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01 更新时间:2024/1/2 1:39:16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644年,大明王朝迎来自己最后一个年头,国家上下都弥漫着一股灭亡的气息,国家的混乱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全国上下爆发的农民起义已经不可阻挡,起义军逐渐向着北京城打来。

大明有心阻挡,却被北方的清朝牵制兵力,风雨欲来。在明朝最后的几年里,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不理中央的情况,大量有钱的商人士族收不上来税,无奈之下加收的农业税,结果却使得农民失去了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

大明有心用大将,却因动了东林党的蛋糕而被群体上书请柬。其实明朝本身是可以通过衣冠南渡来实现国家的保留,但是东林党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硬是阻止了这次政治转移,由此,国家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

明朝灭亡

明朝的时候,那些贪官究竟有多么过分?国库空虚,为了省钱,就连崇祯皇帝都带头穿起了带着补丁的衣服,削减自己的生活费,就是为了能够省下多一点点儿经费,充实国库。

但是崇祯皇帝这么做毕竟是十分天真了。即便皇帝凑出再多的钱,那也不过是给东林党等人的腰包里多填进去几个铜板罢了,整个东林党已经吞吃了整个大明王朝,上面拨的经费,大部分还没到下面,就已经被瓜分干净。

由于缺乏经费,军队内部上下也是十分的腐败,军队做生意的同时克扣军饷,不少明朝的士兵,穿着都像是叫花子一般,就更谈不上什么军队的战斗力了。

这些士兵基本上还是农民,没有受到什么专业的训练,就被派遣到了前线,面对那些虎狼之师,有此军队明朝如何不败?清兵南下,难道就靠这些人抵挡么?

另一方面,为了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军队的高层甚至将目光打到了军备上面,可以说,明朝的天下,几乎是靠着火炮火枪打下来的,就比如朱棣曾经靠着神机营打穿了鞑靼还有瓦剌。

到了明朝的后期,由于经费问题,大量粗制滥造的炮管和火炮进入军营,炮管不合格,打出几发炮弹之后就会炸膛,火枪更是如此,甚至连一发都打不出来,同一时间,清朝则是靠着中原抢过去的工匠实现了自己的步炮协同,对中原形成碾压。

在内外交困,贪官污吏不思进取一味贪财的情况下,北京首都被攻破,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

之前那些之前拼命敛财的人,得到的每一分钱都化作了李自成抢钱时候打在自己身上的皮鞭,根据计算,一共在京城的各个官员的府中搜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是国家全年财政税收的数倍。

说起来,明朝在灭亡之前曾经向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求救过,但是还没等到回应,明朝就灭亡了。

大将左良玉

说到一些明朝的官员,那可谓是连累大明两百年江山的罪人,正如崇祯皇帝的遗书里说的那样,这些乱臣贼子刀刀斩尽个个杀绝,休要伤我城中百姓。那么坐视明朝灭亡的左良玉是这种人么,他又为何明知大厦将倾而选择作壁上观?

左良玉,山东人,最开始的时候,在辽东和清朝作战,后来被提拔,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以至于最后娇纵跋扈拥兵自重。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建立,他袒护东林党,甚至为此从武昌起兵清君侧,最后病死于九江的船舱里,他的儿子率领部下最后投降了清朝。

这么看来,左良玉似乎并非一个忠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在大明灭亡之后,并非选择投降清朝,而是继续东进追随南明,由此看来,他心里还是一名明朝的将领,那既然如此,为何不帅兵解救崇祯皇帝?

不出兵的原因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明朝气数已尽,明朝最后的时期,赶上了小冰河时代,由于缺乏足够的粮食储备以及科学技术,导致中华大地饿殍遍野。

农民起义军与清朝见状,加紧了对于明朝的两面夹击,到了明朝灭亡前夕,整个江山就已经如同一艘破船一般,谁都看得出这个国家即将灭亡,左良玉自然不愿意跟随崇祯一起殉国,此时左良玉选择了更利于自己的做法。

他选择了保存实力偏安一隅,在大争之世寻得一席之地。即便他出兵前去救援,历朝历代武将勤王又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就比如当年,袁崇焕作为大明江山最后的守卫者,率领9000骑兵与八旗军浴血奋战,此时崇祯却听信谗言,将袁崇焕抓捕杀害,大明再没有了最后的底气,还让左良玉在内的一众武将心生畏惧,自然不愿出兵。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左良玉空有80万大军的名头,却有一半以上都是投降的士兵,再加上朱仙镇之败后,精锐军队损失殆尽,剩下的都是乌合之众,一群杂牌军。

就这样一支军队,维护治安尚且勉强,又如何能对抗得如狼似虎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清军。

若是此时贸然出兵,一旦不胜利,左良玉自己的根据地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他曾经败给过李自成,由此出兵的意愿就更低了。

综上所述,在大明灭亡的时候,崇祯帝数次向他求救,他之所以不出兵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全自身,或者说想要在这大争之世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亡国之后,他痛哭到吐血,更多的像是一种作秀,或者说为了收买人心,以尽可能地得到支持明朝廷的人的支持。

由此说大明灭亡并非亡于外患,而是灭亡在明朝自己人的手上,其中,东林党的所作所为,几乎等于给明朝判了死刑。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铜匦”,类似于现在的检举箱,为武则天所创,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天下臣民向她进言献策,以及告密他人“违法”之事。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她采纳了侍御史鱼保家“铸造铜箱,以申天

  •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其中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大战役影响最为深远,不过如果要问名将参与其中最多的是哪场大战,则是各有说法,或许有不少人认为是曹操主力阵容倾巢而出的官渡之战,也有人认为是五虎上将来了四个的汉中之战,其实严

  •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重视孝道,不仅是发挥“孝”作为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从精神层面控制天下臣民,还将孝道的观念融入其治国理念之中,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推行于天下,体现为推行老人制度和官吏移亲就养政策,族表忠孝和开设养济院等。司法中的孝治朱元璋以元朝法度废弛而

  •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明太祖逝世后,他的皇位由他的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然而几年以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成功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明朝的第二个皇帝闹起了失踪,而朱棣则开始当皇帝当到驾崩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心中便难

  • 江东大批臣子在赤壁之战前让孙权迎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汉朝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中,对刘备形容江东形势时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现实让诸葛亮大跌眼镜

  •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不长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不长寿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谈起中国总会露出一丝微笑,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也变得挺拔了。而我国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从一个又一个王朝中汲取经验。而在中国所经历的众多王朝中,明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个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

  •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还不了解:汉朝刘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出身贫寒大字不识,40岁还一事无成?在影视剧和不少文学作品中,刘邦早年发家前常常会被塑造成流氓混混的模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几乎已经成了刘邦的固定标签。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候

  •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他是建文年间惠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夺得皇位后就被幽禁,被囚半个多世纪,他从2岁的幼童变成了50多岁的老者,等重获自由后,牛马不辨,如同智障者。“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只有朱文圭轨迹清晰建

  •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在不经意中煽动了一下翅膀,不出几周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龙卷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得克萨斯州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在三国时期,同样也发生了一场类似蝴蝶效应的事情

  •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周武王,周朝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周文王姬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是周朝的奠基人,也为之后周武王姬发对抗商朝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