗教信仰、封号是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人,不会如此巧合。

其三,她们“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资料中,提到香妃的父亲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图地公(汉名),并说图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从《西域同志》卷十一和《西域图志》卷四十八记载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这两个名词在维吾尔语中是一个词,只是汉字译写的差异。这两本书上还记载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额色尹、六弟是帕尔萨,其子是图尔都。图尔都的维语原音为图尔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称图尔迪公,快读则为图地公,与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个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容妃遗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额思音、帕尔萨、图尔都妻等。额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额色尹,帕尔萨就是香妃的六叔,图尔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属都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自然就是一个人了。

历史上的香妃。那么,历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纳一个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她一生的经历又如?这也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家族为和卓,故被称为和卓氏,也称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那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分裂祖国。容妃一家反对叛乱,拥护朝廷,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册之“郊劳将士”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配合清军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属先后被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宴请赏赐,并为他们建回子营,让他们居住。容妃也来到了北京。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图尔都27岁的妹妹被封为和贵人,皇帝赏给了她大量衣物和银两。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有经过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和贵人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关照,专门为她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

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和贵人入宫两年来,“秉心克慎,奉职惟勤”,《全宫上下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五月二十一日举行了容嫔的册封礼。第二年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嫔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妃嫔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妃嫔只有几位。容嫔能够随驾,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嫔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升容嫔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华殿大学士尹继善为正使、内阁学士迈拉逊为副使,持节赍册印,册封容嫔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随皇帝东巡,拜谒了孔庙,登上了东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随皇帝拜谒了盛京。在这次随行的6位妃嫔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乌喇那拉皇后死后,乾隆帝不再立皇后。自乾隆三十年(1765)庆贵妃死后,四十年(1775)令懿皇贵妃死后,不再封贵妃和皇贵妃。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当时宫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后,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颖妃之后。从乾隆五十年(1785)以后,可能是身体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单独赏给她物品。通过查阅清宫档案《赏赐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赏给了容妃10个春橘。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后一次赏赐。5天以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终年55岁。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给皇帝生育儿女。

容妃死后,乾隆帝为了让宫里人经常怀念她,特地将她在宫中几十年里积攒下来的物品分赠给各妃嫔、公主、格格和佣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暂安在畅春园西侧的西花园。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从西花园奉移到北京东北郊的静安庄殡宫暂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仪郡永璇护送容妃金棺奉移东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有一个维吾尔族女子并不奇怪,这正是清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边疆少数民族一采取恩威并重的政策。对忠于朝廷、促进民族团结者恩礼有加;对制造分裂、搞独立、抗拒中央政府者,予以坚决镇压。乾隆帝纳图尔都之妹为妃,并给予优厚的待遇,目的就是想通过容妃家族在新疆的巨大影响,搞好民族团结,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新疆曾多次发生少数民族贵族叛乱,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总不彻底,时叛时顺,不能保持持久和平。

乾隆皇帝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新疆上层人物额色尹、帕尔萨、图尔都、玛木特等召进京师,加官封爵,恩礼有加,并纳他们的女子为妃,结成秦晋之好,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从此以后,新疆的稳定局面保持了60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乾隆帝的和亲政策发挥了作用。容妃即香妃作为施行这一政策的关键人物,在清宫中度过了28个春秋,深深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最后又葬入了大清的皇家陵园。容妃和她的家庭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嘉庆年间的“癸酉之变”是怎么回事,导致癸酉之变的是不作为的官员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清历史

    癸酉之变简介或者称为天理教起事简介,指的是清朝时期嘉庆年间各地起义,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进攻北京的事件。官逼民反的事件在晚清时有发生,阶级矛盾的愈加尖锐使得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嘉庆帝登上皇位之时,大清皇朝的阶级矛盾就已经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由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也可以看到,鹿鼎记就是取材于当时的

  • 揭浓墨宰相刘墉为什么外号叫做刘罗锅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着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刘墉的一生也并不是像电视剧那

  • 解析明朝大奸臣严嵩遗臭万年的名声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清历史

    严嵩被《明史》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后世流传的故事、改编的戏剧和电影里,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实,严嵩有不少评价是错误的,而且也有许多优点。那么严嵩如此恶劣遗臭万年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呢?1、来自他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

  • 清朝的改土归流: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雍正时期,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废除了土地司制度,改革土地分配的政策,实行流官统治的政策,史称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的背景是什么呢?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原来实行土司制度,土司权力很大,威胁清王朝的统治,为了解决土地割据的弊端,雍正四年期间,一位总督向雍正请命,建议取消关于土司世袭制度,因为未完善的土司制度

  • 大明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曾让满清八旗闻风丧胆,最后随吴三桂降清而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关宁铁骑是明末为克制后金骑兵而组建的一支铁甲骑兵。其主要由辽东难民组成,辅之以关内调拨的援兵与少数民族士兵。相对严格的训练,加上丰厚的军饷与土地,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一般的明军与民军,在优秀统帅指挥之下也有与清军正面交锋的实力。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明朝,作为一个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诞生了太

  • 应该如何评价海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是个“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素有“海青天”之称,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海瑞,明朝里又一个响亮的名字,特别是后来被重新定义之后。这是一个不被多数人喜欢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大家都苟且,就你较真,没法相处。这是一个苟且世

  • 胡宗宪的抗倭功绩不亚于戚继光,为何却饱受世人非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胡宗宪是抗倭名将,在消灭倭寇战争中担任主帅,亲临前线,指挥战争,最终消灭了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起到无人替代的伟大的历史作用。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流世著作十余种;他二十七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元

  • 江南大营:既是湘军集团成功路上的引路者也是垫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全国各地素质较好的绿营官兵集结太平天国天京孝陵卫驻扎屏蔽苏杭财赋区成为江南大营,分为两期,皆被太平天国围歼。另有两次驻军称江北大营。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咸丰皇帝下令各省在籍官僚、士绅协助地方官员办理团练,一起剿灭太

  • 解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慈禧太后该不该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说起甲午战争,大部分中国人都能说几段,除了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还要痛骂几声清政府腐朽无能。以往,受到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民间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和观点,但深入到历史中,很多看似成立的认知往往容易流于简单甚至失之公允。近年来,回顾甲午一战,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者尝试从新的角度认识这场战

  • 清朝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在清朝乾隆时期,乾隆在位时期共发动了十次战争,乾隆对外美称为“十全武功”。其中平定苗疆也就是平定大小金川先后发兵两次,讨伐金川土司。最终获得胜利,维护了西南边境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平定苗疆的背景还得从秦朝建立的土司制度开始说起,土司制度是秦朝时期,秦王统一岭南之后,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通知,在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