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刘恒死后为何要求和母亲妻子葬在同一处

汉文帝刘恒死后为何要求和母亲妻子葬在同一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4/1/23 16:57:48

公元前195年的时候,汉代的开创者刘邦重病不起,不久后便与世长辞。刘邦死后,时任太子的刘盈即位,在吕后的专权之下,汉惠帝刘盈做了七年的影子皇帝,最终也随刘邦的脚步而去。八年之后,朝堂之内的功臣派和皇族排终结了吕氏的专权,迎来了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本来和汉朝的皇位完全没有缘分的。自己的母亲是本是刘邦抢来的。秦末时魏豹自立为魏王,妻妾中有一人称为薄姬,因为传闻薄姬将诞生下皇帝,被魏豹甚为看中。刘邦听闻这一传闻,又被魏豹自命不凡的举止所伤,下令诛魏豹,掠走薄姬。这样子,薄姬就成了刘邦的一个妾室。

薄姬产子刘恒后,处处受到吕后的排挤,为保母子平安,被封于代地,称代王。这个时候,便意味着刘恒和汉朝的皇帝之位没有什么缘分了,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吕后专权夺政,就算刘盈一系再昏庸,都不会轮到他刘恒来继承帝位。然而历史就是那么巧合,有些事看似命中注定,到头来不过是偶然。大臣们偏偏就剪除了吕后的势力,将这远在天边的孤儿寡母迎回来做皇帝和太后。

公元前180年,刘恒即皇帝位,称汉文帝。汉文帝一生奉行与民休息之政策,轻徭薄赋,奖励耕织和生育,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而刘恒,则被称为文景之治的创始者。总之四个字——声名颇高。刘恒即位之后深知自己的母亲薄姬这些年为了自己所受的罪,因此也是百般孝顺。中国二十四孝,汉文帝名列其中,可见其的孝顺不是一天两天敷衍了事。

最为奇葩的一件事情,就是汉文帝死后,竟然和自己的亲生母亲葬在一起,这在历史上绝对是少之又少的。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汉文帝之母薄姬,汉文帝之妻窦漪房,均葬于霸陵。

细数中国历史,母亲,儿子,儿媳妇在死后同眠一处的例子并不多见。窦氏随夫是为了宗法礼制,而文帝随母则是孝顺之义的最佳体现。难得的是,霸陵之修建极具简朴,甚至会让人怀疑这里埋葬着汉朝的以为皇帝和两位皇太后,这恰恰说明了文景之治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做到了实处的。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四方马革裹尸,却难挡权力的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乏其人,

  • 汉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崛起一步步消灭群雄统一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汉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刘秀其实年少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虽然出身汉室。但是由于西汉推恩令的推布,权力日益降低,而西汉政权的日益衰落,王莽

  • 汉朝疆域 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汉历史

    1、汉朝版图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

  • 汉朝文化 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

  • 汉武帝刘彻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局面,这个英雄时代却充满了人民的血与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汉历史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古往今来,中国人精神的空白,往往由历史弥补。我们没有圣经而有古典;没有神殿但

  • 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有多重要?为何古代中国会多次反复争夺?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汉历史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河西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

  •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和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

  • 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的内容及作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推恩令”是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的一项重要法令,“推恩令”吸取了因为晁错削藩的计划从而导致七国之乱的前人教训,“推恩令”的规定是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长子可以继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国原有的封地内也可以封侯,新封侯国从此不受本国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隶属于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县。那么推恩令巧

  •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但是女人们却不甘寂寞,她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和命运抗争。人们见得最多的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后宫干政几乎每朝都有,为何汉朝会最为严重?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

  • 马邑之围:开启了汉朝对匈奴主动出击的新纪元,马邑之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进行一场诱敌歼灭战,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此后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马邑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33年,由公认为是伟大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