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明朝有几位是英明的皇帝呢?

揭秘:明朝有几位是英明的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4 更新时间:2024/2/16 20:59:21

揭秘:明朝有几位是英明的皇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碍于明代少数皇帝的奇葩事实在太多,比如数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皇帝,自封大将军的正德皇帝,不做皇帝做木匠的天皇帝,不爱美女爱奶妈的成化皇帝等。受这些皇帝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皇帝都不行,甚至还流传出“明代无”这样的荒诞之语。

试问,若明代真无明君,怎会有276年的国祚!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超过200年国祚的王朝,除明代外,就只有四个,即210年的西汉,289年的唐代,218年的辽代,276年的清代,而这四个王朝皆是明主辈出的朝代,我们熟知的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唐玄宗、辽太祖、清圣祖等明主,皆是出自于此四王朝。由此,试想,能与这四王朝相提并论,且国祚与清并列第二的明朝,它岂会无明君呢!

事实上,明朝出现的明君并不少,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朱祐樘等六位明帝,皆为英明之君,尤其是前三代君主,可以与历代明君相提并论,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

PS:之所以没有朱见深,那是因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皇帝。你说他是明君,他确有明君之范,在位初期他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曾经废掉他太子之位的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而后又重用李贤、彭时、商辂等贤臣,一时间是政治清明,明朝国力继续蒸蒸日上。但是,你说他是昏君,他也确有昏君之相,朱见深即位不久,即沉迷于美色之中,不理朝政,宠信万贵妃,重用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奸宦,放任他们在朝擅权,在外大敛民财,致使明朝国力衰退。

正如《明史》所言:“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重用奸宦,放任后宫祸乱朝政,朱见深此举,实在是算不上一位明君。

朱元璋。对于朱元璋的印象,多数人都停留在他滥杀功臣这一层面。确实,对待功臣,朱元璋并没有跟宋太祖、唐高祖那样的大度,为了避免他们威胁到朱家天下的统治,朱元璋以各种理由杀死了诸多功臣。但是,除了对待功臣一项,朱元璋做得不好外(事实上历代开国皇帝,除宋太祖、唐高祖等少数皇帝对待功臣较仁慈外,其余如汉高祖等对待功臣都是较狠绝的!),其余方面,朱元璋都能配得上明君二字!

不说其他的,就单凭朱元璋给予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前往上级衙门惩治的特权,朱元璋就足以担得起明君二字。历代皆视底层百姓为草芥,上层统治者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只要他们不造反,什么都无所谓!因此,历朝历代虽名义上允许百姓民告官,但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如越级上告,要先打板子,然后才允许。由此,即使百姓有冤,他们也不敢去告官。但是,到了明代,朱元璋却直接赋予了他们捉拿官吏的权力,这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之事,朱元璋之所为,堪为明君典范。

除此,朱元璋拥有历代明君所具备的任何的品质,他勤于政务,他爱护百姓,他崇尚节俭,他广开言路。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能与他相比的恐怕就只有雍正等少数几个皇帝了!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所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余件,处理国事四百余件。

同时,朱元璋身为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天下最好的东西,他只要一句话,就能得到,锦衣玉食张口即到。可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深知此时天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百姓是缺衣少食的,并不是享受的时候,所以朱元璋从不提倡奢侈,他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吃饭从来是四菜一汤,衣服也从来都是修补过的旧衣。

此外,洪武一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彼时,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养济院)和免费公墓(漏泽园)相继出现,服务于大明贫穷百姓,让他们可以“老有所养”。朱元璋还曾在南京试验过“保障房”政策,于郊外修筑公房,安排南京附近无家可归者居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朱棣。对于朱棣,现如今有很多的非议,有人说他是彻彻底底的一位暴君,且毫无功绩,其所谓的五征蒙古等,都是自吹自擂的功绩。暂不去评说此等评论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对于朱棣的功绩,前人是认可的,就连清代也未否认过朱棣对于中国的功绩。

作为被誉为“远迈汉唐”的永乐盛世(与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的开创者,朱棣明君之名实至名归。在位期间,朱棣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诸多发展民生经济的措施,继而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

当然,朱棣虽是被前人所认可的明君,但他同样也存在着缺点,就是跟他父亲朱元璋一样残暴。自朱棣从侄子朱允手中夺得皇位后,为了清除反对自己统治的臣子,他举起屠刀,行大肆杀戮之事。如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方孝孺不愿替朱棣写继位诏书,并大骂朱棣,朱棣大怒,灭其十族,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

朱高炽。对于朱高炽的“明”,连清代都未否认,《明史》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大意就是朱高炽在位虽不足一年,但是却颇有明君之范,如若让他多活几年,在他的治理下,仁宗时期的明朝绝对可以与汉朝的文景之治相媲美。

朱高炽一继位,鉴于朱棣在位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所引起的黎民百姓的财政困境,他就先后连下几道诏书,先是取消下西洋、征用木材和金银、采购珠宝等政策,而后又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及免除他们所欠的赋税。然后,随着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继而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

