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乾隆举行的千叟宴变成了夺命宴?

为何说乾隆举行的千叟宴变成了夺命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02 更新时间:2023/12/30 20:52:27

乾隆举行的千叟宴变成了夺命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即使是君权神授的帝,也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回收。乾隆在85岁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做个皇帝,于是他准备退位了。

但是在退位前,他自己就开始做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他自称十全皇帝,他不能在退位时栽了,他得给自己留个好名声,哪怕让百姓多记一会儿他的好也行。

退位前的准备工作

有人说,康熙当年是因为看上了乾隆,才让雍正得了天下,估计乾隆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很崇拜康熙,就连退位也要考虑康熙的感受。

早在他即位初期,就说过,“承蒙上天的恩眷,得以继承皇位。我的爷爷康熙帝,足足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我自然不能和爷爷相比。到己卯年我八十五岁的时候,一定会传位给皇子,归政退休。”,尽管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都达不到六十岁,可见,乾隆这个“十全”皇帝还是很有自信的。

鉴于自己年轻时的大嘴巴,所以当他真的活到要交出权力的那一天,自己便有点骑虎难下了。交权吧,心有不甘,不交吧,大话已出,总不能自食其言吧。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的母亲崇庆太后去世了,乾隆也越来越感觉自己身体不中用了,不是腰酸背痛,就是胸闷气短,连上下台阶都困难了,遇上祭祀天地这样消耗体力的事情,也得请儿子位代劳了。于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真的老了。

但是,他还是舍不得皇权,为了延缓退位时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他干脆下令,让所有官员都在日出以后再上朝,这样自己可以多睡会儿。处理朝政的时候,也叫官员们直奔主题,不要绕弯子,但即使这样去简化自己的皇帝工作,他还是无法再继续统治这个没落的庞大帝国了。

到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传位大典的筹备工作终于开始了。在年初,乾隆为了让普天下的百姓能够多记会儿自己,他便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第一,举行“恩科”考试,他决定从五十九年秋开始,连续三年举行自己和新皇帝的“恩科”考试。恩科,顾名思义,就是在正规的科举考试制度之外,由皇帝特意开恩而附加的考试机会。

当然,如果考试通过了,所有待遇与正规军一样。因此,恩科考试对于读书人也算是增加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第二,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还下令减免了各省各地历年来民间所拖欠的各种税银1700万两、粮食375石。

同时还进行了大肆的封赏,比如赏给八旗士兵们一个月的钱粮,赏给诸位王宫以下的闲散人员半年的俸禄。

第三,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来时,乾隆还赦免了一批官员。比如那些因为触犯刑法需要抄家的官员,但是由于种种原在还没完成抄家,像这样的官员就给予了赦免。

因此,在乾隆还没退位前,就把自己的传位大典铺垫成一个欢乐盛大的大爬梯,提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全国百姓和王公大臣们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

乾隆六十九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举行了自己登基六十周年的庆典,皇族宗室、重要官员悉数到场,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乾隆亲手将自己封存的传位密旨给取了出来,管事太监高声喊出,下一任大清帝国的主宰者,皇太子十五阿哥永琰。

当年十月,新皇帝的年号也确立了,称为“嘉庆”,新皇上任第一年,全国地丁银将会普遍免除。嘉庆元年(1796年)的新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家使节,和武百官都集中在紫禁城的太和殿。

他们在等待着盛大的传位仪式。庆典程序相当繁杂,先由礼部官员们将身着盛装的皇太子永琰请出,然后在隆重的皇家鼓乐声中,再请出马上要移交权力的乾隆皇帝,所以人在永琰的率领下跪倒迎接先皇。

接着礼部官员开始宣读传位诏书,最后永琰由两位大学士陪伴走到乾隆的宝座下跪倒,由乾隆亲手将代表皇权的玉玺交到太子手中,瞬间太子就变成了皇帝,新皇再以三跪九叩恭送乾隆回宫,至此,传位大典告一段落。

第二段则是新任皇帝嘉庆登上帝王宝座,接受所有大臣们的朝拜和祝贺,鸿胪寺的管事官员则走出紫禁城,登上天安门,宣布新皇登基。

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

一切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乾隆时代结束了,嘉庆时代来临了,但乾隆并没有因为经此大典而远离权力中心,而是退居幕后继续他的太上皇权力。虽然没有得瑟多久,但三年的时间他给自己也排得挺满当。

