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05 更新时间:2024/1/13 6:44:19

战国历史上的魏国是个军事强国,也是个人才强国。但魏国却总是留不住人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魏国刚刚从晋国裂变出来的时候,因为“李悝变法”的原因,在国内累积了数量相当多的人才。同时,“西河学派”的建立,也使得魏国有了一个稳固的人才培训基地。不要小看这些魏国的人才,不论是商鞅张仪,还是吴起孙膑,这些人对于日后战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历史上的魏国,所以能够迅速的强大起来,同魏国人才的累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魏文侯执掌魏国数十年的时间里,大量的人才得到了重用。而这中间,魏文侯重用吴起、乐羊等人,更是成为了后世史书记载的佳话。但是这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魏国在魏文侯之后,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快了魏国的衰败。那么,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总是留不住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科举制完善之前,华夏大地对于人才的选拔,始终都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方法。于是,一个人如果想要跻身于朝堂的话,要么是像君主展现自己的才能,要么则是凭借自己的身份。而魏国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实际上便同魏国君主的交替,有着很大的关系。魏文侯在位的时候,魏国尚且能够做到选贤举能,而在魏文侯之后,魏国的朝政近乎全部都由贵族所把持。以至于,一个有才干的人,终生可能都不会受到君王的重用。

这样的情况下,造成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魏国虽然强大,但是可能穷尽一生都碌碌而为。而当时的秦国虽然弱小,只身前往却有可能大有作为。并且,战国局势不断的变幻,更加剧了魏国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到了战国中晚期的时候,各国君主为了能够招揽列国人才,更是绞尽了脑汁。当时,燕昭王铸黄金台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世不断传唱的佳话。这样两相比较一下,我们便能发现,列国大力度的招揽人才,可以说是魏国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魏国留不住人才,同魏文侯之后的君主,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文侯之后的武侯、惠王,自恃国力强盛,对于人才的选拔,则多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以至于,武侯在位的时候,失去了悍将吴起。而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则紧跟着失去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失,为魏国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究其原因,实际上同魏国君主的识人不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魏国留不住人才,更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因为,当魏国因为人才不断流失,而衰弱之后,更多的人才选择离开魏国,前往强大的秦国,谋一番作为。由此可见,这样的关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对关键人才的不重视,使得魏国一步步的走向了衰弱。而当魏国衰弱之后,人才流失的情况,则更进一步的恶化了起来。以至于,魏国走出的这些人才,最终使得秦国得以屹立于魏国的西部边陲,日后给予魏国以当头棒喝。

历史上的魏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因为君主的识人不明,以及魏国朝政悉数被贵族把持。最终,使得当初那个“诸侯莫能与之争”的强大魏国,彻底的走下了历史的舞台。可即便如此,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还是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而魏国“李悝变法”的结晶《法经》,更是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标签: 魏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国本之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指的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钧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

  • 历史上的宋代到底有多富裕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宋代到底有多富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时宋朝有多富裕呢?从文学名著中就可窥见一斑。《水浒传》的武松在鸳鸯楼大打出手,逃命之前将酒楼里面的器皿、酒杯踩扁了放到怀中逃跑,因为这些酒杯是金银材质的。鲁智深在桃花山抢了小霸王周通的酒器,因为这些酒器也是金银所制,值钱。这两个细节告诉

  • 古代女子想要进宫的话 古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和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进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古代,女子想要进宫,要满足哪些要求?在古代,当皇帝是很幸福的,对于整个国家,自己有话语权。那些个皇子为了能当上皇帝,常常争得头破血流。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外,“三宫六院,七十嫔妃”和“三千佳丽

  •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为何刘备会亲自赐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封,历史解密

    说到刘备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除了刘婵以外,他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还被他亲自赐死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孩子,要知道当时在古代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刘备为了自己的

  • 子午谷奇袭到底可行吗?其实诸葛亮考虑的很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子午谷奇袭到底可行吗?真正的分析一下就知道诸葛亮为何拒绝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不可行依据:一,子午谷难走,曹真在雨天走了一个月才一半路程艰辛程度可想而知,魏延的子午谷十天可能性就令人质疑;二.就算走过了,五千人打陪都按攻城战的比例也是不大可能。三,魏延赌的夏侯楙一定弃城,但是闭城严

  • 王莽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第四子?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王莽一共有6个儿子。其中,有2个儿子是他与侍女所生,4个与正妻所生的儿子中三个被他逼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说说他是怎么逼死自己的第四子的,一起看看吧。王莽称帝后,四子王临被立为皇太子。王临面对的,是杀死了自己好几个儿子的父亲。王莽面对的,是背叛过自己之人的兄长、叔叔。这关系好难处,还是分开点好

  • 壬寅宫变后嘉靖帝有了哪些转变?对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壬寅宫变,明朝,历史解密

    壬寅宫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事件,以宫女们被杀、妃子们被斩的失败结局告终。在这场宫变中,嘉靖帝虽然受到严重惊吓,并被金钗、银簪扎得流了很多血之外,基本上没有对生命造成威胁。这场宫女起义虽然看似没有任何结果,但实际上,却对嘉靖朝政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意外成为了明朝历史的转折点,开启明朝朝政

  • 明朝有着怎样的酒桌文化?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酒桌文化,历史解密

    明朝人设宴喝酒,劝客人干杯,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一般都说“千岁”,不说“干杯”。为了愉悦气氛,喝酒的时候,通常会掷色子、猜枚、投壶、抹牌来助兴。南京、苏州的士大夫饮酒,一般只是掷骰子助兴,松江等地的人饮酒时则采用投壶、猜枚来助兴。图1:明代饮酒图但是掷色子、猜枚、投壶,这些都是民间一些富豪或者普

  • 宋朝时期为什么制定祠禄制?存在什么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祠禄制,宋朝,历史解密

    祠禄制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制度,是当时佑文政策的产物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祠禄制,此制始设于宋真宗,初衷是为了“佚老优贤”,是专门提供给高官的一种福利政策,说白了就是拿着“退休费”养老,但还不回家,还给安排了一个闲职。南宋的士大夫群体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大宋统治者钟爱文官,这

  • 古代的名医为什么不愿进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名医为什么不愿进宫?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估计在很多的古装剧中都见过一种场景,宫里的后妃之类生病,皇帝就说,如果治不好,就要太医们一起陪葬!然后那些太医吓得浑身发抖,虽然心里没底但也只能答应。成为太医,听起来好像还能能耐,但是对于古代有操守有追求的医生来说,去宫里做太医并不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