朱高炽在位虽不足一年,却为后继之君留下了一个盛世的基石,宣宗时期所依赖的杨荣、杨士奇杨溥等贤臣,就皆出自于仁宗一朝。可以说,若无朱高炽,则明朝断无“仁宣之治”这等盛世。

朱瞻基。清初史学家谷应泰曾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明宣帝朱瞻基与西周康王、西汉景帝一样,皆为当朝之明君典范。他与其父朱高炽一起治理出了的“仁宣之治”,是中国二千余年封建史中少有的盛世,史称“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同历代明君一样,朱瞻基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他很是体恤民情,实施与民休息的国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是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为让百姓可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还多次税额、积欠柴炭草,减免了不少灾区的赋税。

在朱瞻基的治理下,明初是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

朱祁钰。清诗人袁枚曾言:“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朱祁钰之明是毋庸置疑的,若他不明,断然救不了岌岌可危的大明。

明正统年间,因朱祁镇错误的决断,致使明军惨遭土木堡之败,二十余万精锐明君枉死在瓦剌的手上。而因明廷精锐尽失,瓦剌趁机直驱北京,兵临大明中枢,就在这危急关头,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皇。登基后,为解北京之围,朱祁钰重用于谦等人,亲临北京城上,鼓励明军英勇抗敌,在他的努力下,大明转危为安。

而后,为挽回明朝的颓势,朱祁钰励精图治,广开言路,招贤纳士,重用于谦、杨宁、石璞等贤臣,对明初逐渐糜烂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在他的治理下,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再次走向中兴之势。

朱祐樘。明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史》有言:“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当年明月言:“朱祐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朱祐是明代中叶公认的明君,他在位期间针对时弊,澄吏治、抑勋贵、慎刑法、固边防、尚俭约、求直言、用贤能,针对明朝中叶以来的弊政,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实施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如减免赋税、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等等。在这些措施的“辅助”下,明朝内部的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继而出现了自明中期以来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朱祐樘虽不是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但却是最为完美的皇帝,他人品极佳,宽厚仁慈,不管对谁,都是宽厚对待,甚至是对待仇人,尽管传说其生母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却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执掌大明时,虽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勤政,节俭,礼遇大臣,体恤百姓,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不能名声远扬,却能够让自己治下的百姓真正享受安定的生活。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称帝后独宠马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称帝后独宠马皇后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古皇帝身边的爱妃与皇后都是非常漂亮的,毕竟大部分是经过全国上下甄选才选拔出来的,怎么可能不好看?但是今天我们讲的这个女人身居皇后之位,却长得很丑,而且还没裹脚。她便是马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马氏。马氏早年还是比较幸福

  • 刘邦反秦时已经40多岁了 刘邦为什么还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刘邦,秦朝

    还不了解:刘邦反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为什么他到48岁才开始有出息呢?刘邦的成功,最初只是源于生活所迫。按照《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仅仅用了七年实现了大统一,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君主,换句话说就是,他前面的48年几乎是默默无闻的。

  •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644年,大明王朝迎来自己最后一个年头,国家上下都弥漫着一股灭亡的气息,国家的混乱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全国上下爆发的农民起义已经不可阻挡,起义军逐渐向着北京城打来。大明有心阻挡,却被北方的清朝牵制兵力,风雨欲来。在明朝最后的几年里

  •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铜匦”,类似于现在的检举箱,为武则天所创,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天下臣民向她进言献策,以及告密他人“违法”之事。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她采纳了侍御史鱼保家“铸造铜箱,以申天

  •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其中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大战役影响最为深远,不过如果要问名将参与其中最多的是哪场大战,则是各有说法,或许有不少人认为是曹操主力阵容倾巢而出的官渡之战,也有人认为是五虎上将来了四个的汉中之战,其实严

  •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重视孝道,不仅是发挥“孝”作为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从精神层面控制天下臣民,还将孝道的观念融入其治国理念之中,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推行于天下,体现为推行老人制度和官吏移亲就养政策,族表忠孝和开设养济院等。司法中的孝治朱元璋以元朝法度废弛而

  •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明太祖逝世后,他的皇位由他的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然而几年以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成功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明朝的第二个皇帝闹起了失踪,而朱棣则开始当皇帝当到驾崩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心中便难

  • 江东大批臣子在赤壁之战前让孙权迎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汉朝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中,对刘备形容江东形势时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现实让诸葛亮大跌眼镜

  •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不长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不长寿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谈起中国总会露出一丝微笑,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也变得挺拔了。而我国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从一个又一个王朝中汲取经验。而在中国所经历的众多王朝中,明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个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

  •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还不了解:汉朝刘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出身贫寒大字不识,40岁还一事无成?在影视剧和不少文学作品中,刘邦早年发家前常常会被塑造成流氓混混的模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几乎已经成了刘邦的固定标签。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