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反秦时已经40多岁了 刘邦为什么还能成功

刘邦反秦时已经40多岁了 刘邦为什么还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86 更新时间:2024/1/2 7:07:55

还不了解:刘邦反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为什么他到48岁才开始有出息呢?

刘邦的成功,最初只是源于生活所迫。

按照《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仅仅用了七年实现了大统一,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君主,换句话说就是,他前面的48年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即便是按照《汉书》的记载,刘邦起兵时也已经37岁“高龄”了,按照咱们现在很多招工标准,很多工作都已经干不成了,毕竟35岁以上往往不那么受待见。

刘邦为什么这么大了才开始有“出息”呢?

答案很简单,并不是刘邦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而仅仅是因为“生活所迫”这四个字。

刘邦的老爸被称为刘太公、老妈被称为刘媪[ǎo],大哥是刘伯,二哥是刘仲,这在中国古代来说都不算是什么正规名字,只是下层社会的一种俗称而已,太公就相当于现在的老大爷,媪则用来指代年老的妇女,刘伯、刘仲也就是刘老大、刘老二的意思,所以在刘邦早年间也有一个“名字”——刘季,即刘老三。

刘太公这一家人虽然家境没那么优渥,但却都很努力,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所以刘邦的早年才能体现出更多任性的一面。他在马公书院读过书,跟后来的燕王卢绾是同学,也听说了很多当时的知名人物,其中最为吸引他的就是魏公子信陵君无忌。咱们现在课本里也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想必当初刘老三听得更多、更细致,所以很早就成了信陵君的小迷弟。

或许是读书读多了,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刘邦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想去追求信陵君,成为他手下的一个门客,过那种他向往的游侠生活。从这点上来看,刘邦比现在的很多“饭圈”粉丝还要狂热,他不但疯狂为信陵君打CALL,还亲自跑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去找寻自己的偶像,像极了《德云斗笑社》里面郭老师的众多弟子,因为听郭先生的相声迷上相声,报考德云社,成为知名的相声演员。

不过,当初的刘邦可没那么幸福,等他跑到大梁的时候,信陵君已经死了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消息闭塞,让他扑了个空。当然,他此行也是有收获的,他听到了张耳的大名,一个曾经信陵君府上的重要门客,此时正在外黄当县令,他的手下也养了不少门客。于是,刘邦转道去了外黄,见到了张耳,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耳后来也成为了刘邦成就大业路上的好帮手。

尽管后来秦灭六国,张耳逃亡,刘邦回到了老家,刘邦不能再继续过他向往的游侠生活,但是他的这段经历还是塑造了他“重气节、行侠义”的性格,也正是因为刘邦会做人,善交际,让他在丰沛一带也小有名气,当地的头号“大哥”王陵也会给刘邦几分薄面,刘邦也“以兄事之”。

后来,刘邦又参加秦政府的考试,成为秦朝的一个“公务员”——亭长,负责起了维护治安的工作,这让他与沛县的上上下下官员都有了结识,他在当地的关系网也是越织越大了。

当然,假如说没有后来的变故,刘邦最多也就是在丰沛等地混得很开,并不会把他的影响力扩得太大,再加上秦朝政府对游侠的打压,刘邦、王陵等人自然也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的。所以,一直到秦始皇死的时候,刘邦还是稳稳当当做他的亭长,既没有升迁,也没有贬职。

可是,人生总是很难“一帆风顺”的。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即位,他为了表达对自己父亲的孝心,下诏各地方征集劳工,加大修筑秦始皇陵(骊山陵墓)的进度,而在沛县,负责押送劳工们上路的恰恰就是刘邦。

刘邦倒也不是没去过咸阳,当年秦始皇还在的时候,刘邦就曾押解徒役去过一次了,当时还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马,他还大发感慨说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那种羡慕的心情溢于言表,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他,几年之后,他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他会不会大骂对方“有毛病”!

不过,秦二世的这次征召跟上一次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被征召的劳工们甚至上都是有去无回,沛县政府征召起这一批劳工已经非常吃力了,这其间动用的武力自然也是不少的。尽管刘邦带着他们上路了,但是这中间还是有很多人不甘有去无回,于是便开始陆续发生了逃亡事件。还没走出泗水郡,刘邦命手下这一盘点,心里一合计,按照现阶段的人数,去了骊山也是个死,还不如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也许还能有一条活路。

所以,刘邦带着十几个愿意追随自己的人就近藏进了芒砀山中,过起了落草为寇的生活。

如果后来大秦朝没有发生变故,想必刘邦等人也很难有好果子吃,迟早也是被剿灭的结果。

不过,秦二世的统治不但没有缓解秦始皇后期社会出现的种种矛盾,反而加速了对民众的刺激,终于导致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爆发。

