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东大批臣子在赤壁之战前让孙权迎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江东大批臣子在赤壁之战前让孙权迎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39 更新时间:2024/2/4 18:33:55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刘备的《隆中对》中,对刘备形容江东形势时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现实让诸葛亮大跌眼镜。在曹操的一纸书信下,江东群臣纷纷要求投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以张昭为首的迎降派。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攻打荆州。八月刘表病逝,他的幼子刘琮继位。在群臣的逼迫下,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在南撤途中,被曹操的精骑追上,遭受了长坂坡的惨败。夺取荆州之后,曹操没有进行战略休整,便顺江东下,准备一举解决东南问题。

当时刘备收拾残兵败将,到江夏与刘琦会合。面对曹操的优势兵力,刘备一筹莫展,时刻准备南逃。诸葛亮临危受命,赶往江东寻求孙权的支持。可是此时的江东乱成一团,以张昭为首的大批臣子正在胁迫孙权去迎降曹操。

张昭是孙氏政权中最重要的人物。他跟随孙策征战江东,成为孙策的谋主。整个孙策的军政事务大多由张昭处理。在孙策去世的时候,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且还是如果孙权不足辅佐,就让张昭自取的话。张昭尽心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孙权迅速成长起来,稳固地掌握了江东政权。

曹操在向江夏进军时,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率领八十万大军,和孙权“会猎于吴”。这封信完全是赤裸裸的威胁,使得孙权的手下众说纷纭。以张昭为首的大批臣子认为双方众寡悬殊,完全没有抵抗的可能。于是他们纷纷向孙权进言,要求迎降曹操。

二、张昭等人迎降曹操的理由。

张昭等人劝说孙权迎降曹操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他们先承认曹操的合法地位,为自己的行为获得道义的外衣。曹操作为汉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打着朝廷的旗号,用正统的法令来压制地方诸侯。现在曹操又用这个方法来压制孙权,让孙权无法找到反抗的理由。

其次他们震惊于曹操的兵力。曹操原本就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夺取荆州后,又收编了荆州的步水军,实力更加膨胀。按照周瑜的估计,曹操率领南下的军队有十五六万,收编刘表的军队有七八万人。虽然周瑜尽量压低了曹军的数量,但是二三十万人马的数量,也是江东难以抵挡的。

第三是从军事形势上来说的。当时的孙权极力向长江上游发展势力,他击灭黄祖,就是要夺取荆州。这是因为荆州位居长江上游,地理形势对江东十分重要。曹操占据长江上游,拥有了大批舰船组成的水军,水陆并进,使得江东难以抵御。原本的长江天险,现在成为曹军进攻的助力。

由于上述的三个理由,张昭等人认为江东没有抵抗曹操成功的可能。因此他们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来为保全东吴留下余地。表面上来看,张昭等人是为孙权找寻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但是他们真正的居心何在呢?

三、张昭等人劝降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们看张昭等人劝说孙权投降的理由,和荆州那些劝说刘琮投降的人们的理由,是何其相似。当时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荆州的那些人对刘琮也说了类似的话。当刘琮恳求他们帮助自己守住祖业的时候,他们同样说了三个理由。

首先他们先是说曹操代表的是汉献帝,刘琮作为臣子抵抗皇帝,是以逆抗顺。其次他们又对刘琮说,因为刘表的病逝,荆州内心不稳定。以此时的荆州来抵抗曹操是形势不允许的。最后他们说刘备的军事能力不如曹操,在军事上是打不败曹操的。

他们还威胁刘琮说,你的能力不如刘备。如果刘备不能抵抗曹操,那么荆州就会落入曹操的手中。如果刘备能够抵抗曹操,那么荆州的军政大权就会落入刘备的手中。所以说,无论怎么说刘琮都不能控制荆州。那么还不如投降曹操,为自己寻求一个好的出路。刘琮在这些人的胁迫下,只得投降了曹操。

到今天,张昭用同样的理由来劝说孙权,无非是心中怀着与荆州投降派一样的心思。用鲁肃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路人,都是顾恋自己的家族,怀有私心,专门来用错误的建议来贻误孙权的。鲁肃还进一步说明,自己如果迎降曹操,依然不耽误自己的前程,还会混个一官半职。而孙权要是迎降曹操,曹操又如何去对待他?不会再让他独立起来,继续称孤道寡。

