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多数时间都在处理政务,在后宫的闲暇时间很少

清朝皇帝多数时间都在处理政务,在后宫的闲暇时间很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4/3/18 1:05:51

所以,对国家极其负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工作狂,而且一过度还得以自己的健康做为代价,工作狂宇文邕就是典型例子,同样身为工作狂的雍正皇帝怎么可能如电视剧里整天沉溺在后宫的莺莺燕燕里呢?

至于清朝皇帝一天是怎么过的,那每天都是有所不同,岂有一定之规?根据《国朝宫史》记载,清朝皇帝一天处理政务的流程是这样的,就是所谓的“常日视事仪”:每天早起(清高宗这样是在卯时起床,大概现在5点),在洗漱完毕后,去养心殿或乾清宫或弘德殿阅读历代清帝实录或宝训一册。辰刻(大概7点多),先吃早饭,吃早饭的时候,先看公大臣要求召见的“名牌”。在早餐完毕以后,立刻开始批阅奏折,批完的,“下所司”施行。随后就是召见群臣奏事,皇帝在养心殿升座,依次结见各部大臣,群臣按顺序奏事。还向他们询问有关事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下发谕旨。下午的些许时间可以看一天政务积压情况自己安排休息一下,或读书、或做诗、或监督皇子功课等等,总而言之,放松项目多种多样。在未刻(大概在3点左右)吃晚饭,饭后继续批阅各部院、督抚、提镇的章奏,“日以为常”。当然,在这些日常工作结束后,若时间有富余,也可以看书、写字放松一下心情。

《李朝实录》也根据使者的见闻记录了乾隆皇帝的起居,基本和《国朝宫史》一样:“皇帝寝食起居,自御极后,无论四时,卯时而起,进早膳后,先览中外庶政,次引公卿大臣与之议决,至午而罢,晚膳后,更理未了公事,间或看书、制诗、书字,夜分乃寝。”

所谓的“早朝”是指御门听政,这事也就是在康熙朝特别勤快,一个月里或每天,或3到4天举行一次。等到乾隆年间,平均一年只举行11次,并不是皇帝生活的常态。

爱新觉罗·玄烨

所以,清朝皇帝尤其是康雍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政务,风花雪月的时间不是没有,但占比肯定是少的。像清圣祖抛开与大臣会议的时间,需要处理的事务每天至少有几十件,军务繁忙的时候更要三、四百件,一一通览,一字不遗。《清圣祖实录》记载:“内外各衙门奏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其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一日有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

如此,日复一日地处理众多的事件,搞得清圣祖晚年特别疲倦,帝王也是人么!所以消极言论是在所难免的,所谓“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傍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像清世宗由于大规模实施了密折制度,再加上章奏制度的完善,其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当然,代价就是工作量大大增加,而清世宗也是一个细致认真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几务,无分巨细,务期综理详明”,所以,史书记载,清世宗的常年工作状态是这样的,所谓“世宗虑本章或有漏泄,所有折奏皆可封达上前,几暇披览,或秉烛至丙夜。所批辄万言,洞撤款要,后付刻者,只十之三四”,有时候一天工作量太大,晚上实在疲倦,手上功夫疲惫,难免导致字迹潦草,他在给大臣谕旨的时候,就说“灯下所批,字画潦草,汝其详加审视”。

爱新觉罗·胤禛

所以,雍正皇帝即便有轻松时间也非常有限,感觉是康雍乾三帝中最少的。

清高宗也是很勤政的,很大程度上可与其爹清世宗比肩,所谓“大小臣工,凡有奏折,朕皆详细阅览,不遗一字”,一天之间“自朝至日中,视事者十数刻,召对廷臣者十数刻,披阅本章者十数刻”,清代文人赵翼就写下了乾隆帝勤政的场景。《簷曝杂记》记载:“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时同直军机者十余人,每夕留一人宿直舍。又恐诘朝猝有事,非一人所了,则每日轮一人早入相助,谓之早班,率以五鼓入。平时不知圣躬起居,自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余辈在直舍,遥闻爆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至乾清宫。计是时,尚须燃烛寸许,始天明也。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犹寻常无事时耳。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

这还是平常无事的状态,如果遇到紧急军务或者河务,工作状态就更为疯狂了,就比如说平准定回那会,“每军书旁午,应机指示,必揭要领。或数百言,或数十言,军机大臣承旨出授司员,属草率至脱腕。或军报到以夜分,则预饬内监,虽寝必奏。迨军机大臣得信入直庐,上已披衣览毕,召聆久矣。撰拟缮写,动至一二十刻。上犹秉烛待阅,不稍假寐”。

综上所述,像历史上的明君其生活处理政务是主要部分,即便是有休息娱乐的时间也有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八旗子弟为何没落?战斗力大跌 连吃饭都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八旗子弟地位排名,没落八旗贵族聚会,清朝八旗子弟在哪里