随着反秦号角的吹响,关东六国故地也都重新活跃了起来,各地都有郡守、县令被杀的消息传出,沛令自然也越来越坐不住了。这时,一向与刘邦交好的萧何、曹参向沛令提出召刘邦回沛县协助控制局势的建议,沛令起初是答应的,可就在刘邦即将赶到的时候,他又反悔了,急命人将城门紧闭,捉拿萧何、曹参等人。

只是,他已经忘了,作为秦朝政府的外派官员,他沛令此时的支持者已经所剩无几了,他的生命也已经到了尽头。

沛令死后,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下,刘邦这个“亡命徒”成为了沛公。

原因也很简单,刘邦既是当地游侠社会的重要人物,也与沛县政府官员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还有自己的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在芒砀山期间发展起来的)。

刘邦也正是从此起步,凭借着个人超高的魅力以及无以伦比的识人用人本领,一步步实现了大统一,成为了汉朝皇帝。

水言水语

毫无疑问,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乱世出英雄”,甚至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后来的成功也离不开当时的“乱世”,如果大秦帝国一直平稳地发展,他们的人生是很难被记录在史册之中的,刘邦可能会成为囚徒,韩信可能会饿死,张良则浪迹天涯,再次寻找行刺秦朝皇帝的机会,萧何相对好一点,至少还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但是,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不尽相同,是否能利用自己所处的平台,最大化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刘邦虽然人生几经变故,但实际上他每个阶段都发展得很好。

年轻时,他想当游侠,所以他去找信陵君,他去找张耳,他跟张耳成为了至交好友;

秦朝大统一,游侠当不成了,刘邦又去考秦朝的公务员,在亭长的位置上一样很滋润;

出公差碰上意外,流落到芒砀山的刘邦又在半年时间里将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五百人之多。

看得出来,刘邦的每一步发展都为他最后的成功起到了助力作用,这也许才是刘邦的一生给我们的示。

标签: 历史刘邦秦朝

更多文章

  •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亡国后痛哭到吐血的明朝大将是哪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644年,大明王朝迎来自己最后一个年头,国家上下都弥漫着一股灭亡的气息,国家的混乱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全国上下爆发的农民起义已经不可阻挡,起义军逐渐向着北京城打来。大明有心阻挡,却被北方的清朝牵制兵力,风雨欲来。在明朝最后的几年里

  •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所创的铜匦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铜匦”,类似于现在的检举箱,为武则天所创,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天下臣民向她进言献策,以及告密他人“违法”之事。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她采纳了侍御史鱼保家“铸造铜箱,以申天

  •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哪场大战中阵容最为豪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大小战役数不胜数,其中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大战役影响最为深远,不过如果要问名将参与其中最多的是哪场大战,则是各有说法,或许有不少人认为是曹操主力阵容倾巢而出的官渡之战,也有人认为是五虎上将来了四个的汉中之战,其实严

  •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官吏养问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重视孝道,不仅是发挥“孝”作为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从精神层面控制天下臣民,还将孝道的观念融入其治国理念之中,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推行于天下,体现为推行老人制度和官吏移亲就养政策,族表忠孝和开设养济院等。司法中的孝治朱元璋以元朝法度废弛而

  •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还敢不敢造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明太祖逝世后,他的皇位由他的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然而几年以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成功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明朝的第二个皇帝闹起了失踪,而朱棣则开始当皇帝当到驾崩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很多人的心中便难

  • 江东大批臣子在赤壁之战前让孙权迎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汉朝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中,对刘备形容江东形势时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现实让诸葛亮大跌眼镜

  •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不长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不长寿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谈起中国总会露出一丝微笑,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也变得挺拔了。而我国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从一个又一个王朝中汲取经验。而在中国所经历的众多王朝中,明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个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

  •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还不了解:汉朝刘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出身贫寒大字不识,40岁还一事无成?在影视剧和不少文学作品中,刘邦早年发家前常常会被塑造成流氓混混的模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几乎已经成了刘邦的固定标签。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候

  •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他是建文年间惠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夺得皇位后就被幽禁,被囚半个多世纪,他从2岁的幼童变成了50多岁的老者,等重获自由后,牛马不辨,如同智障者。“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只有朱文圭轨迹清晰建

  •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在不经意中煽动了一下翅膀,不出几周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龙卷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得克萨斯州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在三国时期,同样也发生了一场类似蝴蝶效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