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门三公,父子同宰”,这个刘氏家族在清朝崛起,成为士林翘楚

“一门三公,父子同宰”,这个刘氏家族在清朝崛起,成为士林翘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81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28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山东诸城的一个刘氏家族,这个家族比较特殊。都说满清压制汉人,鲜有汉人家族能够崛起。然而诸城刘氏却能够在满清的高压之下异军突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家族逐渐发展成“一门三公,父子同宰”的士林望族。如果说枝繁叶茂的刘姓在清朝时期形如璀璨的星河,那么诸城刘氏就是其中最闪亮的存在。

诸城所在位置

一、读书改变命运

1、耕读传家

诸城刘氏在清朝之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很难在史籍中找到他们的足迹。据说他们的老家原本是在安徽的砀山,适逢明初人口大迁徙,生活在砀山大刘村的部分刘姓族人跟着这股大潮迁到了山东日照。经过近百年的繁衍生息,他们彻底在异乡扎下根,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毁掉了他们的所有财产积蓄,他们因此不得不分迁各地,以谋生路,其中有一个叫刘思源的选择留守老家。

刘思源娶同村张氏女为妻,生有8个儿子,随着儿子们逐渐长大,他本着“树大分叉,儿大分家”的宗旨,除了让老四刘禧留在自己身边外,令其余诸子分迁到其他地方谋发展,其中老大刘福和老二刘禄迁到了三庄镇刘家沟。等到刘福的儿子们长大后,刘福又带着三子刘恒迁到诸城逢哥庄,刘福和刘恒因此分别成为诸城刘氏的一世祖和二世祖。

为了生存而移民

诸城地势平坦,水利灌溉条件优良,相当适合农耕。刘福和刘恒父子二人刚到诸城的时候,身无余财,只能以帮别人做工为生,后来有了点钱,也就投身于农耕之中,以勤劳和节俭来积累财富。古代讲究一个士农工商,单靠一个“农”字肯定无法让家族兴盛,而要想进入“士”这个阶层,在当时来说,最靠谱的方式便是读书,以科举来入仕。要说刘福选择诸城真的是明智之举,诸城的读书风气相当浓郁,比江南并不差多少。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诸城刘氏终于有余力可以培养几个读书人了,刘恒之孙刘思智相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发奋学习,考中了秀才,使得诸城刘氏自此进入了耕读传家的发展模式。千万不要小看秀才,明朝时期的秀才不仅可以免除家中2个男丁的徭役,还能够按月领取官府发放的津贴,这种实惠可以让秀才之家有更多的余力来培养读书人,刘思智之子刘通因此也考中了秀才。

明清科举程式

2、书香门第

有刘思智和刘通父子二人打下的基础,诸城刘氏算是一只脚踏入了“士”阶层,要想把另外一只脚也踏进去,唯有继续在读书的路上发奋图强,至少要考取个举人的功名才行,因为按当时的制度,秀才无法当官,举人却可以,比如嘉靖朝的名臣海瑞便是举人出身。另外,一旦族中出个举人老爷,族人便可托庇于其下,以此来享受免税的待遇,家族的美好未来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刘通之子刘必显从小便带着族人的殷切期望寒窗苦读,向着举人的功名发起冲击,天不负有心人,他以24岁的年纪考中了举人,也算是相当的年轻有为了,要知道海瑞中举时的年龄足足比他大了一轮。举人虽说比不上进士荣耀,可考中的难度却比进士大,据相关史料统计,明清时期的举人录取比例大致在千分之五左右,而进士的录取比例足足有百分之一,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金举人,银进士”。

刘必显遇到的是明末乱世,朝纲败坏,他虽多次入京参加会试,可惜履试不中,所幸的是他没有放弃,他即使到山中避乱,依然手不释卷,等满清入关后,天下大定,他如愿以偿地考中了进士,并以天子门生的身份步入了仕途,累升为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或许是因为刘必显的名字起得好,诸城刘氏注定是要“必显”了。他的两个儿子刘果和刘棨在他的精心教导之下也都考中了进士,一门三进士,妥妥的书香门第。

刘果和刘棨给诸城刘氏带来的荣耀远不止此,他们两兄弟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让诸城刘氏的声望与日俱增。值得一提的是,两兄弟都曾受到过康熙皇帝的接见,刘果是在河间知县的任上被康熙召见的,期间被康熙大加褒奖。刘棨是在天津道副使的任上因迎驾之故而受到康熙接见的,期间被康熙赐下了御笔亲书的“清爱”二字。刘棨才能卓越,不管出任何职,皆有建树,因此一步步当上了从二品的四川布政使,进入高官行列。

