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刘彻非嫡非长为什么能取代刘荣被汉景帝立为太子?

汉武帝刘彻非嫡非长为什么能取代刘荣被汉景帝立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3/12/30 15:33:47

公元前150年,20岁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年仅7岁的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汉景帝刘要废太子不算什么稀奇事,历史上有很多的太子被废或者差点被废,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刘启转而让7岁的刘彻来做太子呢?

要知道刘启有14个儿子,刘彻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而是排名第十,要说贤能就更扯不上边了,毕竟当时的刘彻只有七岁,刘彻成为太子显然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我们看刘彻被推上太子之位,与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有关系的是他背后的三个人:馆陶长公主、刘启和王娡

可以说,正是这三个人合力促成了刘彻的太子之位,往深了说,其实还是离不开权力的争夺。而这三个人中最先发挥作用的就是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和刘启都是窦太后的孩子,感情本就很深,而且馆陶长公主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让自己的孩子也恩能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长公主知道必须和皇帝搞好关系,为子女求来护身符。

本身皇帝就是长公主的亲弟弟,这层关系自然让长公主很高兴,但这还不够,她还必须加深和刘启的感情。因此长公主经常进宫面见刘启联络感情,而且还时不时献上精心准备好的美女,也因此,姐弟的感情很好。

只不过这还不够,在长公主的认知里,联姻无疑能够亲上加亲,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女儿陈氏能够嫁给刘启的儿子,当然这并非难事,不过,长公主的要求却很高,并不是刘启所有的儿子她都能看中,实际上她看重的一直就是太子这个位置。

谁成为太子,她就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谁,为的就是成为太子妃,将来再成为皇后,她这个皇后的母亲,自然尊贵无比,权力自然也达到了顶端。

所以,长公主一直在为女儿嫁给太子而努力,她的第一位目标就是天子刘荣,因为刘启的皇后薄皇后一直无子,因此刘启最先是将庶长子刘荣立为太子的。刘荣的母亲是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的宠妃栗姬,虽位分不高,但实际地位很高,只不过栗姬的格局比较小,眼界窄,胸怀也狭窄。

当长公主向栗姬示好,希望能结成儿女亲家的时候,栗姬拒绝了,她拒绝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她早就看长公主不顺眼了,长公主每每送美人给刘启,栗姬自然很生气,所以栗姬和长公主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但长公主为了自家的荣耀愿意和栗姬冰释前嫌并一起为未来努力,而栗姬则不愿意,她不愿意和长公主和解,也不愿意和长公主结亲。

那时候的栗姬仗着儿子是太子而不将长公主放在眼里,她不知道长公主是一个执着的人,一心想让女儿嫁给太子。刘荣这个太子不行,那就换太子。

长公主将目光从刘荣身上移开,然后看向刘启其他的那些儿子,她在考虑了几天之后将目光锁定了还是一个孩童的刘彻,并不是她有多喜欢刘彻,而是她看上了刘彻的母亲王娡。

王娡自进宫开始就备受刘启宠爱,后来王娡又将妹妹王皃姁接进宫中,姐妹俩成为刘启最宠爱的妃子,自从两人进宫之后,刘启其他妃子的肚子就再也没有动静,反而是这姐妹俩,一个接一个的生。长公主认为刘启对王娡的宠爱很为王娡加分,既然有这份宠爱,刘彻就有机会争一争那个位子。

所以长公主就向王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王娡也没有拒绝,两人私下里约定了两桩婚姻,一是长公主的女儿和刘彻,二是长公主的儿子和王娡的一个女儿。就这样,两人达成了某种协议,然后开始为那个位置而努力。

当然,易储是大事,即便是皇帝都不敢轻易决断,更何况是长公主了,只不过长公主和王娡很有耐心,她们分工合作,长公主负责在刘启那里说栗姬的坏话,虽然刘启刚开始不会相信,比如长公主说栗姬会用媚道,但刘启却并没有责怪栗姬,毕竟是曾经的宠妃,陪在他身边多年,刘启对他是有感情的。

但是长公主说的次数多了,刘启心里对栗姬也渐渐没有了过去的信任和宠爱。再加上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刘启很是伤心,他身体不太好,有一次试探着将自己的儿子们托付给栗姬,他说:““百岁後,善视之。”