鲁肃的话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这些人的本质。这些人都是当地世家大族的代表,在他们的眼中,君主是可以随时更换,也是可以随时出卖的。尤其是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就更是把君主待价而沽的时候。如果把君主卖出个好价钱,自己和家族都会受益匪浅。

这才是孙权手下这些人迎降曹操的根本原因。在能够抵御外界侵略的时候,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在当地的利益,还可以与君主同心协力抵抗外敌。但是当无法抵御外敌侵略的时候,他们就以自己的家族利益为重,采取投降的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家族势力不受损失。

这就是那个时代世家大族的本性。在刘琮投降后,那些迎降曹操的世家大族都受到了曹操的封赏。以蒯越为首的荆州世家大族中,封侯的就有十五人之多。让我们可想而知,如果孙权迎降了曹操,张昭那些迎降派中,必然也会有大批受到封赏的。

为了家族的荣华富贵,孙权一家的下场就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了。在赤壁之战后,当张昭来向孙权祝贺的时候,孙权就制止他的贺词,辛辣地讽刺他说,如果听从他的建议迎降曹操,现在自己就已经沦落到要饭的境地了。孙权的讽刺让张昭感到十分惭愧,不过也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结语:

在赤壁之战前,被诸葛亮称作“国险民附”的江东,却出现了大批的迎降派。以张昭这样的重臣为首的大批臣子,一起向孙权施加压力,要求迎降曹操。这些人代表了当地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居心被鲁肃一眼看穿,他们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私利。

在外来侵略者能够抵挡的时候,他们可以与君主一起共同御敌。当外来侵略者无法抵抗的时候,他们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势力不受损失,不惜出卖自己的君主,来换取自己和家族的荣华富贵。多亏有周瑜、鲁肃这样的优秀将帅支持,孙权才得以拒绝张昭等人的胁迫,度过了难关。

标签: 历史赤壁之战汉朝

更多文章

  •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不长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不长寿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谈起中国总会露出一丝微笑,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也变得挺拔了。而我国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从一个又一个王朝中汲取经验。而在中国所经历的众多王朝中,明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这个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族

  • 历史上的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还不了解:汉朝刘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出身贫寒大字不识,40岁还一事无成?在影视剧和不少文学作品中,刘邦早年发家前常常会被塑造成流氓混混的模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几乎已经成了刘邦的固定标签。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候

  •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后代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他是建文年间惠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在建文四年(1402年)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夺得皇位后就被幽禁,被囚半个多世纪,他从2岁的幼童变成了50多岁的老者,等重获自由后,牛马不辨,如同智障者。“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只有朱文圭轨迹清晰建

  •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不起眼的四冢之战为何影响了三国走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在不经意中煽动了一下翅膀,不出几周却在美国掀起了一场龙卷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得克萨斯州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在三国时期,同样也发生了一场类似蝴蝶效应的事情

  • 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周武王,周朝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周文王姬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是周朝的奠基人,也为之后周武王姬发对抗商朝提供了

  • 姚广孝帮朱棣称帝,为何拒绝朱棣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姚广孝帮朱棣称帝,为何拒绝朱棣赏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云:“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有信念无私欲的人,其意志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古往今来,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在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人,早早遁入空门当了和尚,六根不净积极怂恿皇子造反,造反成功后,

  • 徐增寿:朱棣的支持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徐增寿:朱棣的支持者,最终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增寿是明朝初年的勋贵,魏国公徐达的第三子,其生母为谢夫人。根据史书记载,徐增寿从小就长得比较清秀,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徐达,一起前往皇宫拜见太祖皇帝朱元璋。老朱一见徐增寿就比较喜爱,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机敏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培

  • 朱棣手下第一猛将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手下第一猛将为什么能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极其谨慎又多疑的人,而外戚干政在以往的各大朝代中都并不少见,因此,他便立下了皇室不与达官显贵联姻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是会有人打破规矩的束缚,而打破朱元璋定下规矩的这个人便是明成祖朱棣。我们

  •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398年6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一上台就开始削藩,一年内削除了5位叔王,结果引来四叔燕王朱棣的武装反抗。很多人认为,燕王朱棣早就蓄意谋反,对于这一点,笔者始终不敢苟同。

  •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朱棣率领士兵闯进南京城的时候,把自己手下的所有兵力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势力来抵抗徐达的儿子;另一部分势力直接去牢狱里面,把那些犯了事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建文帝抓起来的这些王爷们,通通给放出来;而派出了另一部分主力力量,目的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