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85年,清朝为何让出越南的宗主权?李鸿章的操作,一般人看不懂

1885年,清朝为何让出越南的宗主权?李鸿章的操作,一般人看不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4/1/19 7:13:47

看这气势如虹的架势,仿佛将法国人赶出越南指日可待。

但是,李鸿章的骚操作来了!

趁着胜利,在当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让出了越南的宗主权,并允许法国通商,降低进出口关税,从此,越南不再是大清的藩属国。

这到底是为什么?打了胜仗还要求和?

1、背景

1840年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此后的大清,日渐虚弱,渐渐不负“康雍乾时代”之勇。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赔钱割地,不堪其辱。几年之后,大清刚刚恢复了“身体”,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这是个硬茬。

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太平天国的事情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二次鸦片战争在1856年爆发了,英法两个强盗,仗着坚船利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清成了随手捏的面团。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58年,法国人开始进攻越南岘港了。

到1867年,越南南部六省成了法国人的殖民地。

本来,越南是大清的藩属国,受华夏文化影响很大。法国来了后,开始影响越南人的价值观、文化生活,当然也带来了他们在越南南方的霸权。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宗主国也很难有两个,法国让所有在越南的大清军队全部撤出......

大清有点生气,我才是越南的宗主国,怎么又多了个干爹?

当时,大清朝廷有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都是主战派,而李鸿章等人是主和派。

最后,大清在犹犹豫豫中,被动派了军队过去。

朝廷一边派军队过去,一边又给了种种限制,这就像唐僧对孙悟空,既要让你杀妖,又要让你受紧箍咒之苦。

在各种影响下,1883年的12月底,中法大战开始了。

事实说明,法国领先的不仅仅是装备,在精神面貌、军队执行力方面,法国依然领先于大清。

于是,大清军队节节败退。

接下来,朝廷撤了恭亲王等人,慈禧让李鸿章去谈判,就此,在1884年5月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这是大清第一次让出对藩属国越南的保护权。一句话,鉴于双方的实力,大清怂了!

可是,法国人很讨厌,他们就像一根弹簧,你越软他越强,不仅逐渐靠近边境,而且对没有来及撤的谅山北的清军,直接枪炮招呼。

这就是著名的“北黎冲突”。这导致战火重燃。

8月5日,法国开始从水路进攻我国台湾省的基隆。进攻不利,勒索8千万法郎,要求十年还清。大清拒绝了这勒索。

法军又进攻福州。

当时,朝廷对水军的命令是: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啥意思?绝不先出手。

于是,在马江海战中,清军损失巨大。

10月,法军再次进攻台湾省基隆,占据一隅。1885年3月,还占领了澎湖列岛和渔翁岛。

水站,法国占尽便宜。

在陆路,法军趁势往谅山北部推进,一路烧杀抢掠,推进到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

法国因为兵力不足,补给艰难,在镇南关烧了一把火,暂时离开了。

法国这是要骑到大清头上拉屎了,大清派出了老将冯子材,带领三万多军队进攻镇南关,要夺回失地。

在1885年三月底,冯子材带领的人马,获得镇南关大捷,并在3月29日攻克谅山。

虽然,清军损失要比法军大多了,但结果是好的,打出了血性,获得了好的结果。

法国人怂了,在4月4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法国人惊了,大清竟然有如此战力?因为这次失败,法国内阁倒台,一片混乱。

可是,在这当口,仅仅过了一个月,李鸿章就开始谈判,并在6月9日签订了《中法会订条约》,同意给法国经商政策,并让出宗主国位置,划定界限等。

这个条约一出,左宗棠等武将气疯了。

左宗棠说了两句经典的话:第一句: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第二句,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为何要在胜利时签订这个协议?

李鸿章签订协议的背后逻辑

李鸿章被誉为晚清时期的“糊裱匠”,他负责给大清这所破房子,进行各种“糊裱”,让大清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李鸿章为何在中法战争时,力求主和?

