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手榴弹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国

手榴弹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4/3/14 8:14:19

相信看过战争片的观众都知道,那种可以手抛的小型炸弹称之为手榴弹。在近现代的战争之中,手榴弹是近战非有利的武器。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手榴弹是哪国发明的?您可能万万想不到,手榴弹竟然起源于我国朝时期的金国。

众多周知,金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发明之后,许多火器相继问世,并广泛用于生产和军事中。金代学家元好问在他所著的《续夷坚志》卷二中记述了一个“狐锯树”的故事,大意是:金世宗的时候,山西阳曲北郑村有一位专门捕捉狐狸的猎户,名叫铁。大定末年,他发现一窝狐狸住在古墓里,就在狐狸出没的路径上设下一张网,系上一只鸽子作诱饵,然后躲到大树上等候。夜里,一群狐狸出来了。铁李从腰里取出装有火药的陶罐,点燃导火索,将火药罐从树上扔下去,一声巨响,火药罐爆炸,群狐受惊,仓皇逃窜,结果都落入网中。铁李从树上下来,用斧头将狐狸一个一个砍死。

铁李猎杀狐狸使用的装火药的陶罐就是原始的手榴弹。元好问是太原人,阳曲属太原。这个故事是本朝人记家乡事,很可信。“大定末年”,即公元1189年。这说明至迟公元12世纪,中国人已发明手榴弹,并把它用于狩猎生产上。在公元10世纪的敦煌壁画上绘有手托冒火球状物的人物。有学者认为,壁画上的冒火球状物就是手榴弹。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中国人发明手榴弹的时间还要提早。但笔者认为,手榴弹是要爆炸的,壁画上的人物手托冒火球状物假使是手榴弹的话,太危险了,不合情理,画家不会这样画,冒火球状物可能不是手榴弹,而是放光的巨型珠宝。

使用手榴弹狩猎不仅出现在中原地区,还出现在彝族居住的西南边境地区。云南哀牢山彝族人民曾发明一种“葫芦飞雷”。其造法是,将晒干的葫芦掏尽籽实,然后把火药、铅块,铁矿渣、碎铁片等物装进去,再在葫芦的颈里塞上火草作引信。火草是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有大叶和细叶两种。人们把叶背上的一层白色皮棉剥下来晒干,捻成线,投入木炭热灰中炮制成一种一点即燃的火草。狩猎时,先将葫芦放在网兜中,点燃火草,抡起来,甩出去。关键是掌握好火草燃烧的时间,有经验的猎人甩出去的葫芦飞雷是在最接近目标的时候爆炸,其杀伤力很大。葫芦飞雷也是一种手榴弹。

1856年,哀牢山地区以彝族雇农李文学为首的彝、汉、白、傣、苗各族人民举行联合反清大起义。1858年秋末,起义军两三千人进攻嘉城。嘉城位于哀牢山中断东麓。那里盛产铁、铅、铜等矿物,有官绅经营的矿场。嘉是滇西哀牢山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塞。防守嘉城的清军有六七千人,他们不仅人多势众,又拥有火炮、火枪等先进武器,根本不把手持刀矛的两三千起义军放在眼里。起义军进据嘉城西和城北外围三四十里的地方,迟迟不发动攻击,清军误以为起义军害怕他们的火枪火炮。其实,起义军是派人专门赶制葫芦飞雷,同时专门培训一批使用葫芦飞雷的战士。

起义军完成战前准备工作以后,趁清军守备松懈,接近嘉城。守城清军见起义军战士每人腰里都系着大葫芦,他们误以为彝族人爱喝酒,是酒葫芦,根本不在意。黎明前,起义军突然西门和北门发起猛攻。一时间,葫芦飞雷满天飞,剧烈的爆炸声连成一片,震天动地,铅块、铁片、矿渣,横飞四射,清军守城的炮手、枪手被炸得头破血流,不战自乱。城里的内应迅速打开城门,起义军一拥而入,清军如落花流水,溃败而逃。起义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嘉城。这大概是手榴弹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而外国人在战争中使用手榴弹,则比中国晚很多年,开始于1904年。所以说,中国是手榴弹的故乡,无论在生产上,还是战争中,外国都要比中国使用手榴弹晚很多年。外国人使用手榴弹,始于1904年日俄战争。手榴弹无论是用于生产上,还是战争中,外国人都要比我们中国人晚很多年。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元朝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并且总是在宣扬范蠡功成身退,携美女西施归隐的事情呢?在世人印象中,在吴国灭亡之后,西施就追随自己当初的爱人,灭亡吴国的第一功臣范蠡携手归隐,泛舟五湖,过上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应该说,这种结局很美好,很浪漫。 当年范蠡受命在越国寻访美女,好送去吴国,

  •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庞太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元朝

    历史上的庞太师,名庞籍,年轻有为,文治武功,忠心不二,是难得的好臣子。要是他知道以后的编剧们都这么诬蔑他,哎,可怜的老人家。。庞籍(庞太师)(988年1063年4月7日),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

  • 义薄云天的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元朝

    宋江是水浒梁山中的领军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按常理说宋江足够可以自己当皇帝,反朝廷。可是他最终选择了朝廷的招安,难道他对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吗。宋江是刀笔吏出身,很懂世故人情,其中原因自然很耐人寻味,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梁山就这么大,既不是一座大州,也不是一座大城。人口也

  • 宋军竟是中国史上最强野战步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元朝

    说到北宋王朝,想起到的便是腐败的政府机制,传诵千年的宋词。不得不说,在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于国内的繁华,北宋在外交方面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断的求和,打败仗,但论起哪一支军队是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野战步兵,答案竟然是北宋前期的禁军。 说到冷兵器时代军种的主要划分分为野战

  • 赵匡胤曾拟迁都长安 群臣反对埋下亡国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元朝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 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

  • 揭秘蒙古大军西征纵横无敌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元朝

    实际上,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从军,总数最多不超过20万人左右,往往比对方的军队要少得多。但是,人数少的蒙古军队却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难道真是“上帝”的旨意吗?当然,我们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运气陪着他们,但是,除了好运气

  • 元朝---曾经的大帝国何故一夜倒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元朝

    曾经横扫世界的元朝,不断向外扩张,掠夺财富,满足征服欲望,像是一个土匪,导致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一发不可收拾,到后来朱元璋率众揭竿起义,元朝帝国大厦也就难逃灭亡的命运了。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

  • 真实的郭靖与蒙古大军西征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元朝

    金庸武侠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金庸小说的特色就是可以把虚拟情节与历史的真实相结合。我们不妨走出小说,探索小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郭靖随蒙古军队西征,这是真实的历史还是金庸大师虚构呢,本文将会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金庸的武侠名着《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成

  • 成吉思汗一生中十大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其中既肯定了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但是又包含着一丝遗憾。成吉思汗一生中打过无数场战役,差点将领土拓展到欧洲。只不过成吉思汗只是遗传了蒙古族好战的习性,对于领土的扩张并无太大兴趣。1、野狐

  • 血战报国:揭杨家将英勇无敌的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元朝

    每当提到宋朝的历史时,杨家将的历史是不得不说的,在历史上有关杨家将的传说远不如小说和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当然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保家卫国确实少有人及。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