“千叟宴”成了“夺命宴”

嘉庆元年正月初四,他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他自己、也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千叟宴”。说直这个“千叟宴”,来自于乾隆最崇拜的人--圣祖康熙。

康熙分别在六十寿诞和六十九寿辰时,举行过两次千叟宴,第二次的场面相当宏大,估计给乾隆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乾隆到老还是想模仿一下。

实际上,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时候,就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如今他成为太上皇了,为了庆祝这一隆重事件,他又举行了第二次。

不过据说乾隆虽然煞费苦心办了场千叟宴,但没想到这场盛宴倒成了老人们的夺命宴。根据以前的习惯,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乾隆提高了自己的宴会门槛,所有参加宴席的老人,年龄那得达到七十岁以上,规模达到了三千多人。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正月初四那天,宁寿宫皇极殿装饰精美,宫廷乐队一字排开,舒缓地演奏着乐曲。殿内是高级官员的席位,廊下是使臣和一般官员的座位,而参加宴会的老者则在殿外的台阶下左右排开。

宴会开始后,嘉庆帝亲自搀扶着太上皇乾隆坐上宝座,然后率领三千多名银须白发的老人行跪拜大礼,以示敬意。乾隆看着眼前的一前,频频点头,人生的圆满不过如此。

在宴会上,他表现出了帝王不常见的温情的一面,自己亲自给王公贵族和一品大员赐酒,还特地请90岁以上的老人也接受同样的恩典。同时,他的皇子皇孙们也不能闲着,得跑来跑去给所有官员们敬酒,就连侍卫也不能闲着,得给参加宴会的老人敬酒。

此外,乾隆又进行了封赏。他特恩赐当时106岁的熊国沛和百岁的邱成龙老人六品顶戴花翎,90岁以上的老人们也没空手而归,也得了七品顶戴花翎。这样,太上皇在民间的形象更加亲民了。

当然宴会饮酒怎么能少了诗,据统计,这次宴会产生的诗作就有3497篇,看上去,这是多么其乐融融的一幕啊。

但是,宴会后不少老人却因此而丧命了。首先,但凡到了七十古来稀的老人,大部分人的身体已然是一片废墟,还要兴师动众地参加这样一场盛宴,关键还得装得很高兴,实在是经不起这个折腾。再说北方的正月天,那还是天寒地冻的,在室外享受风吹,饮冷酒吃冷食,老年人的身体根本受不了,不病才怪呢!

其次,一些来自民间的老人,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大吃大喝,再加上长途奔波劳累,很容易造成积食,消化不良引发疾病,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因此,对于老人们而言,乾隆这场千叟宴成为他们的夺命宴也就不奇怪了。

对权力的执着

一场千叟宴拉开了乾隆的太上皇生活,但他只是退位不退休。实权还在自己手里,而儿子嘉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负责一些鸡肋的工作,如祭祀、礼仪等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些工作太耗费体力,乾隆实在完成不了,不然也轮不上嘉庆。

乾隆管自己的这种状态叫做“嗣如果扶贫敬聆训谕”,意思就是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对新皇帝加以培训和引领,必经新任皇帝没什么经验,还需要他这个老皇帝把把关。乾隆的这种做法,导致朝野上下的所有人也都以乾隆马首是瞻。

所有官员上书奏事的时候,都把太上皇三字抬高三格来写,而皇帝只要抬高两格来写。官员们管乾隆下的旨意为“敕旨”,比“圣旨”还是高出一个等级。乾隆过寿叫“万万寿”,比现任还是多一个“万”字。所有的外省官员,来北京述职前,要先拜见乾隆,听从他的指示和安排,而离开前,也要到太上皇那儿辞行。你说,嘉庆这个现任皇帝得有多郁闷啊!

这还不算完,乾隆传位后本该住到宁寿宫,但是他一直赖在养心殿不走,而嘉庆只能住到太子居住的毓庆宫。更有不少拍马屁的大臣,建议仍旧使用乾隆的年号,诸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这样的标识,继续出现在器物和文件,还有铸币上。这将嘉庆这个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呢?

