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究竟哪个才是真的廉颇墓?淮南战国廉颇墓介绍

究竟哪个才是真的廉颇墓?淮南战国廉颇墓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4/2/9 7:40:12

廉颇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的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此墓由著名书法家司徒越题墓碑“赵大将军廉颇之墓”八个大字。廉颇墓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

淮南市寿县郝圩村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多为世人知晓,因为在语文课本中就有《将相和》。墓地的确切位置,是在如今的寿县八公山乡郝家圩孜村的五株山脚下,此地过去曾是凤台县的辖地,后划归寿县。高大的墓冢倚青山而建,面朝扶陵谷,奔腾的淮水,绕陵墓而去。墓高约有二十米,墓底的周长大约了也有三百米。墓地周围是新建的酥梨园、桃园,估计也有近七十公顷。

廉颇生平介绍

廉颇(前327~前243年)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山东省陵县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关于廉颇,他的生平如果除了与蔺相如先争后和这么一段曲折往事,似乎可说的并不多了。公元前283年,廉颇大败齐兵,在诸侯中暂露头角。之后蔺相如因和氏壁得到赵王的宠信,惹火了在战场上拼命的廉颇。蔺相如不但化结了矛盾,还让廉颇折节下服。这一段历史,成为千古佳话。此后的几年,廉颇蔺相如携手相继打了几场胜仗,让赵国能扬名诸侯。但是这些胜利都让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人轻松了结了。长平之战后,廉颇战败了趁火打劫的燕国。不久,赵国换了新主。廉颇得不到赏识,逃到了魏国。失意的廉颇对赵国依然眷恋。这时,赵王也想召回廉颇,派人去考察。使者因为受恶人指使,回来报告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是胃口很好,吃嘛嘛香。就是肠胃功能不好,一会儿的工夫上了三趟厕所。这一句断送了廉颇的前程。不久,廉颇又跳到了楚国,外来的和尚经也不好念,廉颇还是不能被重用,郁郁而终。据《史记》记载,廉颇死于寿春。

文献记载

《史记正义》注:廉颇墓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据(明)《成化中都志》记载:廉颇墓在(寿州)城北三里,八公山南有冢存。颇,战国时赵将,《史记》廉颇死于寿春。广平府清河县西三十里亦有颇墓,当以《史记》为是。《大清一统志》廉颇墓,在凤台县八公山下。《史记·廉颇传》,颇卒,葬于寿春。《寰宇记》按古今冢墓记云,廉颇葬于肥陵牛麓。《寿县志》:“廉颇墓在寿县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

路线及墓地介绍

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廉颇墓就在寿县北,八公乡郝圩村。从淮南王墓出来,乘当地寿县到凤台的班车(4路),告诉司机到廉颇墓。廉颇墓所在的地方是郝圩村。廉颇墓距离寿县森林公园大约6公里,路的右侧有一指示牌,上面写着廉颇墓,600米。下车,沿着水泥路向前走。一直走到水泥路尽头,是黄土路。继续向前50米,在路的左侧有一石碑隐约在树中。穿过树林走过去仔细看,上面写着“赵大将军廉颇之墓”,是草书。墓碑厚约35公分,高两米左右。廉颇墓高约20、30米,面积很大,旁边就是八公山。据《寿县志》:廉颇墓“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县志里的古堆与淮南附近的孤堆音同字不同,意思一致。有网上资料说:此墓“是当地政府近年重修。墓周围是新建的果园,墓碑上七个大字,赵大将军廉颇墓”“墓由条石砌成,有墓道,有石像”。网上资料大都互相抄袭。现场察看,墓不象是重修过。墓全有土堆而成,底部确有条石,但是墓道、石刻则纯属臆想。从廉颇墓出来,路边有一指示牌,上写距离淮南王墓6.1公里,距离八公山森林公园6.4公里。但是从淮南过来时,路边的一个指示牌上写距刘安墓3公里,距廉颇墓7公里。根据路边203省道的里程碑指示,廉颇墓与刘安墓相距应该是6.1公里。