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李鸿章认为法兰西是大国,不可战胜。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英国人,大清束手无策,割地、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直接打进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抢走宝物无数。

在李鸿章这些主和派看来,不是要低头,而是实力不敌。法国和英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大清干不过。如此,求和才是正解。

第二,在中法战争中,大清虽有胜利,但不占优势。

虽然在冯子材率领下,完成了镇南关大捷,可是,那场战役,法军只派出两千人,而大清派出了三万二,虽然胜利了,但不是战胜了法国在越南的主力部队。

而在海战中,大清更是没有优势。

基于实力和战况分析,李鸿章等人决定继续求和。

第三,担心陷入战争泥潭,迎来虎视眈眈的“虎狼”。

打得好了,国家耗尽无数物资,打不好了,大清就会被打没了。

如此,慈禧等人肯定是同意求和谈判了。

第四,越南只是藩属国,不是大清的国土。

越南只是大清的藩属国,为了藩属国让自己面临巨大危险,慈禧不会这样做,李鸿章这种“主和”的人也一定不会这样做。

关键是,大清为越南流血流汗,越南记不记好?这很难说,当时的越南南部,对法国的认同度是高于对大清认同度的。

想一想,大清只是个大国,大而不强,饱受英法等国欺凌。法国却是个世界强国,越南的屁股坐在那一边的概率极高。

如果实力强大,一定庇护越南。但实力不足时,大清只有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了。

简单来说,从慈禧、李鸿章的角度看过来,自己实力不足,放弃藩属国,保全自己是好事。这连壮士断腕都算不上。

第五,李鸿章等人趁着胜利,提出了条件。

镇南关大捷后,法国人有两个选择,一是派支援的大军过来,二是认怂离开!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法国派人来支援的概率极大,主要领导已经放话了。既然如此,趁着暂时停战,趁着胜利余威,提出个别条件。

所以,最后的《中法新约》里规定了这么几条:一是,宗主国有法国来当;二是大清给予法国通商的方便;三是,降低对法国的进出口关税。

这三条,确实很怂。

不过,我们再看另外两条:一是,台湾基隆、澎湖列岛、渔翁岛上的法军必须退出;二是,中越边境要界定一下。这意思是,划定界限后,除非大清同意,以后不得擅自越境。

相比以前签订的耻辱协议,这一次,没赔钱、没割地,就签订了协议。

李鸿章等人是很满意这次的协议的。

说实话,如果看完这几条,我想大多数人,会认同李鸿章的。

但是,李鸿章等人一定没有想到后续的效应。

3、藩属国纷纷被夺,日本前来攻打,八国联军前来骚扰

越南的宗主权移交,释放了一个大大的信号:大清没有能力支持藩属国,这让大清的影响力锐减。

从国际情况来看,在中法战争中,大清胜利了却认怂了,让世界列强感觉到了大清的软弱。

于是乎,缅甸、老挝、尼泊尔、朝鲜被列强先后夺走了宗主权。

于是乎,日本敢于和大清打甲午战争,并把大清打倒在地使劲摩擦,并割走台湾等。

于是乎,德国敢于夺走胶东半岛。

于是乎,八国联军敢于攻打北京.....

回望历史,如果坚持和法国继续打,会怎样?或许,赢得了世界尊重,无人敢惹;或许,大清早早就塌了。后者的 概率高于前者。

一个国家,看似庞大,然而,上层享受奢靡生活,比如慈禧等人;中层贪腐盛行,比如大清军中、地方的各级官员;基层百姓,日子艰难,民不聊生。

这样的朝廷还有前途吗?大概率没有了。

中法战争时期的大清,已经进入病入膏肓的阶段了,领导人不换,体制不换,李鸿章等人救不了,那一个个卖国求荣的协议书,除了给大清、国人脸上抹点黑,除了让大清苟延残喘几年,再无用处。

那么,左宗棠等主战派,就能让大清获得新生吗?一样很难,大清这所房子实在太破了,体制一团糟,上下不同心,国库很空虚,列强在窥探。

六十多年后,新中国一样贫穷,可是,在朝鲜战场上,却让美国领衔的17个发达国家,竟然过不了三八线,为什么?

因为那时的新中国,三军用命,上下同心,将领出众,盟友强大。

十九世纪的中法战争时期,如果法国面对的是新中国的军队,只能认怂了!君不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越法战争,在新中国的支持下,北越都胖揍了法国,何况新中国的军队?