    清朝设有八旗制度,是朝廷强大的军事基础,但在入关之后战斗力却逐渐下降。(示意图/达志影像)后金首任大汗努尔哈赤开创了八旗制度,在满清入关之后,仍在清朝发挥极大作用,不但能派旗人驻守边疆,增强国防力量,也成功让清朝国运长久延续,然而如此壮大的组织,为何到了中后期却逐渐没落?不但战斗力大跌,有些旗人甚至

  • 今天是顺治帝的孝陵肇建360周年,也可以说是清东陵始建360周年。孝陵始建于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顺治孝陵最长的神道,顺治孝陵全景视频,顺治孝陵真实事件

    一,大到国家,小到百姓,任何工程都有一个筹建准备过程,比如选址、筹款、准备建筑材料、招聘工匠、确定方案、绘制图纸,如果是国家大工程还要派兵守护,这些都需要时间。财力雄厚有能力的,准备时间可能短些,困难家庭的或没有经验的,准备时间要长些。有的老百姓家庭为了盖三间房子,可能前四五年就开始准备,勒着裤腰带

  •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先灭此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鸿章给后人的4句忠告,关于李鸿章的历史事件,李鸿章时期的中国有多强大

    确实,李鸿章身上带着的沉痛历史色彩使得后世对其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鸿章无疑是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国家忧患问题上,李鸿章是带着前瞻性的,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此国不灭,后患无穷。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灭此国。”而李鸿章口中不得不灭的这个国家,便是日本。日本与我国的改

  • #文史观点#晚清名臣李鸿章1896年访美,9月0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There are newspapers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editors, unfortunately, do not tell the truth. They do not, as yourpapers, tell ‘the truth.’ The edito

  • 清朝第一“巨贪”,古代又没有银行账户,就不怕小偷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巨贪站水牢而死,清朝最珍贵的金库,世界第一巨贪的名人

    和绅实际上贪了多少钱,没有一个具体的数, 不过从“和绅倒、嘉庆饱”这句俗语当中就能看得出来,相当于是“富可敌国”?那么和绅到底是怎么保管这么多“巨款”的?民间有流传着两种方法,分别是“铸造黄金”和“利用墙壁”。第一:重新铸造黄金。古代最流行的是金元宝,银元宝,哪怕放到现在黄金都是市场最流通,最保值的

  • 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他为何要主动请辞?用意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曾国藩带领湘军收复湖北全省后,咸丰皇帝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巡抚是一省的最高长官,如果能有地方实权,就能让湘军源源不断得到兵源、粮饷、武器补充。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来,处处受人排挤,就是因为手中没有实权。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对湘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可是,曾国藩接到

  • 他是武器发明家,康熙年间就研发出机枪,只可惜没被重用反被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名叫戴梓,出生在康熙年间,在当年这位戴梓则是成功地制造出了连发的枪,当时也不能说是机枪,总之这样先进的武器,肯定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排列前茅的。因为自己的家境非常优越,每天也是有闲时间闲工夫搞这些机械化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是成功将这样的武器制造出来,只不过当时不叫什么机枪,而是叫做“连珠火铳

  • 作死!这位捻军将领的叛变让天京陷入包围 他自己最后被清朝捕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捻军简介,太平天国最惨的叛将,戴氏被捻军灭门

    之前小佛给大家讲过韦昌辉这个人,太平天国有首义六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无一例外都是清廷眼中的叛国者,但是韦昌辉属于其中的特殊分子——不仅被清廷否定,后来还被自己人否定。今天小佛要给大家讲另外一个人,他一会和清朝为敌,与太平军为友,一会又是与太平军

  • 一组清朝官员和家眷的真实照片,都是很珍贵的影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晚清时期的蒙古亲王,他的名字叫那彦图,字矩甫,姓博尔济吉特氏。 当时慈禧太后非常重要他,当时的庆亲王奕劻还是他的岳父晚清时期蒙古亲王那彦图的王妃和世子,这个王妃人长的还不错,她的儿子也长的很端正照镜子的女子是清朝末年是肃忠亲王善耆的王妃,她也是肃忠亲王那一脉的最后一个王妃,因为后面清朝就灭亡了这

  • 太平天国史:水兵闹情绪,杨秀清小题大做,杖责韦昌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杨秀清为何要杖责韦昌辉呢?这事得从头说起,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是劲敌,关系很差,最后兵戎相见。1848年,杨秀清凭借“跳大神”,取得“天父传言”资格,一跃而起。洪秀全、冯云山为了平衡内部势力,便栽培韦昌辉、石达开等新秀,依靠他们的家族力量制衡“天父”。韦昌辉、石达开家族背景强大,让出身寒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