乾隆最后的时光还经历了一次大事件,那就是白莲教起义。尽管清军在镇压起义军上也曾一度占据上风,但始终难以扑灭,导致白莲教起义将大清王朝拖了一个凶险的境地,只不过之后的事情,乾隆再也没机会掺和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看,乾隆的太上皇生活怎么看都不像退休,名曰传位实则依旧把持着朝政大权。但时间是公平的,尽管他舍不得眼前的一切,岁月还是会将他带到另一个没有权力的世界。

从嘉庆三年开始,乾隆的记忆力衰退到令人难看的程度,比如早上发生的事,到晚上他就不记得了。到了十一月,他还主动提出要筹备九十大寿,但很快就因过度操劳而感染了风寒,眼睛花了,听力也不行了。

嘉庆四年(1799年)新年,乾隆撑着病体接受了百官的朝拜,正月初三,在养心殿病逝,终年八十九岁。乾隆带着他的不舍和遗憾走了,而放在清朝面前的,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凶险之道。同年九月,乾隆被葬在河北省遵化县胜水峪的裕陵中,陪在他身边的是他最爱的富察氏。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包拯的首席智囊,为什么最后却不得好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包拯,宋朝

    想知道包拯的首席智囊,为什么最后却不得好死吗?这个人就是才华横溢的公孙胜,结局是被推上虎头铡问斩,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他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既生瑜何生亮的才华比拼相比于包拯从一个清贫人家起仕,公孙策在那个时候可是不折不扣的名家子弟,父亲不仅是庐州府尹,自己小时候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

  • 能单枪匹马要来百里土地的成蟜,为何会叛秦降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成蟜,秦国

    成蟜,嬴姓赵氏,名成蟜,战国末年秦国公子,秦庄襄王少子,秦王政(秦始皇)之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秦始皇二十二岁亲政掌权之前的事情,史书上能找到的记载只有两条:一条是他童年时代有个朋友叫姬丹;另一条是他少年时代有个弟弟叫成蟜。遗憾的是,秦始皇童年少年时代仅有的友情、亲情

  •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突然驾崩,是不是被胡亥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秦始皇,胡亥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二世胡亥是个残暴的昏君,这是历史定论,也有史实依据。沙丘之谋,年仅二十岁的胡亥伪造秦始皇遗诏,篡夺帝位,逼杀兄长扶苏;即位之后,他残忍诛杀了几十个兄弟姐妹,毫无亲情人性可言……因为这些,

  • 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他从老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斯,秦朝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类人需要警惕,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有一类人需要自省,唯利而行,发迹于此,败亡亦于此。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在郡里做小吏,在司马迁的记述中,此人的发迹之悟是从两只老鼠那

  •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有何过人之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谷雨一到,阴雨绵绵,不免得徒增悲伤之感。一恍惚就想起过去听雨提诗的文人墨客们的风流潇洒,想必身边一定有个擅长音律或舞蹈的美人相伴。说起这个历史长河中的美人,那是如过江之鲫一样,数不胜数各有千秋。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位曾与宋徽宗传出一段

  • 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央央中国,赫赫文明,诗词文化更是中国艺术殿堂瑰丽的宝藏。谈及唐朝伟大的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以及“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二人诗歌成就极高,被后人称

  • 清代皇后为什么都不住坤宁宫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代皇后为什么都不住坤宁宫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的皇后是住在坤宁宫的。相应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住在乾清宫。后来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皇帝守孝期间,就住在养心殿。守孝期结束后,雍正皇帝也没有搬入乾清宫,而是继续居住在养心殿。于是,雍正之后的皇帝,也以养心殿为寝宫。皇

  • 清朝的衰败是不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的衰败是不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嘉庆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各种清朝电视机的男主角也基本不是他。可是实话实说,嘉庆帝还是算靠谱的,千万不能说大清朝是从他开始衰败的。准确的说法是:大清朝从嘉庆帝开始已经露出败绩了,不过令大清朝由胜到衰的可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败

  •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朱元璋,我们不免会想到他的非凡能力及其一些看似“残忍”的行径。作为帝王,朱元璋实在可谓是一代传奇,低微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到他施展才能,甚至逆袭成为天下至尊。当然,他的“残忍”一面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 刘伯温千里寻真龙天子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正史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伯温,明朝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英明雄主横空出世,旷世奇才衔命出山,历史中从来不缺这样的传奇,在这些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的传奇中,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刘邦遇张良,刘备访诸葛,朱元璋揽刘基。一代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