康熙御赐“清爱堂”

二、海岱高门第

1、立德立业

诸城刘氏从刘必显到刘果刚好兴旺了两代,如何让家族破除“富不过三代”的壁垒由此成为他们需要深思的事情了。俗话说,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刘必显给家族植入的道德观是“清廉爱民”,刘棨在此基础上以身作则,勤于任事,最后过劳致死,给族中子弟树立起了“忠诚勤勉”的榜样。刘棨有10个儿子,其中最有作为的当属老五刘统勋。

刘统勋从小就没有身为高官之子的觉悟,别人家的孩子一心盼着恩荫,他则一心只读圣贤书,仅24岁就考中了进士,顺利进入仕途。话说中进士越早,仕途上的发展空间则越大,乾隆二年,他以37岁的年纪升为从二品的刑部侍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一帆风顺的仕途并未让他迷住双眼,他始终牢记父祖传下来的为人为官之德,以清廉自守,以忠君任事。

刘统勋画像

他在朝中任职期间从来不考虑自身得失,行事全凭一份公心,一旦遇到违法之事,他必定上疏弹劾,让同僚们是既恨又敬。就连张廷玉和讷亲这样的军机重臣都无法逃过他的“法眼”,由此赢得了乾隆的高度信任,被乾隆重点培养。乾隆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正二品的漕运总督,因其治理水患有功,没两年又被升为从一品的刑部尚书,年仅48岁。乾隆三十六年,他荣升为首席军机大臣,一举打破了汉臣不得任此职的惯例。

刘统勋治水惩贪

2、不坠门楣

刘统勋在忙于公务之余,并未放松对儿子们的教育,他的长子刘墉(即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刚过而立即考中进士,随后在翰林院过度了几年,接着就被乾隆安排走上了学政官之路,这条路可以说是大多数文臣梦寐以求的路,概因四个字—“门生故吏”。刘墉先是到广西主持了一场乡试,接着被提拔为安徽学政,虽说具体品级未知,但是清朝赋予各省学政的职权很大,使之拥有抗衡巡抚的势力。

刘墉画像

乾隆为了进一步历练他,让他到重镇太原出任知府,任期满后擢升其为正四品的冀宁道台。不料他所辖管的阳曲县出了个大贪官,按律,他当以失察之罪被处以极刑,好在乾隆出面保了他一下,让他只是被发配军台。这件事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他在第二年就被重新起用,但是仕途却背上了个包袱。都说压力是动力的源泉,他不管到哪儿任职,都留下了“公正清廉”的好名声。

或许是因为乾隆后期尤其宠信和珅的缘故,刘墉虽说磕磕绊绊地也当上了大学士,但是在仕途上的整体发展还是不如其父。刘墉在对抗和珅期间采用的是一种在外人看来比较滑稽的方式,这也是没办法,毕竟上面有个乾隆在,等到嘉庆继位后,他一反常态,以比较犀利的方式帮助嘉庆一举除掉了和珅。他死后,嘉庆没有亏待他,赐他的谥号为“文清”。

刘鐶之画像

结语

鉴于刘墉无后,嘉庆特诏其侄刘鐶之入京为其操办后事。这个刘鐶之幼年丧父,从小被刘墉抚养长大,受到了刘墉的良好教育,27岁即考中进士,之后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同样获得了圆满,生前当上了从一品的吏部尚书,死后被道光帝赐谥号为“文恭”。诸城刘氏的影响力虽说在他手上有些下滑,但是依然不失为名门望族。

参考文献:

《清史稿》

《东武刘氏族谱》

《清代科举家族》

更多文章

  • 李成梁跟努尔哈赤私下关系甚好?被一度怀疑大明“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李成梁是大明王朝的将领之一,他对于边境的掌控力非常强,也因此被皇帝赏识,被封为“大总兵”。他的威名在各部落中广为传播,成为了一位备受敬仰的人物。但是,努尔哈赤并不想在李成梁手下当个“听话的部下”,他的野心和自尊心让他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部落领袖。尽管他对李成梁非常忠诚,但他也希望有一天能够独当一

  • 1885年,清朝为何让出越南的宗主权?李鸿章的操作,一般人看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鸿章可以推翻清朝吗,李鸿章签订的越南条约是什么条约,清朝的李鸿章事件

