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政治格局:北方重军事南方重经济

南北朝政治格局:北方重军事南方重经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91 更新时间:2024/1/5 13:40:19

南北朝时期,北方军事强大,但经济衰败,南方四分五裂,但经济较繁荣。这一局面是如形成的呢?

公元386年,鲜卑人在中国北方的断壁残垣之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北魏。他们没有洗劫汉族贵族阶级,而是和他们签订了某种协议,至少保存了一些原本的食禄官僚和旧时高级国家形式之下的税收制度。这种做法使得北魏相较于当时北方其他混乱不堪、暴行遍布的国家,拥有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北魏的优势使之在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

据说,北魏与残的汉族旧贵族之间制定的协议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对于大多数鲜卑战士来说,他们宁愿去放牧也不愿意与人们交谈;即使这些骑手真正定居下来,他们一般会建造自己的孤堡,以避免和汉族的农民们接触。他们的国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满足于攻打北方其他的游牧国家。但是在公元450年,当鲜卑的骑手们到达建康的城郊时,他们才发现:尽管他们可以打赢战争,掠夺财富,但是他们无法威胁真正的城市。只有一小部分拥有大型船只、攻城战车以及强大军需供应的先进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缺少先进的军队体系,他们无法洗劫中国南方地区;由于他们已经统治了整个北方,他们侵吞北方其他国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北魏的统治者无法取得足够的资源来换取支持者的忠实跟随—这是落后形态国家潜在的致命缺陷。在公元5世纪80年代,孝文帝认识到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先进的国家形态转化。他为此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将所有土地国有化,再重新分配给那些愿意履行纳税义务和国民义务的人们。另外,为了使鲜卑人像先进国家的臣民一样思考和行动,孝文帝向传统发起了一场正面攻击:孝文帝禁止了鲜卑的传统服饰,用汉族的姓氏代替了鲜卑族的姓氏,要求所有30岁以下的臣民说汉语,并且将几十万人口迁移至洛阳一处备受尊崇的圣地,建设起一座新城市。

一些鲜卑人放弃了他们祖辈的生活方式,开始像汉族贵族一样安定下来,但是另一些鲜卑人拒绝这么做。由此,文化改革演化成了一场内战,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现代派)和西魏(传统派)。传统派坚守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吸收来自大草原的骑手。很快,他们的军事力量似乎足以压倒孝文帝施行的变革。绝望是变革的温床。虽然孝文帝试图将鲜卑的勇士转化为汉族的谦谦君子,他的继任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给予汉族士兵免税优惠,任命汉族的贵族为将军,并且允许汉族士兵使用鲜卑名字。因此,汉族农民和文人学会了打仗,在公元577年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改革。虽然这次变革历经了一个漫长而混乱的过程,但是孝文帝的远见卓识最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这一切造就了一个极端化的中国。北方是一个先进国家(在公元581年的军事政变之后更名为隋朝),拥有强大的军队以及四分五裂、衰败落后的经济;而南方是一个分裂的国家,组织机构涣散,尽管一直在尝试利用繁荣的经济所积累下来的财富,但是几乎都失败了。

这种现象听起来完全是不正的,但事实上这对于社会发展的起步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机遇。公元589年,隋朝的第一位皇帝—隋文帝—打造了一支舰队,纵横驰骋于长江流域,并且将一大批军队(可能有50万人)派驻到建康。由于南北的军事力量极端不平衡,南方城市在几周之内就被攻破。当他们意识到隋文帝实际上想要向他们征税,南方的汉族贵族大规模地揭竿起义,据史料记载,他们屠杀—甚至生吃—隋朝的官员们,但是这些叛乱最终在一年之内被扫清。隋文帝在没有发动残酷艰苦的战争,且当地的经济也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就征服了中国南方地区,自此东方的复兴大业开始起飞。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两晋南北朝

    描写前朝历史的不一定要相邻朝代,如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就曾编撰过《后汉书》一书。这本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 《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

  • 《三十六计》:南北朝一部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两晋南北朝

    现代战争虽然靠的是科技和枪炮,但兵法依旧给人以很大的借鉴。中国的兵法有很多,《三十六计》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部。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的作者据考证

  • 《古画品录》第一部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两晋南北朝

    古代绘画类别繁多,为了让后人更好地欣赏绘画之美,品评画家之工,就需要有人来编撰画论专著,很幸运的,我们拥有《古画品录》在内的诸多著作。 南朝齐谢赫撰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中国画论著作。全书1卷,收录了从三国吴至南朝齐代的27位画家,分为6个品级,评其优劣。书中提出

  • 《世说新语》: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两晋南北朝

    中国小说大家族中成员庞杂,其中有一种特殊的体例叫做笔记小说,也就是一些笔记式的短篇故事。这类小说篇幅短小、内容繁杂,读起来颇有意思。其中以《世说新语》最为著名。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

  • 《水经注》: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两晋南北朝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

  • 北朝时皇后爱出家因寺庙便于淫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晋南北朝

    北朝指的是三国之后中国历史上一连串统治北中国的政权,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中除北齐外,都是由鲜卑族建立。北朝与南朝分立的局面,被合称为南北朝。在北朝的中后期,大概100多年之中,竟然有文明皇太后冯氏、宣武皇后高氏、孝明皇后胡氏、恭帝皇后、文皇后乙弗氏、宣武灵皇后胡氏等魏、齐、周等

  • 《玉台新咏》:南朝的诗歌总集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两晋南北朝

    《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共为10卷。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於春秋战国之间外﹐其馀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

  •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晋南北朝

    1、政治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

  • 北魏六镇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晋南北朝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