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屈原:美政思想的源流及内核,为啥楚国难容下他?

楚屈原:美政思想的源流及内核,为啥楚国难容下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01 更新时间:2024/1/14 10:48:21

屈原,屈氏,名平,出生于楚国秭归(位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诗人。其出身贵族,自小受良好教育,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年于楚怀间任左徒、三闾大夫要职,深受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影响,崇尚圣贤,推行“美政”,在内任人唯贤,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因触动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遭流放,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但最终遭受排坼,后因听到楚郢攻破后,投江自杀。

屈原美政源流

屈原出生于战国后期,深受诸子百家思想化浸润,并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合进自己的哲学、生命意识中,形成自己的“美政”思想。为了精确寻找源流,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探个究竟。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是楚文化的杰出人物之一,《离骚》中篇章表达了自己的志,希望楚君改革政治,施行“美政”,同时,美政的实施者要求是一位能够追随先贤圣王“德政”,品德高尚的“美人”,楚君只有远离丑恶、近香草,才有机会成为美人,从而踏至先贤圣王的脚迹。

屈原的美政思想来源于诸子百家学术体系,因此,它是兼踩众家之长而形成的,舍各家之偏而自成一家学说,从中寻找一种理性的有利于治国的方法途径。这种方法就是“中正”,《管子 五辅》言“为政者”就是中正实施“无妄之治”,《宙合》篇里有:“中正者,治之本也。”不过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兼踩各家之长的,较中正思想又更进一步。

屈原美政思想的内核

屈原“美政”思想是专为楚国人设计的一种方法策略,是政治与美学的融合体,即是对当时政治的思想反映,又是追求一种理想主义的治国方法探讨。在屈原赋篇章中,美与人组成的词中有表达“以美人喻君者”、有“以美人自喻”、有“以美人喻善人者。”在其25篇赋作品中,“美”字或喻人的美貌,或喻人的品行,可指臣的德行,也可指君的德行。这说明了屈原关于美的涵义做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美”从总体上讲,即全面地采集“众芳”以求脱俗离尘,获得层次高级的“众善汇流”。

屈原在《大招》里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冒众流”、“德泽章只”等,从屈原的其它作品可以看出其政治理想,其一是一生遵行传统的君臣道德,不偏不倚。《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等表达着忠君爱国之志。《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虽因谗言遭流放但仍然顾念着自己国家,心系怀王,不忘欲返。”其二是德才兼备,修潜其能,要求自己具有“谋略”、“智慧”、“仁德”等多方面的才能。即《离骚》中曰:“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修能。”其三是适遇明君,一展才能。作为“食君之禄”的臣民应该具有内美兼多方面才能,但这必须在从政中表现出来以施展人生抱负。这在《离骚》等诗篇中通过百里奚、吕望等贤才遇到明君可以一展平生抱负略窥见屈原对明君的渴望。

结语

《史记》中记载屈原闻楚国都城被攻破后,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并缓步唱诗,一位渔夫问到屈原如落得这般田地,屈原应道:“举世浑浊我独醒......”,从君臣道义上讲,屈原做的无懈可击,但即使这样,屈原才德出众,为什么不另择明主或者独自保存美德而学学老庄思想隐匿于世呢?

标签: 思想先贤

更多文章

  • 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灭吴原因及强国秘密,滴水能穿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君,免役

    勾践是春秋越国君主,生于公元前520年,名鸠浅,大禹的后代,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在位期间,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军队击败被迫求和,三年后夫差擅自释放勾践归国。勾践在吴国所作的种种屈辱催发他“卧薪尝胆”,奋发有为,一方面改革内政,积蓄国力,另一方面睦邻醇邦,共同对付强大的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82年

  • 狭义壮士:荆轲刺杀秦王血溅秦宫,燕太子丹在意气用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子,狭义

    荆轲,庆氏,姜姓,出生年月不详,是战国后期卫国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喜读书,是一位充满狭义的剑客,在燕国太子丹手下从事。当时正值秦国兵伐赵国,赵不久灭亡,燕国太子震慑,想通过行刺方式阻敌入侵,荆轲呈一时之勇献计燕太子入秦刺杀秦王。进秦宫后,荆轲依计行事,但由于刺杀过程失误,混战中被秦王侍卫所击杀。

  •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仁义学说及影响,有哪些正面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孟子,仁义

    孟子的“仁义”之说是对孔子“仁”学说进一步发展,是“仁”字意义范围的扩大,关于“仁义”学说记录在《孟子》七篇中,内容阐述丰富,主要包括开篇治国之道,仁政思想及后续三代兴亡教训问答。具体讲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即说仁义之辞,行仁义之道;以仁义治天下;以民为本的思想。并且提出了只要潜心修养,人人都可以成为尧

  • 孔子是哪国人?孔子死前说的话是遗憾还是忏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周礼

    孔子在很多人心目当中,都是一代圣人,孔子在我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也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各种经历也为人们所传颂。而很多人也对孔子临终前说过的话是很感兴趣的,孔子的一生说过很多话,但是临终前的话相比平常,却带着很多不一样的情绪,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究竟孔子在临死之前说了

  •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为何会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家,诸侯

    对春秋晋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国纷争的局面。强大的诸侯国会吞并一些小的诸侯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在春秋时期。有一个猛然崛起的国家:晋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去晋国有多么强大。在我们现在的评价中,评价晋国为春秋四强国之一晋国是在晋献公的时候才开

  • 历史上的“五国伐齐”是怎么回事?齐国为何会遭来五国的联合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国,实力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在战国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义渠国、郑国、鲁国、越国、宋国、中山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其中,就宋国来说,就是战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个诸侯国。根据史料记载,约公元前286年,趁着宋国内部发生动乱之际,齐湣王(齐闵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宋国。对于齐国来说,攻占宋国后,自身的实力达到了一

  •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称呼”公“和”伯“是如何区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谥号,国君

    翻开《左传》,我们会看到,文中对诸侯的称呼大部分时候分为两种,一种是郑伯、秦伯、齐侯、楚子、陈公等,另一种是郑庄公、秦穆公、齐桓公等。这两种称呼都存在,如果认真区别这两种称呼的话,也比较简单。这里拿秦穆公来说,秦穆公生前,是被称作秦伯的;等秦穆公去世后,世人多半会称呼他为秦穆公。春秋时期的诸侯,去世

  • 春秋时期的曹国是如何灭亡的?究其原因是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君,小国

    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有很多诸侯国,绝大多数的都是小国,虽然这些小国的历史不像齐国、晋国那样丰富多彩,可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味道,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曹国的故事。(图)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周武王姬发当上天子之后,就把一个叫振铎的同母弟弟封在了曹地,振铎就是曹国

  • 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是怎么反目为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膑,齐国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他晚年教成的四个徒弟个个本领不凡,书上说他们是“四子既出,天下大乱。”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子中孙膑和庞涓师兄弟之间的故事。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学成之后,便相继出山,希望能一展抱负。庞涓比较幸运,刚出山不久便被魏国国君招纳过去,并让他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孙膑还是处于

  • 围魏救赵发生在什么时期,具体什么时间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齐国

    关于围魏救赵的成语那家都很耳熟了,那么围魏救赵具体是发生在一年呢?讲述了什么故事呢?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有。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53年战国时期,齐国孙膑,田忌为救赵国所为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