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七大少年将军,纸上谈兵的赵括排名第七

中国古代七大少年将军,纸上谈兵的赵括排名第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39 更新时间:2024/1/21 16:33:35

第一位,范蠡

-国耻已雪,霸业已成;功名已垂青史时,能激流永退,和绝色佳人泛舟五湖,纵情山水。。。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有人会问我范蠡是将军吗?范蠡长于治军,文种善于治国。所以勾践到吴国做人质时,带上了范蠡,留下了文种治理国家。文种和范蠡都是谋臣。文种向勾践献上“伐吴七策”。勾践因为范蠡的谋划才能给顺利回国。范蠡回国后主要管理军事,文种还是民政。但是当时可没有文武分家。所以他们的职权也不是绝对的。范蠡即是谋臣,也是将军。电视上演他是将军也没有错。

[var1]

第二位,霍去病

---旷世无匹的少年,传说霍去病第二次攻打匈奴,六日连灭五国。

当他凯旋而归时汉武帝龙颜大悦,大宴群臣为霍去病庆功,上千歌女舞妓扶琴助兴,琴声波澜壮阔却韵律和谐一致,如一人所出,其中有一歌女为了能让霍去病看她一眼,在霍从她身旁经过的时候,毅然弹了一个极不和谐的变调,所有琴声刹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当然也包括霍去病。她明白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微微一笑,坦然赴死,用她的一生,换这位少年的一次专注。悲哉!!壮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霍去病每一次出击匈奴都是孤军深入,以寡敌众,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把所有倾慕他的美女佳人拒之门外,非我无情,实乃不能用情。。。。。

第三位,周瑜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

[var1]

[var1]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典型的气质形美男,小乔也是可以和貂蝉齐名的美女,他本也可以像范蠡那样在赤壁一战之后归隐,不问世事,可惜天妒英才。

有人说周瑜是谋士,其实周瑜肯定会打仗了,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有将帅之才。他不是军师是都督,孙权会有很多问题会请教他,从这方面看相当于国防部长,而周瑜确实也会领兵打仗,相当于看当时东吴军队的总司令了,因为一千多年前,国家的设置没有那么完善,所以职位跟现在的也差很多。简单的说,周瑜可以说是东吴军事方面的一把手了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四位,兰陵王高长恭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材。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

南北朝时期北齐人,传说高长恭上阵杀敌时戴着画成可怕鬼脸的面具,免得敌人看他漂亮就不害怕。在他任并州刺史时,突厥入侵,他尽力反击。武成帝河清四年,周军大举进攻,包围洛阳,高长恭为齐军中军统帅,他率五百骑冲入周军,直至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之城)下,城被周军包围甚急。城上人不识,高长恭免胄示之面,乃得进城,解除包围。大捷之后。武士共歌《兰陵王入阵曲》。后为太尉,讨柏谷,攻定阳,立不少战功。可惜此人命不好,功高遭忌,后主武平四年,皇帝派人送来毒药,高长恭对自己的妃子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但也没有要求见皇帝申述,就饮药自尽了。

[var1]

[var1]

[var1]

究其兰陵王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史书上仅以四百多字的传记,略述他的生平。千百年后,当我们想竭力了解他时,却发现他的历史面貌如此模糊,只能在与同时代的人物对照中,隐性发掘他的事迹。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对哪些历史人物寄以厚望,就会加上诸多的美化和修饰。就算是区区400字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延伸很多他的传奇故事。这或许就是后来兰陵王被戴上面具的由来吧。

第五位,杨延昭

--老父英雄,儿男好汉,两代忠良。立边关御寇,枪横缨荡;敌楼护塞,锐盛威扬。

杨延昭又叫杨延朗,因为其“朗”字与皇帝名讳一样,为了避皇帝名讳,杨延朗改名杨延昭。杨延昭是北汉、北宋两朝名将杨业的儿子,并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杨延昭称为杨六郎,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却并不如小说中那把,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他是杨业的长子。

