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名将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是无奈之举吗

汉名将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是无奈之举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4/1/15 6:35:56

在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着5千步兵孤军深入到匈奴境内,与敌军十来万大军战斗了十多天。关于这场战役,其艰辛程度出乎常人想象,被逼无奈,其主将李陵只好投降。

这场战争十分的惨烈,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汉将李广利率三万大军去攻打匈奴,而李陵只是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一直往北走,想要偷袭大廷。但是在不久之后,他遭遇了单于亲自率领的3万精兵,在李陵军队里,大多都是剑客等人,平常的骁勇善战,看到敌军的数量远远超于自己的数量,也不怎么惊慌。李陵知道这是一场硬战,就命人以大车为营,摆好阵势,准备迎敌。匈奴大军觉得汉军人少,就打算横冲直撞,由于李陵的阵势好,先由弓箭手射击,使敌军混乱,然后在他们逃跑的时候,乘胜追击,此战消灭了数千个匈奴人。

单于觉得这批汉军很善战,就连忙就地请求支援,招到了8万的骑兵。眼看匈奴骑兵越来越多,于是,李陵就命令士兵们向南退,一路打回去。在撤退的过程中,李陵抓住机会,多次重创敌军,消灭了一万左右匈奴骑兵。

单于觉得自己军队受伤惨重,已经萌生了退意,但命运弄人,汉军出了一个叛徒,由于此人对自己上级的不满,就一气之下投奔到了匈奴帐下。并告诉他们,汉军是没有后援,粮草好弓箭都早已用尽。于是,匈奴听了之后,发动急攻,虽然汉军又斩杀了数千匈奴人,但是带来的弓箭已经用光了。

到了晚上,李陵自知自己这边没有任何补给,粮食和弓箭也不足了,就整顿部下,还是有一千余人。下令大家四处逃跑,能逃一个是一个。李陵率领数十个逃跑,但是没逃多久,就遭受到了匈奴大军的追捕,李陵就被俘虏,日后,就投降于匈奴。

1、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司马迁一生的转折点就应该是为李陵说话这件事情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前去阻击匈奴,但是在浚稽山的时候李陵遭遇了单于军队的伏击。李陵以五千兵马,杀敌上万,最后单于的兵马集结的越来越多,而汉军的援军却久久都没有到,李陵被匈奴耗到弹尽粮绝,最后被迫投降匈奴,成为战俘。

汉武帝希望李陵战死,李陵却做了战俘,所以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司马迁却与百官们不同,没有出言损害李陵,而是站出来为李陵说话。司马迁说,李陵向来都是一个孝敬父母,宽仁待下,精忠报国的人,这次投降可能是无奈之举,他心里可能还想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汉朝来。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一番话,非常生气,所以就派人把司马迁抓进了牢里。

后来,朝廷派公孙敖前去接李陵,但是公孙敖却无功而返。为了不被汉武帝责备,公孙敖就造谣说自己看到了李陵在匈奴训练士兵,准备攻打长安。汉武帝大发雷霆,杀了李陵的妻儿老小,还连带着把司马迁给处理了。这也就是司马迁人生的转折点了,汉武帝给司马迁定的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选择了用宫刑代替死刑。受完刑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奋发图强,最终完成了史学巨着《史记》。

所以说为李陵仗义执言是司马迁人生的转折点,虽然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司马迁却将痛苦化成完成理想,背负责任的力量。

2、李陵怎么死的

?李陵英名一世,却因为一次战败改变自己的一生。在他战败之后,汉武帝本来还替他找了一个借口,认为是李陵缺乏救援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于是,就派人去寻找李陵的残余部队,给予重赏。在李陵身处匈奴境内一年以后,汉武帝派遣公孙敖将军深入匈奴境内,希望把李陵给接回来。

但是公孙敖没有任何作为就回去了,对汉武帝说:“我听那些俘虏们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这才导致我接不回他。”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汉武帝大怒,认为自己好心将他接回来,他却背叛自己,替匈奴人练兵,于是,就把李陵的家族一一处死。

之后,有个人出使匈奴,李陵就跟他说:“我率领5千步兵深入敌军,因为缺乏支援才会导致失败,并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汉朝的事情,为何要杀我全家呢?”使者说:“皇帝听说你在替匈奴人练兵。”李陵大笑一声,说“替他们练兵的不是我,那是李绪。”李绪本来是驻守边疆的一个都尉,但是遇到匈奴来袭,就立马投降。

李陵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甚为恼火,就是因为李绪,才导致自己的家人无辜被杀。在匈奴,李绪还在李陵之上,但是李陵毫不畏惧,直接派人将其杀害。单于很看重他,为了保护他,就让他去北方躲一会,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李陵就开始在匈奴扎根,过起了自己的生活。

日后,汉朝使臣依旧出使匈奴,跟李陵也有过几次见面,都想劝说他回到汉朝,单丝李陵都一一拒绝。在李陵看来,回去也不过再次蒙羞罢了,还不如老死在北狄算了。

李陵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在公元前74年的时候,在匈奴病死。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死后为何要求和母亲妻子葬在同一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95年的时候,汉代的开创者刘邦重病不起,不久后便与世长辞。刘邦死后,时任太子的刘盈即位,在吕后的专权之下,汉惠帝刘盈做了七年的影子皇帝,最终也随刘邦的脚步而去。八年之后,朝堂之内的功臣派和皇族排终结了吕氏的专权,迎来了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本来和汉朝的皇位完全没有缘分的。自己

  • 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四方马革裹尸,却难挡权力的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乏其人,

  • 汉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崛起一步步消灭群雄统一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汉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刘秀其实年少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出身汉室。但是由于西汉推恩令的推布,权力日益降低,而西汉政权的日益衰落,王莽

  • 汉朝疆域 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汉历史

    1、汉朝版图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

  • 汉朝文化 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

  • 汉武帝刘彻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局面,这个英雄时代却充满了人民的血与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汉历史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古往今来,中国人精神的空白,往往由历史弥补。我们没有圣经而有古典;没有神殿但

  • 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有多重要?为何古代中国会多次反复争夺?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汉历史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

  •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和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内容及作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推恩令”是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的一项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为晁错削藩的计划从而导致七国之乱的前人教训,“推恩令”的规定是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长子可以继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国原有的封地内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国从此不受本国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隶属于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县。那么推恩令巧

  •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但是女人们却不甘寂寞,她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和命运抗争。人们见得最多的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后宫干政几乎每朝都有,为何汉朝会最为严重?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