这六个字的意味,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明白,但栗姬非但没有感恩接受顺便表表忠心和爱护之心,反而愤怒而不肯答应,甚至还对刘启说了些很过分的话,这让刘启明白,栗姬这个女人是做不到母仪天下的,也不可能爱护他所有的孩子。

长公主的坏话,栗姬自己的作,让刘启越来越犹豫,他不希望百年之后,栗姬真的成为太后,那刘荣呢?那时的刘启还没有想过要废太子,不过王娡做的事却让刘启下定了决心。

自从王娡和长公主达成协议后,王娡在刘启面前越发的温顺、沉静、大度,越来越会教育儿子,而长公主时不时为刘彻说好话,也让刘启想起来王娡当年是梦日入怀生下了刘彻,刘彻这个儿子确实不一般,他忍不住将刘荣合刘彻做了对比,没有结果,毕竟刘彻太小。

于是王娡又选择从另一个方面刺激刘启,她去”帮助“栗姬成为皇后,我们知道,刘启的第一任皇后事薄皇后,薄皇后不得刘启的宠爱且无子,但薄太后在世的时候,刘启也只能供着薄皇后,等薄太后去世之后,刘启就找机会将薄皇后废了,皇后的位子一下子空置了下来。

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栗姬是有很大的希望成为皇后的,毕竟她的儿子是太子,她应该备立为皇后,但大家觉得应该是一回事,而刘启立不立又是另一回事,说白了,有作为的皇帝都想说了算,而不是被朝臣牵着鼻子走。王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她私下里让一些大臣在刘启面前请立栗姬为皇后。

朝臣突然请立栗姬为皇后,刘启自然认为是栗姬和外廷有联系,后宫和外廷联系起来逼他立皇后,这是不是说明太子刘荣也掺和其中呢?刘启不能不往这方面去想,他四十岁还不到,难道太子就等不及,就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这让刘启如何能忍?所以刘荣很快就被废为临江王,而刘彻被立为太子。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一直以来后代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这个话题争论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明显的钳制思想的工具,所以全部都是消极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毕竟它曾经维护了汉代的大一统趋势,也加强了汉武帝的权威,对于整个汉代的发展起到过一定推动作用。后来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

  •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开创农民起义的先河,掀开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汉历史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正为秦国官府委派下来的任务发愁。因为他必须带着一帮闾左贫民,从南方的江淮

  • 东汉党锢之祸的本质 :宦官为巩固权力欺压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汉历史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尽管朝堂黑暗,可是仍然有有志之士希望改变

  • 吕后心狠手辣 为何没有擅杀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汉历史

    吕后名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为人刚毅,曾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当皇帝后封为皇后,史称吕后。刘邦死后,她的儿子刘盈继位,为太后。刘盈为人柔弱,能力有限,吕雉以太后的身份更多干政,权力当然也比刘邦在世时更大。她强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并把他毒死,把刘邦的另一老婆戚夫人砍断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

  • 汉名将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是无奈之举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历史

    在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着5千步兵孤军深入到匈奴境内,与敌军十来万大军战斗了十多天。关于这场战役,其艰辛程度出乎常人想象,被逼无奈,其主将李陵只好投降。这场战争十分的惨烈,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汉将李广利率三万大军去攻打匈奴,而李陵只是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一直往北走,想要偷袭大廷。但是

  • 汉文帝刘恒死后为何要求和母亲妻子葬在同一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95年的时候,汉代的开创者刘邦重病不起,不久后便与世长辞。刘邦死后,时任太子的刘盈即位,在吕后的专权之下,汉惠帝刘盈做了七年的影子皇帝,最终也随刘邦的脚步而去。八年之后,朝堂之内的功臣派和皇族排终结了吕氏的专权,迎来了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本来和汉朝的皇位完全没有缘分的。自己

  • 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四方马革裹尸,却难挡权力的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乏其人,

  • 汉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崛起一步步消灭群雄统一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汉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刘秀其实年少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出身汉室。但是由于西汉推恩令的推布,权力日益降低,而西汉政权的日益衰落,王莽

  • 汉朝疆域 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汉历史

    1、汉朝版图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

  • 汉朝文化 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