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苦撑150多年

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苦撑15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4/4/8 8:56:58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苦苦支撑了152年,这个时间并不短暂。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已经奄奄一息,其实远远不是,唐朝后期的皇帝有好几位都做过恢复大唐帝国昔日风采的努力,只是最终没有能挽救这个帝国罢了。那么他们是如何为唐朝“续命”一百五十年的呢?

1、经济方面,唐朝仍然控制住大头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就往四川地区跑,结果是河南、陕西基本沦陷。但是安禄山基本只是控制了条线而已,大部分地区还在唐朝自己人手里。安禄山叛乱也仅仅是一场内部的叛乱,既不是外敌大举入侵,也不是农民发动的大规模起义,随后唐朝的各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叛军最终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但是这个投降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底盘和军队都是他自己的,同时他们也不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只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而自己内部又是一个半独立的王国。其中河北地区和辽东地区是一直就不给中央一分钱,而山东、中原和岭南一带是时而交时而不交,对于朝廷忠心耿耿的只有四川和江南地区。

不要小看这两个地区,四川地区是唐朝的后方保证,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唐朝皇帝立刻进入四川盆地避难,守住了剑阁关谁也进不来,自己最差也是一个刘备。而江南则是唐朝的生死命脉,可以说唐朝全靠着江南地区养活了。隋朝末期隋炀帝在江南不肯走,就是因为北方已经成了各路起义军控制的地盘,自己可以依靠江南东山再起。崇祯皇帝如果及时的撤到了南方,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悲惨之事,最差的结局也是一个南北朝。江南地区是北方地区失控以后,中原政权的唯一选择。虽然唐朝没有迁都金陵,当然唐朝还没有差到那个地步,但是唐朝中央政权的存在确实是依靠江南在给它不断地输血。其中这还要得益于隋炀帝修的大运河,可以使江南的财富远远不断地进入黄河,再改道进入长安。虽然当时的人们咒骂隋炀帝,但是他的功劳也是显而易见的。

2、军事方面,唐朝也在重振雄风

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太大一直是唐朝中央政权一个很大的外部威胁,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国防投入也大得多。不过此时唐朝中央政权的财力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建立庞大的军团。在平定的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新崛起的藩镇势力发现唐朝中央政权还有一定的势力,而仅仅依靠一两个藩镇实在搬不动中央政权。不过中央政权也同样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搞定他们。于是双方回到了一个很默契的状态,说的简单了就是谁挑头,唐朝中央政权就打谁。至于那些沉默者,唐朝只能默认他们半独立的事实。

唐朝中央政权也想恢复昔日的风采,他们建立了神策军这支强大的武装,这支武装曾经打败了吐蕃和南诏的联军,挽救了唐朝的统治。唐德宗上台以后就想削藩,但是他的动静搞得太大了,藩镇势力又不傻。结果出现了五大藩镇联合叛乱的局面,唐德宗狼狈逃往汉中。到了唐宪宗时期,唐朝可算是翻盘了,财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军事上又有名将支撑,首先灭了越来越放肆的淮西藩镇,保证了唐朝江南水运的通畅。从全国来看,基本上实现了对藩镇势力的全面控制,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唐朝可以做的更好。但是随着唐宪宗被谋害身亡,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藩镇重新抬头,再次以后唐朝再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过有效的控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的灭亡,如果说唐宪宗的努力是唐朝恢复帝国昔日荣光最后一次努力,那么到了唐朝末期的诸位皇帝就完全是在略尽人事了。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海药本草》:一部专门记录外来药物的专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中医药学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历代学者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甚至连专门记录外来药物的书也有,此书就是唐朝的《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为古代汉医专著,专门记述由海外传入中国的药物著作,唐李珣撰。本书杂记南海郡县药物的产地及功能主治,原书六卷,至南宋末年亡佚

  • 玄武门之变简介 玄武门之变发生全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集团在唐朝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并掌握实权,旋于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

  • 《长短经》:有“小《资治通鉴》”之称的纵横学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历史

    《资治通鉴》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有“小《资治通鉴》”之称的《长短经》大家恐怕就不太清楚了。作为一本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术大成之作,此书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重要的研究价值。 《长短经》又称《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

  • 《通典》: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历史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那么要让后人了解、比较这些制度,就必须有人把他们作一个详尽的记录。史学家杜佑编写的《通典》就是一部杰出的典章制度专史。 《通典》是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

  • 大唐异族名将多 大唐异族名将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历史

    说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为实至名归。甚至在用人用兵上,都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名将,甚至还有向异族借兵征伐敌对势力的先例。唐朝军队是一支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混合部队”,除突厥,契丹,高丽等少数民族外,甚至还夹杂着大量波斯人。 最明显的就是唐中后期,玄宗事情,唐王朝大肆扩张,其中少数民族将领更是发挥了生力军

  • 《缉古算经》: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历史

    古代数学著作有很多,标志着数学发展一直在不断取得突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数学造诣是领先世界的。《缉古算经》是汉族古代数学著作之一,由王孝通编撰。 王孝通是唐代初期数学家。根据《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唐会要》的记载,王孝通出身于平民,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23年前后)担任算学博士,奉命与

  • 为何唐朝的三次政变都选在玄武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历史

    玄武门是隋唐京师长安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北门,隋唐长安城有两座玄武门,一座遗址在大明宫北面,另一座遗址在太极宫北。而唐代长安城共发生三次政变在大明宫玄武门。 说到大唐,免不了就要提到玄武门。玄武门这地儿不太平,唐代政变中先后有三次在大明宫“玄武门之变”。最著名的一次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的。所以,后来的人一

  • 唐朝十大宰相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宰相不在少数,其中闻名后世的亦有许多。以下所列举十大宰相,他们之中既有贤明流于千古的名相,也有臭名昭著万世不可洗刷的奸相,更有参与激烈政治斗争但却体现出非常才能的是非之相。1、贞观名相之首: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

  •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历史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是突现王权的尊严的象征。大唐帝国的宫殿——大明宫,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大明宫位于唐京师长安(西安)北侧,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

  • 唐十三铠:唐朝最为先进的铠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历史

    铠甲是军队的重要装备,铠甲的质地和制作材料是影响军队作战的重要因素,一副好的装备能大大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在唐朝时期,有十三款铠甲,它们都各是什么呢? 唐十三铠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