杨业在抗击辽军上有很大的功绩,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延昭作为杨业的儿子,丝毫不下其父雄风。就连自己都多次称赞,说杨延昭这个儿子很像他。宋真宗也曾经说过,杨延昭的父亲是前朝猛将,杨延昭则是本朝虎将。他自幼喜爱武艺,虽然沉默寡言不似一般儿童,但是在研读兵书,对阵军阵的游戏上却有超凡的智慧。杨业很喜欢很重视杨延昭,所以等到杨延昭能随军出征了,每次出征之时,杨业都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虽然他是长子)。到他去世时,宋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才选择录用。

第六位,岳云

--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南宋时期因为金军侵略烧杀,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旦夕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乃父之风。

金兀术率军南侵,以金国精锐在郾城与岳家军大战。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骑兵“遭遇”战,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战中,农耕民族步骑混同击败数量优势的游牧民族骑兵精锐的战例)。岳珂记载说:郾城等战后,金兀术大为震惊,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英雄气壮山河,奈何奸君奸臣各为私利,沆瀣一气,竟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悍然杀岳云石刻像害岳飞父子与张宪。英雄,再一次败给了小人。纵横无敌,令敌人恐惧敬佩,千军万马也奈何不得的一代名将,竟被自己以性命保护的民族所拥立的皇帝砍了脑袋!有史如此,怎不教人涕泪满襟!呜呼,岳飞!呜呼,岳云!呜呼,英雄!虽然小说演义中的岳云故事很多,但真实的岳云却几乎湮没在岳飞、岳家军的群体之中。冤狱中,岳云身为岳家军领导核心的机宜(官名),没有被奸贼们找到一点可以攻击的地方,推测他并不是如小说中那样的张扬吧,可能他是一个极为严于律己的人,甚至考虑前述岳云训练中失误而受责的事是十余年军旅生涯中仅此一件,也可能旁证岳云的家族成员谨慎。

第七名,赵括

--哪个儿郎不愿胜,兵书没讲失策篇。括错生在时与地,天命注定成笑谈。

我把赵括排了进来是不是会有人要喷我了?我们中国人,历来是成王败寇,胜负论英雄,于是乎,大家忘记了项羽曾经的百战百胜,只记得他最后兵败垓下的凄惨;忽视了庞涓曾经的叱咤风云,鄙夷于其身死马陵的败绩,这两位都是久经沙场,尚且如此,换成一生只经一战的赵括,就更只配留下纸上谈兵的千载笑柄了。

后人论长平之战,论赵有三当败,贪小利而兴兵,一当败,以赵括易廉颇,二当败,舍坚守取野战,三当败,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最厉害的就是长于野战的骑兵,而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大范围穿插袭扰,却敌进我退十六字真经拖垮对手和对手玩起了堂皇之阵,说到底是廉颇老将在遇到小挫折后犯下的战略大错,又凭什么要赵括背黑锅?

长平大战本身就是一场输定了的战争。但是,赵括上任后又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可以说是一个让人敬佩的错误,即“以身殉国,抵死反抗”,虽然是做错了,但相对于历史上的一群群无耻的小人,他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敌手“杀人王”白起对其也是敬佩不已。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大军破釜沉舟,跟少将军拼死一战,又会如何呢?

让我们记住这个被诋毁了千年的少年英雄—赵括,当2000年前的你披上双重重铠带领5000弟兄最后一次冲击秦军的死亡弩阵时,你心中亦当无憾,男儿至此,可快意否?