    看这气势如虹的架势,仿佛将法国人赶出越南指日可待。但是,李鸿章的骚操作来了!趁着胜利,在当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让出了越南的宗主权,并允许法国通商,降低进出口关税,从此,越南不再是大清的藩属国。这到底是为什么?打了胜仗还要求和?1、背景1840年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此后的

  • 晚清提督抗击八国联军,血染沙场后竟无人收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晚清十大悬案,八国联军清朝为什么不派广西狼兵,八国联军晚清真实生活

    他的名字叫聂士成,身份是直隶提督兼任武卫前军总统。其身边是几名阵亡士兵的尸体,不远处还摆放着几门大炮。直隶提督为清朝直隶一带军事最高长官,品秩为从一品,官级可大得很。可由于清军战败,没有人在第一时间为他收尸,竟然就这么曝尸街头。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尽管大清朝廷骨头软,可百姓们和大清炮队的将士还是铁骨铮

  • 大清御前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御前带刀侍卫照片,龙泉金卫佩刀,军官佩刀

    文 |淩轩编辑 |淩轩●—≺ 前言 ≻—●御前带刀侍卫是皇帝的近臣,时刻保护皇帝。他们恪尽职守,只要有人靠近皇帝五步以内,就会将对方一刀毙命。他们的武功究竟有多高,特权又有多大?●—≺福利多多≻—●表面看来,御前带刀侍卫只是皇帝的保镖。他们常常同太监一起,出现在皇帝的身边,且时常要面临刀光剑影,地位

  • 长葛县民国历史名人,官亭乡四三府——司振东(4)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看到这些情况,只觉奇怪,也弄不清这个学校是什么性质。该学校组织如下:戴笠对临训班人事作了安排。自己担任班主任一职。班本部:副主任余乐醒(主任戴笠住重庆)教务处:总教官谢立功办公室、主任丁若萍(对余乐醒等人的牵制和监视)班本部设教务处、政训处、总务处三大处,处内设教务员、政训员、总务员。政治教官:

  • 雍正驾崩后,乾隆明明拿到皇位为何仍大哭?网友:你看遗诏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驾崩为什么乾隆继位,雍正假传遗诏是哪部电视剧,雍正遗诏李卫

    ▲雍正皇帝在历史剧中的模样。(图/翻摄自剧照)雍正的遗诏究竟写了什么呢?原文如下: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文中只的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的名字(爱新觉罗弘历)。得知自己是即位者的瞬间,乾隆顿时大哭,原因有两个:第一“尽孝道”:古人特别讲究

  • 大清都亡了,陕甘总督升允还在率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腐朽的制度注定要被扫入旧纸堆。鸦片战争后,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大清的国门,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发动辛亥革命,灭亡了清朝,也终结了封建帝制。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的烙印还是让许多大臣都难以接受清朝的灭亡,依旧在为清朝

  • 【史学】出生成谜、私通臣妻、闭关锁国的乾隆,导致大清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历史教训总结,乾隆的真实未解之谜,乾隆败落的真实原因

    乾隆皇帝一、生世成谜,顺利继位正史《清史稿》中关于乾隆皇帝生母的记载很少,所以关于乾隆身世有多种版本流传。第一种传言:雍正在避暑山庄打猎时打中了一头梅花鹿,晚上喝了大补的鹿血,一时欲望难耐,随手抓住身边的一位宫女就宠幸了。这位宫女的肚子也是十分争气,就被雍正宠幸了一次,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位男婴,就是后

  • 长葛县民国历史名人,官亭乡四三府-司振东(1)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司振东:乳名司东恩。别名司真中。司振东。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1917年农历十月初一日生于长葛市官亭乡四三府村。逝于1983年自幼父母双亡,弟兄五人:大哥司振宇:曾任后河镇粮库保箩员,是他任洧川县县长时,托长葛县县长李乐安给安排的。二哥司书勤:在郑州经商。四哥司六:一生务农。妻子田振苏:湖南人,地

  • 和珅聪明绝顶,为何不提前讨好嘉庆为自己留条后路,避免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这个人特别擅长迎合乾隆皇帝的爱好,以及擅长逢迎,时刻揣摩圣意,而且事事想乾隆帝之所想,有些贪来的钱部分用到了乾隆身上,成为乾隆帝的个人金库。因此当时虽然很多大臣弹劾和珅贪污,然而和珅却是屡告不倒,靠的就是他的后台乾隆皇帝,他深知只要牢牢的靠上了乾隆皇帝这个最硬的靠山,谁弹劾也不会倒台。 而乾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