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最终仍能击败燕国?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最终仍能击败燕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3/12/23 16:02:41

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白起打败了赵括,赵军终究战胜,秦国取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快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又针对赵国发动了邯郸之战,虽然在魏国、楚国的援助下,赵国的邯郸之围被解除了。可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仍是导致赵国元气大伤,可谓差一点就亡国了。目睹赵国陷入到最为虚弱的状况中,一旁的燕国想要浑水摸鱼,差遣大军来进攻赵国。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燕军不仅被击退了,燕国国都更是被赵军包围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依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51年,也即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燕王喜改变了和赵国交好的方案,挑选对赵国浑水摸鱼。在此基础上,燕国出动了两支戎行,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面临燕国的大军,赵国君主差遣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北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等燕国将领。

在此基础上,愤恨的赵军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持续向燕国发起了反击。在廉颇的率领下,赵军在燕国边境内势如破竹,之后又包围了燕国国都。在燕国快要被赵军灭亡的危急时刻,燕王喜赶紧割让五座城请求和解,赵王才容许休战。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真相。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什么还能差点灭掉燕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从燕国的视点动身,在战国七雄中,燕国可谓是实力最微小的一个国家。在这一点上,地处四战之地的韩国,在战斗力上都不输燕国。

具体来说,在地理位置上,燕国所在的北方,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稀少,农业和手工业都要落后于中原地区。和赵国比起来,燕国大军缺少长时间的作战经验。除了乐毅伐齐,依托五国的力量打败齐国,燕国在战国时期的战争中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和齐国、魏国、韩国、秦国等强国都有交手,至于李牧等将士,还和北方的匈奴长时间作战。在和强国的长时间交兵中,赵军将士在作战经验和战术、配备上都要胜过燕国。

最终,赵军可以打败燕军,也是利用了燕军过于轻敌,并且采用了以逸待劳的战略,从而将劳师远征的燕军击溃。更为要害的是,虽然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让赵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可是,这也让赵军将士愈加团结,也即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比如在之前的邯郸之战中,赵军实力明显弱于强大的秦国大军,可是,凭借着廉颇等将领的以身作则,加上赵国上下的团结一心,所以才能坚守到魏国、楚国的援军。由此,在古代战争中,士气也对战争的结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面临浑水摸鱼的燕军,赵国将士由于愤恨而奋起反抗,从而实现了哀兵必胜的效果。正是凭借着这一士气,赵国在长平之战坚持了30年才被秦国所灭。

标签: 将士元气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廉颇是怎么死的?因为得罪了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小人,谗言

    廉颇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忠勇的老将军,身经百战也未尝一败,作战果敢骁勇,拿手紧密防卫,铁壁合围,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这位正直的老将军的结局却很凄惨,先是被赵王弃用,后被逼逃到魏国,之后便是廉颇老矣的典故,最后在楚国郁郁而终。而这全部,都是由于他开罪了一个小人。也可以说,廉颇的死都是

  • 长平之战的主将之一,赵括也许并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名将,地区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一场大规模战役,战斗地点在我国山西省境内高平市,秦赵两边共出动兵力100万人以上,可谓我国古代最大规模战役之一。说起赵括总要加上一个纸上谈兵的括号,笔者认为,年青的赵括不失为一名军事人才,失利却也是各方面状况交错所致,悉数栽在赵括纸上谈兵未免有失偏颇。赵括的是如何有了军事人才的

  • 历史名人对庄子的评价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庄子,哲学

    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姓庄,名周,祖上是宋国君贡。 他是继老庄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老庄”。庄子没有被楚威王雇佣,因为他相信自由。他在宋代只是一个地方漆园官员。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员的楷模。 他首先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学影响深远。他清楚地理解

  • 晏婴:治国谋略,何为“义”与“利”完美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国君,齐国

    晏婴,字仲,晏氏,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史成为“晏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晏婴是齐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其父死后便继续继任为上大夫,三朝辅政,拥有非凡的政治、外交才能,且聪明机智善辩。其思想与事迹著录于《晏子春秋》。总的来说,晏婴在治国辅政方面,很多时候能够身体力行,

  • 楚屈原:美政思想的源流及内核,为啥楚国难容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思想,先贤

    屈原,屈氏,名平,出生于楚国秭归(位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诗人。其出身贵族,自小受良好教育,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年于楚怀王间任左徒、三闾大夫要职,深受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影响,崇尚圣贤,推行“美政”,在内任人唯贤,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因触动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遭流放

  • 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灭吴原因及强国秘密,滴水能穿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君,免役

    勾践是春秋越国君主,生于公元前520年,名鸠浅,大禹的后代,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在位期间,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军队击败被迫求和,三年后夫差擅自释放勾践归国。勾践在吴国所作的种种屈辱催发他“卧薪尝胆”,奋发有为,一方面改革内政,积蓄国力,另一方面睦邻醇邦,共同对付强大的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82年

  • 狭义壮士:荆轲刺杀秦王血溅秦宫,燕太子丹在意气用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子,狭义

    荆轲,庆氏,姜姓,出生年月不详,是战国后期卫国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喜读书,是一位充满狭义的剑客,在燕国太子丹手下从事。当时正值秦国兵伐赵国,赵不久灭亡,燕国太子震慑,想通过行刺方式阻敌入侵,荆轲呈一时之勇献计燕太子入秦刺杀秦王。进秦宫后,荆轲依计行事,但由于刺杀过程失误,混战中被秦王侍卫所击杀。

  •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仁义学说及影响,有哪些正面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孟子,仁义

    孟子的“仁义”之说是对孔子“仁”学说进一步发展,是“仁”字意义范围的扩大,关于“仁义”学说记录在《孟子》七篇中,内容阐述丰富,主要包括开篇治国之道,仁政思想及后续三代兴亡教训问答。具体讲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即说仁义之辞,行仁义之道;以仁义治天下;以民为本的思想。并且提出了只要潜心修养,人人都可以成为尧

  • 孔子是哪国人?孔子死前说的话是遗憾还是忏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周礼

    孔子在很多人心目当中,都是一代圣人,孔子在我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也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各种经历也为人们所传颂。而很多人也对孔子临终前说过的话是很感兴趣的,孔子的一生说过很多话,但是临终前的话相比平常,却带着很多不一样的情绪,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究竟孔子在临死之前说了

  •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为何会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家,诸侯

    对春秋晋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国纷争的局面。强大的诸侯国会吞并一些小的诸侯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在春秋时期。有一个猛然崛起的国家:晋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去晋国有多么强大。在我们现在的评价中,评价晋国为春秋四强国之一晋国是在晋献公的时候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