李鸿章有点软蛋,也有点怂,但是,仔细看那段历史,虽然李鸿章签订了“不败而败”的协议,但李鸿章没啥大错。

参考资料: 《李鸿章全传》

《冯子材-金戈铁马镇南关》人民网2018.10.19

更多文章

  • 晚清提督抗击八国联军,血染沙场后竟无人收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晚清十大悬案,八国联军清朝为什么不派广西狼兵,八国联军晚清真实生活

    他的名字叫聂士成,身份是直隶提督兼任武卫前军总统。其身边是几名阵亡士兵的尸体,不远处还摆放着几门大炮。直隶提督为清朝直隶一带军事最高长官,品秩为从一品,官级可大得很。可由于清军战败,没有人在第一时间为他收尸,竟然就这么曝尸街头。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尽管大清朝廷骨头软,可百姓们和大清炮队的将士还是铁骨铮

  • 大清御前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御前带刀侍卫照片,龙泉金卫佩刀,军官佩刀

    文 |淩轩编辑 |淩轩●—≺ 前言 ≻—●御前带刀侍卫是皇帝的近臣,时刻保护皇帝。他们恪尽职守,只要有人靠近皇帝五步以内,就会将对方一刀毙命。他们的武功究竟有多高,特权又有多大?●—≺福利多多≻—●表面看来,御前带刀侍卫只是皇帝的保镖。他们常常同太监一起,出现在皇帝的身边,且时常要面临刀光剑影,地位

  • 长葛县民国历史名人,官亭乡四三府——司振东(4)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看到这些情况,只觉奇怪,也弄不清这个学校是什么性质。该学校组织如下:戴笠对临训班人事作了安排。自己担任班主任一职。班本部:副主任余乐醒(主任戴笠住重庆)教务处:总教官谢立功办公室、主任丁若萍(对余乐醒等人的牵制和监视)班本部设教务处、政训处、总务处三大处,处内设教务员、政训员、总务员。政治教官:

  • 雍正驾崩后,乾隆明明拿到皇位为何仍大哭?网友:你看遗诏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驾崩为什么乾隆继位,雍正假传遗诏是哪部电视剧,雍正遗诏李卫

    ▲雍正皇帝在历史剧中的模样。(图/翻摄自剧照)雍正的遗诏究竟写了什么呢?原文如下: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文中只的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的名字(爱新觉罗弘历)。得知自己是即位者的瞬间,乾隆顿时大哭,原因有两个:第一“尽孝道”:古人特别讲究

  • 大清都亡了,陕甘总督升允还在率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腐朽的制度注定要被扫入旧纸堆。鸦片战争后,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大清的国门,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发动辛亥革命,灭亡了清朝,也终结了封建帝制。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的烙印还是让许多大臣都难以接受清朝的灭亡,依旧在为清朝

  • 【史学】出生成谜、私通臣妻、闭关锁国的乾隆,导致大清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历史教训总结,乾隆的真实未解之谜,乾隆败落的真实原因

    乾隆皇帝一、生世成谜,顺利继位正史《清史稿》中关于乾隆皇帝生母的记载很少,所以关于乾隆身世有多种版本流传。第一种传言:雍正在避暑山庄打猎时打中了一头梅花鹿,晚上喝了大补的鹿血,一时欲望难耐,随手抓住身边的一位宫女就宠幸了。这位宫女的肚子也是十分争气,就被雍正宠幸了一次,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位男婴,就是后

  • 长葛县民国历史名人,官亭乡四三府-司振东(1)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司振东:乳名司东恩。别名司真中。司振东。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1917年农历十月初一日生于长葛市官亭乡四三府村。逝于1983年自幼父母双亡,弟兄五人:大哥司振宇:曾任后河镇粮库保箩员,是他任洧川县县长时,托长葛县县长李乐安给安排的。二哥司书勤:在郑州经商。四哥司六:一生务农。妻子田振苏:湖南人,地

  • 和珅聪明绝顶,为何不提前讨好嘉庆为自己留条后路,避免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这个人特别擅长迎合乾隆皇帝的爱好,以及擅长逢迎,时刻揣摩圣意,而且事事想乾隆帝之所想,有些贪来的钱部分用到了乾隆身上,成为乾隆帝的个人金库。因此当时虽然很多大臣弹劾和珅贪污,然而和珅却是屡告不倒,靠的就是他的后台乾隆皇帝,他深知只要牢牢的靠上了乾隆皇帝这个最硬的靠山,谁弹劾也不会倒台。 而乾隆皇

  • 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故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一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故居,位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乡袁家寨,占地面积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1800米长、10米多高的寨墙,6座炮楼

  • 河南省民国、明清时期的古籍县志地方志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以下地方志均为PDF全文。0001PDF电子版安阳县志(民国明清古籍)(嘉庆24年民国铅印本)0332PDF电子版永宁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乾隆民国石印本)0101PDF电子版获嘉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乾隆道光补刻本)0312PDF电子版延津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万历)0129PDF电子版灵宝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