标签: 条石西平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为何蔺相如支持换下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渑池,虚名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业绩有物归原主、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是长平之战的罪魁祸首?2000多年来,咱们我国人对“物归原主”、“负荆请罪”的蔺相如推崇备至,几乎成为正义的化身,是爱国英雄的榜样,感动了无数的我国人。不过在本居士看来蔺相如其实便是一个欺名盗世、

  • 廉颇一生拥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台甫,劳绩

    廉颇这个姓名,相信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传千古,在宋朝被人们追封为72将之一,廉较为人,颇具傲气,但是他这一生当中却比较崎岖,少儿实现志愿却在老年郁郁寡欢。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上卿为其时高级爵位

  •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最终仍能击败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将士,元气

    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白起打败了赵括,赵军终究战胜,秦国取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快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又针对赵国发动了邯郸之战,虽然在魏国、楚国的援助下,赵国的邯郸之围被解除了。可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仍是导致

  • 一代名将廉颇是怎么死的?因为得罪了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小人,谗言

    廉颇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忠勇的老将军,身经百战也未尝一败,作战果敢骁勇,拿手紧密防卫,铁壁合围,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这位正直的老将军的结局却很凄惨,先是被赵王弃用,后被逼逃到魏国,之后便是廉颇老矣的典故,最后在楚国郁郁而终。而这全部,都是由于他开罪了一个小人。也可以说,廉颇的死都是

  • 长平之战的主将之一,赵括也许并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名将,地区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场大规模战役,战斗地点在我国山西省境内高平市,秦赵两边共出动兵力100万人以上,可谓我国古代最大规模战役之一。说起赵括总要加上一个纸上谈兵的括号,笔者认为,年青的赵括不失为一名军事人才,失利却也是各方面状况交错所致,悉数栽在赵括纸上谈兵未免有失偏颇。赵括的是如何有了军事人才的

  • 历史名人对庄子的评价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庄子,哲学

    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姓庄,名周,祖上是宋国君贡。 他是继老庄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老庄”。庄子没有被楚威王雇佣,因为他相信自由。他在宋代只是一个地方漆园官员。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员的楷模。 他首先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学影响深远。他清楚地理解

  • 晏婴:治国谋略,何为“义”与“利”完美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国君,齐国

    晏婴,字仲,晏氏,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史成为“晏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晏婴是齐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其父死后便继续继任为上大夫,三朝辅政,拥有非凡的政治、外交才能,且聪明机智善辩。其思想与事迹著录于《晏子春秋》。总的来说,晏婴在治国辅政方面,很多时候能够身体力行,

  • 楚屈原:美政思想的源流及内核,为啥楚国难容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思想,先贤

    屈原,屈氏,名平,出生于楚国秭归(位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诗人。其出身贵族,自小受良好教育,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年于楚怀王间任左徒、三闾大夫要职,深受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影响,崇尚圣贤,推行“美政”,在内任人唯贤,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因触动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遭流放

  • 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灭吴原因及强国秘密,滴水能穿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君,免役

    勾践是春秋越国君主,生于公元前520年,名鸠浅,大禹的后代,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在位期间,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军队击败被迫求和,三年后夫差擅自释放勾践归国。勾践在吴国所作的种种屈辱催发他“卧薪尝胆”,奋发有为,一方面改革内政,积蓄国力,另一方面睦邻醇邦,共同对付强大的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82年

  • 狭义壮士:荆轲刺杀秦王血溅秦宫,燕太子丹在意气用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子,狭义

    荆轲,庆氏,姜姓,出生年月不详,是战国后期卫国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喜读书,是一位充满狭义的剑客,在燕国太子丹手下从事。当时正值秦国兵伐赵国,赵不久灭亡,燕国太子震慑,想通过行刺方式阻敌入侵,荆轲呈一时之勇献计燕太子入秦刺杀秦王。进秦宫后,荆轲依计行事,但由于刺杀过程失误,混战中被秦王侍卫所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