更多文章

  • 这个甲骨文被破译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破译“一字十万”:这笔钱真的不好拿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 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 曾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 有一人拿到了这10万元 他就是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获奖论文是 《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他也是目前 唯一拿到这笔奖金的人 蒋玉斌是怎么收获 “

  • 春秋时有个英国,战国时有个韩国,还有个国家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春秋英国 先来说一下英国的来历。英国国君的先祖是“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因此被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传说皋陶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体系(五刑、五教),并用独角兽獬豸治理监狱,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獬豸(xiè zhì)是一种神奇的动

  • 铸剑师欧冶子所铸4把神剑,一把随着阖闾失踪,一把现藏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第一,越王称为巨阙宝剑。在越王勾践中,宫中的一架马突然失控,吓了很多人还有宫中的白鹿。越王就把欧冶子最近炼成的宝剑拔出来,走向了马的身边,但是有勇士制止了他的做法,但是他的剑一挥,就把马砍成了两半。越王有让下人拿大铁锅过来,也是用这把剑,非常轻松的就把这个这个锅劈开,这把剑使

  • 《他是谁》赵世杰结局怎样?赵世杰的哥哥是凶手吗?聂小雨和卫国平在一起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聂小雨被赵公子欺负了吗,网红聂小雨简介,聂小雨惊艳高清照片壁纸

    [var1]他是谁赵世杰结局被逮捕了,赵世杰之所以这样猖狂,也是因为自己有哥哥的庇护,可能赵世杰的哥哥,原本只想着让弟弟多赚一些钱,但是一旦被绑定在一起之后,就只能任由赵世杰胡作非为了,毕竟亲情就是最好的武器,即便是赵世杰的哥哥,可能也无法理解,自己的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爱好,他已经非常有钱了,

  • 三国鼎立:刘备托孤白帝城,吴蜀联手重归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魏主曹丕闻蜀兵连营七百里,知蜀必败,群臣问为何因,曹丕与语道:“刘备不晓兵机,岂有连营七百里,尚可拒敌?兵法有言:‘包原隰险阻而成军,必为敌擒。’江东捷书将至了。”过了七日,东吴果然呈入捷书,曹丕却令东吴送子入质,东吴置诸不答。曹丕即命曹休等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等围南郡,三路兵约有数万,同时攻吴

  • 刘邦如此喜爱戚夫人为何不废吕后,吕后的威势,刘邦根本不敢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刘邦曾经最是宠爱戚夫人,甚至是听从戚夫人的枕边风打算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为太子,可惜没成功,还造成了后来戚夫人母子的悲剧下场,那么问题来了,刘邦明知道自己死后肯定就没人能保护戚夫人了,还有个吕后等着报复,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废掉吕后呢?刘邦还真不敢撼动吕后的地位,要废了吕

  • 诸葛亮的才能历来是人们争议的焦点,那诸葛亮的才能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想象,诸葛亮是在士人怀疑的目光中出山的。这个书生到底有多大本事,竟敢“自比管乐”?人们都擦亮了眼睛,等着看诸葛亮的表现。很快,诸葛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狂妄自大。并不被人看好的刘备在他的辅佐下,先联合孙权战胜了强大的曹操,然后占领了江南四郡。进而西取益州北定汉中,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至

  • 三国史上根本就没有“五虎将”?易中天:是的,只有“四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五虎将”为三国演义中的灵魂人物。(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五虎将”又称五虎上将、五虎大将,为《三国演义》中的精华,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册封蜀汉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为五虎将,当时还惹得关羽勃然大怒,不屑马超、黄忠2人与他跟张飞平起平坐。▲颐和园中的三英战吕布图。(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 齐襄公连弑二君,虽私德有亏但对齐国发展却做出极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左传》上,齐襄公,连弑鲁、郑二君,不守信义,欺骗臣工,基本上每一次出场,都是负面形象。如:“初,襄公立,无常。”“无常”这两个字,可以很好地概括齐襄公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也基本上是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但在薨逝后,齐襄公得到的谥号却是美谥“襄”。何谓“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

  • 樊登:我们为什么要读《孟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孟子没有孔子名气那么大,但是孟子非常可爱,在《史记》上讲孟子“名孟柯,邹人也。”“授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谁呢?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也就是说孔子教了曾子,曾子教了子思,子思的门人又教了孟子。我们推测孟子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前372年,孔子去世的年份是公元前479年,所以这中间差了大概有将近100年的时间